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建议“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018年04月14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建议“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已关闭评论 阅读 99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肖汉仕
    国民的心理素质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影响其社会适应与道德水平。国民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社会心态及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心态是其他素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健身还要“健心”,健康才能得到全面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号召“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又再次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要求“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要“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原国家卫计委等2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认为“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也一直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敬业、诚信、友善等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指示精神与文件既为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将这一系列指示精神与文件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促进全民的心理健康,除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外,还需要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只有人人参与“健心”实践,才能人人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心态,进而推动健康中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日益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已经由单纯的物质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上升到追求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发展、心情舒畅、压力适度、人际和谐、潜能开发、自我实现、内心幸福、社会适应、社会心理环境良好等高层次的心理或精神需要。同时,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状态都希望进一步优化;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遭遇心理困扰,需要进行心理保健,当心理有困难时盼望获得帮助、心理有疾病时渴望得到矫治。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没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像重视文化素质一样重视心理素质,像重视健身一样重视“健心”,社会也缺乏像全民健身工程那样的“全民健心工程”。因此,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为:
    1、人们忽视“健心”以致很多人心理素质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不少人缺乏自知、自信、自尊、自强、自律、自理、信任、热情、敬业、诚信、友善、合群、温和、踏实、勤劳、负责、积极、上进、创新、理性、平和、勇敢、坚强、乐观、宽容等应有的性格品质,不少人缺乏必需的理性认知能力、情绪调适能力、挫折应付能力、性格修养能力、行为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获取幸福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不普及,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缺乏,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不足。人们由于缺乏必需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知识,对于心理问题的自我预防意识淡薄,心理自助能力不强,方法欠缺,对心理疾病存在许多认知误区,心理病耻感严重,大量心理亚健康问题没有发现,许多神经症等心理障碍被掩盖,精神病患者求助不及时。
    3、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消极因素,容易成为劣性刺激诱发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
    4、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缺乏。人际心理互助这一社会心理支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5、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不完善。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使中央有关指示与文件精神得到贯彻落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心理及精神需要,实现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在当前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上,还需要倡导“全民健心”,以调动全民自觉参与健心实践的积极性,以便将党和政府的要求内化为全民的共同意愿,转化为全民自我培育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行为。通过实施全民健心工程以促进健康中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这里的“全民健心”是指“提升全民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全民健心工程是以提升全民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为直接目标,以调动并指导全民参与“健心”为基础,以面向全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建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途径的实践活动。
    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人们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心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人生幸福;而且有益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的安定、和谐、文明及可持续发展;也能为五个文明建设提供必需的心理资源与正能量;实施全民健心工程也是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于人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同时,还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健康中国具有独特的功能。可见,全民健心,是一项利民、利家、益单位、益社会的奠基工程和惠民工程。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人们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与幸福的需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健康中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特提出两点建议:一、设立全民健心日,二、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一、建议5月25日“全民健心日”
    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需要营造必要的舆论氛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调动全民的积极性。为此迫切需要像设立全民健身日一样设立“全民健心日”。
    由于目前已有的国际精神卫生日,主要面向精神疾病患者;世界卫生日主要聚焦于身体健康。因此,实际上尚没有专门面向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的宣传普及日,这样难以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的指示,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帮助全民树立健心意识,增强自我健心能力,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鉴于我国大中小学已经将每年的5月25日("吾爱吾"的谐音)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日,建议中央文明办会同国家卫健委等将5月25日作为我国的“全民健心日”。
    在全民健心日,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张贴“健心”标语,制作“健心”公益广告;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宣讲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类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树立“健心”意识,消除病耻感,调动全民自觉参与健心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多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人们提高自我“健心”的能力,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积极开展人际心理互助、坦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提高全民健心的积极性,增强健心的获得感,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全民健心工程宣传语参考: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另一半!
健康的人,必需有健康的心
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创造幸福人生!
开展全民健心,建设健康中国!
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夯实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全民健心工程,提高全民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既要健身也要健心,身心健康才能保证!
共建健心工程、共治心理问题、共享健心成果
全民健心,全民参与,全民尽力、全民受益!
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好心态   自己造!
心理求助是正常人的聪明选择!
学会心理自助、开展心理互助、主动及时求助。
 
