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阶段理论——悲伤的五个阶段
以下这篇文章我们以小说《当怪物来敲门》为例,来解读“悲伤的五个阶段”。
-01-
小说《当怪物来敲门》,没有回避对创伤的处理。
主人公Conor在失去亲人后的哀伤与应对,故事融入了“哀伤的五个阶段”理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这部分作为故事的试金石,建立起了一种文化共鸣,并帮助把故事的幻想和现实的情节结合起来。
“哀伤的五个阶段”模型是由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首先提出。
我们的这个社会,死亡被视为一种禁忌,任何关于它的讨论都是病态的。而孩子们无权讨论死亡,因为成人觉得“这对他们来说太过了”。
库伯勒-罗丝对于在这样一种社会中长大的孩子表示担心。
不容许他们接触到死亡,会导致孩子真正面对死亡时因不知如何应对而承受难以解决的悲伤。
库伯勒-罗丝“哀伤的五个阶段”模型深植于文化之中,它开始用于怎么和绝症病人讨论即将到来的死亡,现在这个模型被用于丧亲的人中间,被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丧失。
《当怪物来敲门》中,融入了库伯勒-罗丝的这个哀伤阶段模型。
可能作者不是有意的用这五个阶段来构建Conor面对母亲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心路历程,但这五个阶段或许已经和悲伤的理解划等号了。
-02-
哀伤的五个阶段,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它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l 哀伤的第一个阶段:否认
否认,体现在Conor和他母亲身上非常明显。在与祖母的对话中,Conor完全不接受“可能会离开”的想法。
他这样描述母亲的病情,“治疗正在让她好起来……当这一切结束,你就会离开,而我们就会好起来的。”
Conor的母亲也在否认,她告诉Conor自己会好的以安抚Conor。她让他留意后花园的紫杉树,Conor知道这是她妈妈告诉自己她会回来的方式,所以他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母子二人都一直望着那棵树。
否认也直接体现在怪兽跟Conor在探讨第一个故事时他对于Conor教导的话语中:“有时候人们需要对自己撒谎”。
怪兽的角色就是在Conor面对母亲疾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中起到指导作用。
他通过强迫Conor“说出真相”来战胜否认。有时候他也会代替Conor说出那些他不可说或不可想象的东西。
l 哀伤的第二个阶段:愤怒
“愤怒”这个阶段出现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主要体现在Conor似乎不明就里地,就摧毁了祖母起居室。
另外他用Harry打架来缓解他对于母亲疾病的矛盾心理所带来的罪恶感。
愤怒作为悲伤的一个阶段,在Conor与母亲的一场谈话中得到了明确的承认。
这场谈话发生在他们承认治疗不起作用时。
“亲爱的,你生气是很正常的”,妈妈说,“说实话我也非常生气,你可以任意的发怒。我不想让别人告诉你。如果你想要砸东西,就尽情的砸吧。”
Gilmore认为,梦中幻想的怪物代表了“本我和惩戒性的超我”的危险混合体。
起初怪物可以被看做Conor超我的化身,他是父亲式的,扮演了Conor对于母亲疾病精神应对的批评者。
但是,当愤怒爆发时,Conor的本我开始猖狂。祖母起居室的片段明确表现出怪物是Conor精神的象征层面。
还有一些早期的线索表明这一点,当Conor自己的想法显现出怪物式的特质,“某一刻,他感觉自己好像可以抓住空气,把它捆在Lily身上,然后将她撕成两半。”
书中也有其他引述Conor的感受,说他好像被撕裂成两半,“好像身体扭曲分裂了一样”,表明怪物其实是Conor自己的一个分离的部分。
l 哀伤的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
Conor和怪物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讨价还价基础上的:怪物会告诉Conor三个故事,作为回报,Conor必须要说出第四个故事。
哀伤的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在怪物讲的第二个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这是关于一个有着患病女儿的牧师试图和药师讨价还价的故事。罗丝相信,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讨价还价或许可以和'无言的内疚。相联系,在这个故事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只要你回以救救我女儿,我什么都可以给你。”牧师对药师说。但是,牧师因为自己的摇摆不走遭到了惩罚,当境况困难时他的摇摆最终导致了女儿的死去。
药师是不会跟他讨价还价的。故事回到Cono吆马妈这里,最后万不得已,产自紫杉树的的一种新药有可能治愈妈妈的病。
Conor将怪物作为治疗者到来这一点合理化,“它就像是一棵治愈的树一般走过来,跟可以给妈妈治病的那棵树一模一样,拜托了……拜托了。”
故事讨价还价的层面,有助于解释其同信仰之间复杂的关系。
McEntyre指出,“在大多数关于疾病和死亡的小说中,关于上帝的议题总是会被提出。”
罗斯发现大多数的讨价还价都是在跟上帝之间发生的。
在《当怪物来敲门》怪物讲的第二个故事中宗教信仰一带而过,但它其实是被用作自我信念的隐喻,而不是宗教信仰:“信念是治愈的一半,对治愈的信念,对等候未来的信念。”
最终信念并没能治愈Conor的妈妈,但她确实认为这已经给她“买”来了更多的时间。
“信念可能就是我会撑这么久的原因吧,Conor”。
l 哀伤的第四个阶段:抑郁
抑郁的阶段,存演个故事中并不明显。
罗斯分辨了两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的抑郁(实际的丧失已经发生),以及准备性的抑郁(绝症病人为最终的分离作准备)。
罗斯认为后一种通常是安静的,病人并不需要言语来代表。
但对家庭而言,“如果在亡前悲伤可以得到更多的表达,在之后就得以承受更歹的痛苦。”
在《当怪物来敲门》中形成最后高潮的那个噩梦,正是罗斯所说的准备性抑郁的爆发。
存在梦中,任凭Conor如何努力拉住妈妈,怪物最后还是将他的妈妈拉入了深渊。
噩梦的叙事过程借鉴了和抑郁经常联系在一起的隐喻:下降,黑暗和沉重。
l 哀伤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
罗斯的悲伤阶段理论最后一个阶段即为“接受”。
在《当怪物来敲门》中,接受体现在Conor最终得以说出真话,正如怪物一直以来劝他做的那样。
尽管在噩梦中Conor承认自己希望母亲死去这样一切就结束了,但是在母亲床前时他说的仍旧是他不希望母亲离开。
接受在书籍的最后一行得到了确认:
“Conor紧紧抓住母亲不放,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最终让她真正离开。他的顿悟出现在他最终意识到自己一定可以生存下去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终究会走过这些痛苦,哪怕过程会非常常可怕,非常艰难,但最后的最后,他一定能够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