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知止”

2019年12月17日 心质培养 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知止”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0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姿蓉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人生在世,难免会面临各种选择,各种诱惑,如何才能做到不为其所累呢? 
弘一法师曾经给好友夏丐尊写了一幅字:“知止”。 
寥寥二字,蕴涵着无限深意与禅机。 
常言道,过犹不及,事缓则圆。 
凡事太过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缓缓图之,适度而为,才能得以圆满。 
凡事讲究适度,适可而止,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道停止,那么将每天精进没有穷尽,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
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一个能知止的人,才是人生真正的智者。

 
01 止语
守住嘴 ,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不知道的事,更不要乱说。 
《论语》有言:“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道听途说的传闻不加考证就随意传播,是被道德所唾弃的。 
前不久,在山东大学万达宣讲会现场,主持人就开玩笑的说:“山东大学的女生都很漂亮,留学生真幸福。”
这样涉嫌侮辱性的言论,就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加之之前的网络传言“山大1名男留学生对应3名女生学伴”的事件,主持人的这个玩笑开的可真是大啊,当即很多网友说:
“拿此做梗开玩笑真的很不道德,何况还是公开场合。” 
应大众所望,虽然该主持人深夜发文致歉,依然被公司做开除处理,很多网友直喊“罪有应得”。 
还真是祸从口出,为人所弃。 
《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口,是心的门户,决定着一个人的风水,如果口门常开而无遮拦,必定会招来祸端。 
曹操就是一个不懂止语的人,他最经典的豪放言语就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谓一言伤尽天下人的心。
人皆有私心没错,但当面说出来,再忠心的人也莫不心寒后怕。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他就大哭号啕的说: 
“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奉孝,就是大将郭嘉。曹操认为郭嘉还活着,他就不会输得这么惨。言外之意,这帮刚使他脱险的人,没一个比得上郭嘉。 
这么一说,那些跟随他打江山,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任谁不寒心。 
曹、孙两军对峙时,曹操却指着孙权那面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曹操此话一出,顿时四下哗然。 
战事在前,却言语夸赞对手,还让人怎么为你卖命谋江山呢? 
说话不懂忌口,张口既出,伤人却不自知,真是曹操的一大弱点。 
以曹操雄霸天下的决心和实力,却没统一天下,和他那张不懂止语的嘴不无关系。 
俗话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信口开河者,大则丢江山丢性命,小则失去饭碗,令人贻笑大方、为道德所唾弃。 
《易经》有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祸乱的产生,往往是由语言引起的,轻率的言语,就好比是为祸乱搭建的台梯。 
管住自己的嘴巴,适度止语,看透而不说透,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02 止欲
相比控制,欲望往往就更有诱惑力。 
也许有人觉得匆匆人间一程,当随心所欲才好。 
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如若贪、懒、名、利等欲望不知止,就像无法控制的毒瘾一样,一旦沾染,就会深陷。 
相传,商王纣刚为王的时候, 也是位节俭勤劳的君王。 
有一天,纣王得到了一双精美的象牙筷子,所有人都恭喜纣王,只有箕子惊恐不已,不住唏嘘叹息。 
便有人问箕子为何?他无比担忧地说:“有了象牙筷子,就要有配套的犀牛角、美玉石等打造的杯盘碗羹,有了这些玉石美器,就又有了美味佳肴,绫罗绸缎、高楼广厦......” 
众人却觉得箕子多虑了,然而,箕子的担忧却变成了现实。
果然,几年后,纣王就变得穷奢极欲、荒淫无耻,权力、酒色、佞臣成了他的嗜好。 
多有贤臣规谏,却被废逐;王叔比干,强谏三天,却被诛杀;箕子惊惧,只好佯狂混于奴隶中,而被纣王囚禁。兄长微子屡次劝谏,纣王也听不进去,微子只得离去...... 
在不断满足自己欲望之时,纣王就不断的劳民伤财,致使百姓哀苦。随后,商朝的大师、少师等都去了周朝。 
终于,纣王在自己的欲望贪婪中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只得带上宝玉珍衣,赴火而死,国家灭亡。 
欲望,就像是一个可怕的深渊,仿佛永远填不满似的。正可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就算是天下的君王也做不到。 
不懂控制自己的内心欲望,便如临堕入欲望的深渊。 
面对诱惑,懂得守住本心,不为诱惑的人,才能全身而退。 
若问历史上将高官厚禄不放在眼里的能有几人? 
张良绝对是能控制这样诱惑的人之一,他功成名就,却不恋权位。 
刘邦成就霸业,张良可以说是盖世之功,论功行赏之时,张良却谢绝“三万户”的厚封。 
天下初定,他便功成身退,谢绝高官厚禄的封赏,隐居在紫柏山,丝毫无留恋之意。 
且看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唯独不恋世俗诱惑的张良得以保全,不为功利欲望而身陷囹圄。 
面对高官俸禄的诱惑,一般人是很难不为所动吧?
但张良却不为其所动,面对诱惑,他选择的是止住欲望,全身而退。 
扬雄在《解嘲》中曾写道:“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 
争夺者亡,默默守住本心者生;官位太高的宗族也有危险,能守住本心的人才能身全。 
拥有一颗平常满足心,止住欲望,守住本心,才是最至理的人生信条。

 
03 止行
常言道,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情就别做。 
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将事先考虑全面,再行事。 
不懂思虑如何行事之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事。 
曾国藩是一位行事极为稳重的人,可他的弟弟曾国荃则不然,他嫉恶如仇,且行事鲁莽,不懂谦退。  
曾国荃在任湖北巡抚时,就曾与湖广总督官文多有积怨。 
由于官文不发救兵,间接导致哥哥曾国华殒命,曾国荃便对其十分愤恨。 
后来,弟弟曾贞幹病逝军中,遗体途经武昌,其他官员都来吊丧,唯独官文没来,可算是气到了心性不稳的曾国荃。  
当没有战功的官文和自己一样被赐封伯爵时,曾国荃深感不平,便决心要上奏朝廷把官文弹劾下去。 
曾国藩得知后,就立即劝阻曾国荃。让他不要较真,谨防引火烧身。  
然而曾国荃却一意孤行,丝毫不顾劝阻,最终还是弹劾了官文。 
结果,官文不仅没有丢官,反而把矛头转向曾国荃,并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曾国荃一意孤行的鲁莽行为,不仅没能达成所愿,反而为其所累,不得不说有一定咎由自取的成分。
一个人如果不懂制止自己的行为,不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必定会被己做累。 
学会止于行,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 
据说明朝时期,嘉兴有位知府杨继宗为官十分清廉自守,不允许自己有一分的自私行为,故而深得民心。 
有一次,一名宫里的太监经过他的管辖地,就向他索要贿赂,他便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这位太监便十分气愤的走了,觉得杨继宗一点都不懂得为官之道,行为死板且可恨。
回京后,太监便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而明英宗却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太监听到皇帝对杨继宗品行的认可,就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一个懂得控制住自己行为举止的人,任你再多污蔑之言也难以撼动。 
圣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谓大道之行,正是有这些小行为而一点点改变的。 
懂得让危险止于行,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生活中,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一点欲念,些许越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曾如老人言,小时候,拿人家的钉子,长大后,就可能会偷人家的牛,直到最后害人害己,悔恨已晚。 
《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能立身长久不败!
做人,一定学会止于言,止于心,更要止于行,才是长久之道。
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不仅要学会点到为止,更要懂得适可而止。
过多的热情和付出,未必会收到相对应的回报。
止于当止,行于可行。
懂得知止,做好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文章来源:洞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