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心理素质优化策略初探

2017年11月14日 心理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心理素质优化策略初探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7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侯宏泉
 
摘要:本文探索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我接纳和自爱自信,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不足的状态。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素质途径。
    倦怠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则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国际上通常认为职业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
各种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数据显示:教育·培训机构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调查结果还显示,工作不到4年的受调查者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四成以上,直到工作了5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经感叹:“职业倦怠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症状,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到损耗,还会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并应有效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的现实压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工作量加大,同时自身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不能很好适应工作,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教师都做到了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与负荷,导致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二)过高的社会期待
    教师职业被赋予较高的社会期待,人们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许多教师都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在业务上,学校之间的各种评比、达标、赛教,个人学历提升、在职继续教育,专业职称评定与过关测试,令教师疲惫不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日常行为中,教师要作为模范公民的典范。一旦出现差错,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但在现实中,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为了为人师表,常常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以满足职业需要,如认为“我应该永远是身心健康的,不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出现问题,”“我可以奉献百分之百的时间、精力给学生”等等,而跨出教育圈之后,教师又不得不直面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长期的心理负重和人格冲突,极易导致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
(三)新时期教育手段的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手段有很大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科技含量在增加。信息技术发达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影响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也因此而承担了多重角色。他们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同时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师生关系也发生极大转变,导致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手段也发生较大转变,由过去以说服教育为主全面转变为民主化教育。
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中,一旦发生冲突,责任一般都是由教师承担。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促生教师压力及倦怠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日益增多,教师必须耗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尤其既担任教学任务,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工作压力非常沉重。
二、转变职业倦怠、优化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教师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心理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曲折反映,因此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要标本兼治。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面向教师的心理辅导项目,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心理素质培训。
(二)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性与其限制性,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
(三)学校对教师管理要体现人性化
     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社会、学校在对敦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将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扰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将其看成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
(四)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教师个人的努力,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    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此外,还应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社区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