A-A+

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岳阳县长湖

2014年02月25日 心理教育 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岳阳县长湖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4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刘佳琴 
    岳阳县长湖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1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86人。从人格发展方面看,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一味追求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却少有关注,这种现状实在令人堪忧。近几年来,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成长记录,留守孩子心灵的镜子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是以周记的形式,由这些孩子自己将一周内发生的大事、学习情况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写在成长记录薄上,班主任收集后,在成长记录上写下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对于孩子们在记录上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个别问题进行个体辅导,必要时通过电话或上门家访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将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通过写成长记录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点益处:
    一是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性格养成等情况。同时,也了解班级管理和任课教师的情况,既全面掌控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又利于学校管理。二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渠道,让孩子把心灵深处的想法以成长记录的方式写出来与老师交流,帮其开解心结,防止性格内向,情感压抑等。三是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被关注和被尊重的,这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四是及时全面地掌控留守学生的变化,防止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我校初二学生李某,女,13岁。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由母亲照顾其生活。有一次,老师发现学习一直很认真刻苦的她,最近上课经常打瞌睡、走神。家庭作业的情况也很糟,学习成绩滑坡,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情绪低落而且脾气还特别大,身边的同学都不敢惹她。在这一情况发生的同时,老师在她的成长记录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又要搬家啦!可能以后能和妈妈经常在一起了!不过心里却有些小遗憾和不快。我不喜欢和表弟在一起。他老是骚扰我,我很讨厌他,我几次告诉妈妈,妈妈都说:他不懂事,别怪他了!什么啊!他只比我小几个月,我每次上楼他就对我动手动脚,真想打他一顿,但又因为他是我表弟,说了他又怕他伤心。我有一次洗澡,他还不怕羞耻的跑到后面的窗户去偷看,幸好我及时发现,我以为他以后不会再这样了,谁知他又一次次的对我动手动脚。我跟妈妈说了,妈妈告诉我舅妈,舅妈教训了他。几天后,他还是一样,每次都向我献殷勤,我就越来越疏远他,讨厌他了。那次睡觉时,他还偷偷开门跑到我的房里,我以为他有什么事情,谁知道我一抬头他就跑了,灯都没开。现在我睡觉都怕了,不把门锁上我都不安心!真无奈……老师,您说他就不怕羞吗?”)
     通过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因青春期的困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然,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有应付、抄袭、拖欠、记流水账等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和个别留守儿童写作水平有限,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想法;普遍反映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写;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冷漠、自卑等,防备心理强,不轻易相信别人,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不轻易打开心扉,他们用破坏纪律、打架等极端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望被关注,被重视。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谈话。正面引导留守儿童,端正其态度,不把写成长记录当成任务去应会,同时,不刻意规定完成篇数,重点能及时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即可。
     2、鼓励。在每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讲评会时,对于能及时完成的同学用小礼品对其肯定,同时,鼓励那些没有及时完成的学生,将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
     3、帮扶。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类、分组,然后将辅导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儿童”,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老师和同学帮助留守学生融入集体,让留守孩子没有被孤立感,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打开心结。
二、结对帮扶,代理家长全方位关爱
     学校安排每个教职工充当两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具体做法是:
    1、每周和留守儿童至少谈两次话,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
    2、每周陪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家吃一顿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增进彼此感情。
    3、每周代理家长跟留守儿童的家长交流在校表现情况,如留守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态度等。
    4、在重大节日时,代理家长安排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留守儿童生日送上礼物的同时,还安排他们与家人互通电话,及时送上爱的祝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虽然在外,心却在家,随时都在惦记着自己的。
    5、除了每周常态化工作外,如遇特殊情况时,由代理家长动员留守儿童最喜欢的亲人、老师和朋友及时去沟通,疏导,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我们的老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 
三、联手合作,农大与学校共筑关爱平台
      为提高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有效性,我校从2007年9月至今,与中国农业大学文人与发展学院合作,共同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平台。每学期初我们将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请到我校,就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作具体指导,让他们面对面地和留守儿童谈心,手拉手地和留守儿童一起劳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情感变化,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我校每年定期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留守儿童研讨会,在与农大举行的“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课题(一期)”中,就我校如何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了详尽的汇报,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十名留守儿童的书信入编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研究专著,三位老师的论文在研究期刊上发表,五位老师在该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老师。现在正进行第二期项目合作中,通过长期合作,留守儿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心态阳光了,成绩也提高了。
四、丰富载体,让孩子在活动感悟中成长
    为了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恩,在活动中成长,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项活动,在学校志愿者活动中,将留守儿童一并带到敬老院,去帮助老人们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到集镇上打扫街道卫生,让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责任。到附近陶瓷厂举行联谊活动,让留守儿童和外地打工人员一起劳动,吃饭,交流,体验他们在外打工的不易和艰辛,从而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劳和无奈。通过联谊活动,打工人员也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外打工最担心的是什么?不是生活上有多苦,不是劳动强度有多大,不是生病了没有人照顾,最担心的,最放心不下的是留在家里的娃,出门在外,只要家里的娃一切都好,做家长的也就放心做事了。
    当留守儿童们听到这番肺腑之言后,不禁地和打工人员相拥而泣,纷纷表示一定也会让远方的父母放心;通过学校组织的六一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回自我和自信;通过安全疏散演练、女生辅导会,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会自保和自爱;通过自理能力竞赛,让留守儿童在梳头发、洗衣服、叠被子中学会自理和自立。这一系列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
五、党政重视,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关注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的事,还应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共同解决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妇联、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住宿问题,为每位留守儿童的“阳光午餐”买单,同时,每年由政府出资,在重大节日里,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广州、浙江、上海打工的父母团聚,或包车接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回家过年。并积极出面联系附近工厂,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安排留守家长在附近工厂打工,消除他们在外打工的顾虑,解开他们出远门打工的留守心结。
六、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拥有阳光心灵
    学校在2009年新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装备了个体谈话室、团体辅导室、档案室和发泄室,个体心理咨询室的青绿色调,配上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常绿的盆栽花草,富有少儿特色的窗帘和壁画,再加上材质、颜色、造型都精心挑选的布艺沙发,让人倍感温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一个不定期的动态管理过程,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状态,寻找其心理活动规律,及时与留守儿童沟通,并提供心理辅导。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辅导课,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进课堂上课。通过心理老师耐心细致的辅导,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也能主动走进心理室,带着阳光笑脸走出来。
    我校把教学楼的每一面墙都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走廊、梯级上都张贴有积极、励志的标牌、横幅,温馨和谐的安全提示语;教室里张贴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并创建了各有自己特色的班   级文化。每间寝室里,床头前挂满了学生自制彩带,墙壁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激励性的话语、“如果你不保护水资源,那么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等自励性的语言,与纸花、贴画形成了既积极向上又温馨和谐的氛围,营造出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温馨空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寝室文化”,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校的宣传窗定期刊出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如“心理健康标准”、“文明礼仪三字经”等生动鲜明的内容,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做到让校园每个角落说话,每面墙壁育人,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相辉映,焕发勃勃生机。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学习上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心理上积极为他们正确引导,给这些孩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蓝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