二、关于全民健心工程的目标与途径建议
    根据新时代对人们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与自我的内在需要,全民健心工程的目标建议定位于:
    一方面全面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引导人们积极培育自知、自信、自尊、自强、自律、自理、信任、热情、诚信、友善、合群、温和、踏实、勤劳、敬业、负责、积极、上进、创新、理性、平和、勇敢、坚强、乐观、宽容等性格品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人们增强理性认知能力、情绪调适能力、挫折应付能力、性格修养能力、行为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获取幸福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预防并矫治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譬如认知失误、情绪困扰、意志缺失、性格缺陷、行为不当、人际冲突、适应不良、自暴自弃、幸福缺乏等。
    在此基础上促使心理不断优化,逐步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认知合理、情绪适当、意志健全、性格完美、行为适应、人际和谐、适应变化、自我实现、内心幸福。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好坏与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低、现实社会环境的优劣、社会心理支持的有无、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建议全民健心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面向全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心意识与能力
    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必须依靠全民的积极参与与科学的行动。为了调动全民参与健心的积极性,帮助人们学会心理自助、积极开展心理互助、主动寻求心理帮助,需要面向全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全民的心理素质,实现心理问题的自我积极预防。
    1、面向全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并强化全民的健心意识。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力度,并且尽快普及向全社会的各行各业,以便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做好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疾病科普工作”的指示,将有关指示与文件精神内化为全民的“健心”意识,重视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促进;帮助人们掌握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科学知识,消除病耻感。
    2、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增强自我“健心”的能力。传播自我育心、修心、护心、调心、养性以及管理情绪、缓解压力的科学方法;转化为自我提升心理素质与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指导人们有意识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中自我渗透心理培育与心理保健,以培育应有的心理素质,实现心理问题的自我预防。并且调动人们开展心理互助的积极性,掌握心理帮助的方法;引导人们在必要时科学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尽量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减少不良心理刺激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为了维护心理健康,减少不良刺激,需要以人为本,对现实环境尽量扬优抑劣。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治理深入于“心”,落实于人民心理需要的合理满足;将人文关怀落实于教育、管理、服务、决策等活动之中。
    2、扬优抑劣,提供正能量。营造公平、正义、安全、和谐、文明、美丽、自由、平等、友爱、温馨的社会心理环境;注重人性化管理,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人们合理心理需要的满足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加大打击黄、赌、毒、假、丑、恶、暴力、低俗、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正能量,减少不良刺激。
    3、将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指数纳入社会治理的目标体系。为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需要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指数以及居民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
    4、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对有关对象的心理反应及行为倾向进行预测与预警,纳入风险评估,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心理问题与不当行为。
    5、优化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人的心理文明建设;在优化有形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无形的心理环境;优化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语气及行为,减少劣性刺激。 
   (三)提供必要的社会心理支持,积极预防心理问题
    人们对关心、爱护、尊重、欣赏、鼓励、理解、包容、悦纳、理解、信任、提醒、开导、倾听、安慰、支持等心理需要必需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满足,而人们群众中也蕴含着丰富而且免费的社会心理支持资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帮助者,也可以成为心理享受者。积极开发人际心理互助资源,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是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课题。建议将人与人之间心理方面的相互帮助、相互满足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人与人之间合理心理需要的相互满足,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建议精神文明建设部门:
    ① 积极倡导心理互助。心理互助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方面的相互帮助,体现在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悦纳、相互共情、相互信任、相互感恩、相互提醒、相互开导、相互倾听、相互安慰、相互支持等,以实现心理方面的共赢。
    ② 形成心理帮助体系。各级干部要学会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与心理顾问,形成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使人们心中的不快有处宣泄、苦恼有人倾听、忧愁有人排解、困惑有人解释、压力有人缓解、委屈有人理解、困境有人帮助,痛苦时有人安慰、困境时有人鼓励、绝望时有人开导、矛盾时有人参谋、迷茫时有人指点、激动时有人疏导、鲁莽时有人提醒、冲动时有人干预,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特别要加强对处于逆境、弱势、遭遇不幸等人群的心理帮扶,以预防心理问题的恶化与不当行为的发生。
    ③ 建构心理支持的激励机制。建议将心理帮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与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形成助心为荣、助心为乐的氛围,将心理帮助方法的指导纳入学校教育、职工培训、公务员考核、继续教育的内容,将心理关怀作为争先创优的评价指标。
(四)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科学矫治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问题不可能全部预防,随着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将有大量心理疾病患者会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全民健心工程的科学实施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单位与社区的心理辅导室、社会的心理咨询服务所,加强医院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治疗科室建设。加速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这是保障全民健心工程科学实施的关键,同时全民健心工程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为此建议:

    1、切实贯彻落实好《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将有关要求普及向全民。

    2、大量培养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鼓励有关院校与社会组织培训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心理讲师、心理顾问、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等,为社会及单位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明确各种心理服务人才的专业要求,根据实际能力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其创造必要的服务条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3、建议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建议精神文明建设部门评选并资助有关的专业网站、公众服务平台以及公益机构、社会组织与热心人士,政府鼓励单位购买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培训与服务项目。
    重视全民健心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希望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全民健心工程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作为重大课题,委托有关专家开展深入探讨,对全民健心的功能、目标体系、实践机制、保障机制、实施策略、评估方法予以深入研究,以保证全民健心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