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或许是自闭症的表现,家长注意!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卢笑然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
在太平洋,有一条52赫兹鲸鱼,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
因为它发出的不寻常的52赫兹声音,比起任何已知的鲸鱼物种都要高很多(蓝鲸的频率为10~39赫兹;长须鲸为20赫兹),科学家认为它的叫声一直无法被其他鲸鱼接收到。它在1989年被人类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人类追踪录音。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群孩子和这条鲸鱼一样独特,他们发出的频率和我们不那么相似,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和星星一样,一人一世界,独自放光明。
自闭症,又叫做孤独症(ASD),一般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据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其患病原因还不确定。
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59(约1.7%)。而在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为1%,目前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已超1000万,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到底什么是自闭症?以及如何提早发现和有效干预自闭症?
一 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随着人类对神经影像学、遗传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扩展,关于自闭症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更新。
最近一次大的更新是美国心理学会在2013年5月推出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最新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V)。
DSM-V收录的疾病类为22类,其中一类为神经发展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指儿童发展期出现的障碍,多在学龄前出现,该障碍会导致儿童在人格、社交、学术或工作方面能力受损,这其中就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这次更新中,对ASD这一项疾病增加了很多新认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定义了诊断标准:
I. 社交沟通及社会互动上的困难
1.缺乏相互的人际情感关系
缺乏共同的兴趣和共情能力,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在与人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
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能力差,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异常或手势理解和使用不足,也有可能出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
3.缺乏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能力
难以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难以与他人创造共同想像或一同游戏。结交朋友十分困难,或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II. 固定的兴趣及重复的行为
1.刻板的或重复性的肢体动作,单一物体的使用或相同对话
单调的刻板动作,比如排列玩具或击中物体。来回说同样的语句,使用独特的措词。
2.坚持的相同性,对习惯的顽固坚持,语言或非语言仪式行为
会因生活中的小变化而极度痛苦,过渡困难,思维僵化。仪式般的问候习惯,要求每天遵循相同的路线并吃相同的食物。
3.高度局限、固定的兴趣,且强度或焦点异于常态
强烈依恋不寻常的物品,局限或持续重复的兴趣。
4.对于感觉刺激的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环境中的感觉刺激有异常
对疼痛或温度无动于衷或高度兴奋,对某些声音或触觉有不良反应。或喜欢过度嗅探,喜欢观看灯光或随之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症状,必须在童年早期出现(但症状可能不会完全显现,直到环境或情境中的社交要求超出其有限的能力),并且这些症状不能以智力低下或整体发育迟缓来解释。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以上这些表述太过复杂,我们普通家长还是难以辨别啊。
下面就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你,如果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有以下危险信号,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筛查,让医生来帮助你。因为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
12月龄时,对你叫喊TA的名字仍无法给出回应;
14月龄时,仍不指向感兴趣的物品或人(例如飞机啊、玩具啊等物体);
18月龄时,不玩“假装”游戏(例如喂娃娃吃东西、比小手枪等);
平时避免眼神交流,喜欢独处;
难以理解别人的感受或谈论自己的感受;
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障碍;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单词或短语;
问问题时,给出与问题无关的答案;
稍作改动便会感到沮丧(比如给每天玩的玩具改动一下摆放位置,孩子就会表现出沮丧的样子);
有强迫症;
喜欢拍手,晃动身体或旋转;
对事物的声音、外观或感觉有不同寻常的反应。
二 我们如何判别自闭症的轻重程度?
现在,随着自闭症的知识推广科普,很多家长都了解到自闭症的严重性,因此一听到孩子确诊了自闭症就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其实,自闭症程度也是分等级的,DSM-V根据二个核心症状来对ASD来进行分级:
有研究统计显示,并发症在ASD儿童中很常见,并且可能对儿童在日后恢复情况中产生重大影响,如睡眠障碍、癫痫发作、多动症(ADHD)、焦虑症和情绪障碍等。研究还发现,大约30%患有ASD的儿童同时患有智力障碍,其中30%的儿童口语能力不佳。
现在,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越来越意识到,虽然是患有相同疾病疾病,但每一个ADS患者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如何识别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干预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情况。
三 我们要如何进行干预?
在孩子确诊后,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怎么治疗?去哪里治疗?
对此,DSM-V也给出了建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到底有哪些治疗手段。
1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应用行为分析)
几乎每位家长在孩子拿到诊断之后, 都会听到ABA这种治疗手段,那么ABA到底是什么?
ABA 不是一个特定的课程、不是一样特定的技巧、更不是一个特定的程序。ABA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学习模式的科学,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证明ABA可有效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行为。
ABA的基本原则 A-B-C Model(Antecedent – Behavior – Consequence),也就是“前因 – 行为 – 后果”。
就好比你饿了,你要吃饭,你找到食物,你吃饱了。
“饿了”是前因,“找食物”是行为,“吃饱”是后果。
我们通过运用ABC的原理,为了得到的“后果”不同,而强化或减少我们的行为表现,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针对ASD的儿童,我们就是根据这样的行为纠正来促进正常行为发展,消除过份行为和避免或消除刻板行为。
有研究显示,12岁以下的儿童每周接受更多小时的ABA,更有可能达成更好的预后效果。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ABA治疗与获得最佳的发育结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但家长还需要注意一点:虽然自闭症儿童所患的疾病相同,但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具体如何执行治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家庭的配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建立交流的基础,支持TA完成交流的基础,对不同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孩子都非常重要。
在教导孩子口语表达时,可先猜测孩子的意图,帮TA讲出企图沟通及表达的事、物、想法,再让TA模仿。借助食物、游戏及字卡等提升沟通表达的意图,藉由仿说进一步到主动表达,由单音、字词等逐步进入复杂句子的表达、事情的陈述与语法的正确性。
但是也有研究统计发现,有一部分(30%)ASD患者终身将无法完成有效的沟通,有明显语言沟通的障碍,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用口语表达出来。所以帮助孩子建立非口语的沟通管道,如图片、文字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情感、行为问题也相对会比较多。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干预手段,还有运动治疗法、感官治疗法、游戏治疗法等治疗手段,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而这些治疗手段最终的目标都是:
(1)将缺陷降到最小化(加强与社会的交互,并限制重复行为和兴趣);
(2)通过促进学习和掌握适应性技能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功能独立性;
(3)消除、减少或防止可能影响功能技能(如自己吃饭、睡觉等)的问题行为。
除了治疗ASD以外,对并发症的治疗也会影响到ASD干预治疗到效果,所以一旦有相关并发症,也要记得进行相关治疗。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有40%~50%的ASD患者会出现自残行为,如抓挠咬自己等,这些行为需要被优先干预。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对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超过一半的家庭报告说,由于孩子的照料需求,父母需要减少工作或停止工作。所以“星星的孩子”不仅需要家庭的付出和关爱,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在2010年时,加州沿海的感测器找到了一条发出52赫兹频率的鲸鱼,在距离这个感测器10公里外的另一个感测器,在同一时间收集到“52赫兹鲸鱼”的声音。
由于两个相距颇远的感测器同时接受到这样的讯号,显示来源可能不是同一个体,而是多个。也就是说也许“52赫兹鲸鱼”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它有这自己的同胞!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研究说是基因问题或父母生育年龄过晚等造成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那个靶子,更深入地了解自闭症、治疗自闭症。就像我们找到了另一条“52赫兹鲸鱼”,让“52赫兹鲸鱼”不再是“孤独”的代名词!
(文章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