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批评孩子有技巧,父母的批评方式到底有多重要

2020年04月02日 心质培养 批评孩子有技巧,父母的批评方式到底有多重要已关闭评论 阅读 98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王红蕾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乐观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是对积极结果的美好期待、憧憬和向往,其往往与目标选择、希望和坚持相联系。研究发现,孩子最初的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他们不仅从现实生活世界中获得,更主要地是从聆听、观察和模仿父母如何批评孩子以及父母如何自我批评中习得

对于一个胡闹的孩子,父母应如何去批评他,从而使其从小习得乐观这一积极心理品质。有研究表明,当父母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的批评方式在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

当父母习惯性采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因素批评时,孩子就开始形成自己的悲观解释模式。如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习惯性的使用下列语言批评孩子“你怎么总是不听话”、“你每次都做不好”。

反之,如果父母采用可变的与特定因素归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的解释风格。如父母采用如下的语言方式:“你只是这次没做好,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下次一定会做的很好。”任何时候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错误时,应着重于将孩子的错误归结为特定的及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这些稳定的及内在的因素。

积极家庭教育有一个经典的案例

一天下午,妈妈带着10岁大的女儿和3岁的弟弟去儿童动物园,从上车开始,姐姐就不停地捉弄和吓唬弟弟。她告诉弟弟,爸爸是她一个人的,爸爸不喜欢弟弟,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她还告诉弟弟动物园的狮子会咬掉他的头。姐姐很少这样捣蛋,看到此种情景,妈妈心里很不高兴。

“你真是烦死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和胡闹?本来打算我们三个人出来好好开心玩的,你却来故意捣蛋破坏。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搞一些把戏,把事情弄糟,害得大家都不高兴。”如果妈妈采用这样的批评是非常有害的,妈妈把姐姐称为顽皮小孩,将其个性一笔抹黑,以及姐姐被指责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永久性及不变的)。当孩子接受这种批评后她所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很坏的人,妈妈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总是搞坏她所做的事。”姐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大家都不喜欢她,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很情绪化地退出。

如果妈妈用以下的方式批评姐姐:“你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你教弟弟玩游戏,你照顾弟弟,与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都不友好。动物园对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吓他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很显然,姐姐需要被批评和惩罚,因为她使弟弟难过。妈妈要女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加以改正,妈妈指出特定与暂时的行为问题(“今天……捉弄”),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不是姐姐一向就有的(“一直是个很好的姐姐”),妈妈用实际的例子,“你教弟弟玩游戏”、“你与他分享玩具”,来指出问题并非普遍性,使姐姐仍以己为傲。妈妈告诉姐姐她必须做的特定的事(“向弟弟道歉”),以及如果再继续捉弄会有怎样的后果(“晚饭后,不准到外面去玩”)。这种批评才是正确的和最理想的方式。

姐姐从这里得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个好姐姐,可是她觉得今天我对弟弟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妈妈和弟弟都会很高兴。”妈妈的批评方式表达的信息显然是特定情境下的而且是可变的、偶然的、非个性的因素,她指引姐姐朝向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而没有指责姐姐不变的、内部的、人格化的因素。

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对其今后良好的学业成绩、职业适应、坚持性、有效解决问题和家庭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形成的是悲观的解释风格,长大以后会比较容易出现抑郁、被动、消极、沮丧和低成就感等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和教会孩子习得乐观,以及如何将他的悲观转变成乐观,将无助转变成自主,使其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具体方法如下:

1

首先,父母要成为孩子乐观的榜样。孩子的乐观,有一大部分是来自父母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积极地看待、解释、面对和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挫折和失败,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助于孩子习得乐观的解释风格和技巧。

2

其次,父母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和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也不要使用诸如“永远”、“从来都这样”、“总是如此”的批评语言;而应把失败和不好的事情看成是“有的时候这样”、“最近的事情”、“偶发的事件”等可变因素,从而能够有助于孩子具有成长型思维,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3

第三,在挫折和困境中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父母积极鼓励孩子用乐观的方式去应对各种挫折、困难和挑战,通过情感和心理支持不断强化孩子的乐观和坚韧性。例如,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因为讲了一遍或两遍,孩子还是没理解、不会做,父母就随意的对他说“你怎么总是那么笨!讲多少遍你都不会!”相反,父母可以换一种鼓励的说法,可以这样说“你现在可能做不好,但别灰心,只要不断地努力,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会越来越擅长。”

4

最后,父母保持积极心态,具有积极思维,做好自我情绪管理,对孩子进行积极评价和解释,防止孩子形成对世界的悲观认识。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情绪抑郁,心理焦虑,孩子经常被批评、被打击、被忽视、被虐待,会使孩子容易发展成为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不好的事情全都是自己的错误,进而会产生抑郁、自责、内向、无助、沮丧、被动、退缩、放弃等悲观信念和消极的情绪体验。

(文章来源:李兆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