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孩子叛逆常见的十个表现及父母的十个应对策略

2020年06月01日 心理保健 孩子叛逆常见的十个表现及父母的十个应对策略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2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周开燕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叛逆期:2-3岁时,孩子慢慢学会走路,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身体,标志着孩子开始独立,“不再需要大人”的帮助,拒绝大人的帮助以证明自己的独立,是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其特点是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比如:你提醒一个2岁半的孩子,要喝水了,他会说:“我就不喝”,然后把你递给他的水壶里的水倒进杯中喝。孩子经常会对父母说“我就不”、“我要”意思是在反抗家长的建议,争取做自己,这个例子中孩子可能因为他的确口渴,他会换一种方式喝水,用不同于家长提供的方式喝水,更加表明孩子独立的意愿。

12-18岁时,身体快速发育促使青少年形成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同时与父母的分离、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变化等等,标志孩子进入到“第二反抗期”也称青春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青少年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各种表现似乎都是在挑战家长的底线:“太调皮”、“不听话”、“搞小破坏”、“学习没精神”、“做事不积极”、“讲道理不管用”、“手机放不下、游戏玩不停”、“成绩下滑,厌学情绪严重”、“情绪波动起伏大,容易跟其他孩子经常发生冲突”……这些行为有些是正常的,有些让我们感到危险。

下面我们谈谈孩子叛逆的10个正常表现
1、谁说话怼谁,或者只针对一个人看不惯;
2、“早恋”,经常和“朋友”外出玩,打球、逛街或邀约打游戏;
3、成绩快速下滑,对学习不上心;
4、偶尔不上课外班,原因是睡懒觉或给同学过生日;
5、放学回家看到父母不打招呼,直接进自己的房间并锁门;
6、和父母吵架或动手;
7、说“黄段子”了,经常提和性有关的话题;
8、陷入人际交往痛苦中,偶有与同学网骂或打架,可能还发生肢体冲突;
9、偶有离家出走或翘课的行为;
10、自以为是或沉溺于幻想中。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心理认知有以下特点:一是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二是为什么我不能;三是试探家长和学校的边界;四是获得关注;五是表达自己。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第一、父母重要性弱化。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婴幼儿一样需要您了;
第二、态度温和而平静。急躁是大忌,父母应提醒自己,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允许孩子表达。听孩子说,不评价,不提建议和意见,这样孩子对家长的防御会逐渐消失,慢慢会尝试与家长交流。
第四、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他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五、运用第三只眼。很多时候,父母要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六、同理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七、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八、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九、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十、允许接受。父母需要接受孩子已经长大了,正在做离开父母的准备了,你允许吗?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引导,一味的禁止、强制甚至“镇压”往往适得其反。

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场漫长的长跑,叛逆期是这场漫长跑途中的一道障碍。父母唯有学习成长,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智强能,才能迈过叛逆期这道坎,和孩子共同成长。

培养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没有之一。如果你的孩子有叛逆、早恋、网瘾、厌学、焦虑、自卑、人际交往障碍、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关系不融洽等。让我来帮助你。
(文章来源:我爱我心理工作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