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出乐观的孩子,你说的第一句话特别重要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王红蕾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随着家庭教育观念的提升,这一届的父母或多或少的都了解一些育儿常识,“多鼓励少责备”是不少教育理念都提到过的一个原则。
但是这一原则也让不少家长困惑,当孩子犯错时,如果不批评,孩子会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批评呢,又怕言语过激会伤害到孩子。
其实不少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批评会对孩子造成打击,从而让孩子失去信心,但“少责备”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的错误。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错误的批评方式,确实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但是正确的批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成就乐观的思维模式。
那么怎么批评才合适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01
孩子胡闹,该如何批评?
洋洋是个8岁大的男孩,他还有个3岁大的妹妹,一次在与母亲一起外出的过程中,洋洋不停的吓唬妹妹,“妈妈只爱哥哥,妹妹是捡来的。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会把你丢在大街上...”,妹妹听后立马就哭了起来。
如果你是洋洋的妈妈,你会如何指正孩子的行为呢?
A妈妈:“洋洋,你为什么总是那么顽皮,本想带着你和妹妹一起好好玩的,但你却这样吓唬妹妹。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带你们出来,反正每一次,你总是喜欢捣乱,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B妈妈:“洋洋,不准再捉弄妹妹了哦,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直都是个好哥哥,你教妹妹玩游戏、认字、背诗,还与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也不友好,妈妈不喜欢这样的行为。你应该跟妹妹道歉,如果你再这样吓唬妹妹,晚饭后不准出去玩了哦,知道了没有?”
这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对孩子影响完全不同,A妈妈指责孩子的个性“你总是那么调皮”,孩子接受到这样的批评后所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不乖的孩子,妈妈不喜欢我,我总是破坏她的计划,我应该离家出走,他们没有我会比较好。”这样的批评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B妈妈的批评较为理想,孩子可以从批评中获得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一个好孩子,可是今天我对妹妹不好,我应该向妹妹道歉。”
B妈妈没有全盘的否定孩子,而是指出孩子当天的某个特定的行为出错,给出孩子行为建议,并告诉孩子如果依旧犯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02
如何批评出乐观的孩子?
塞利格曼认为,真正乐观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易放弃,正确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孩子犯错就如同遇到一次挫折,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问题,并引导孩子修正问题,从而变得乐观。
塞利格曼说:“孩子就像是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讲的话,还吸收你讲话的方式。”孩子听成人如何批评他们的同时,也在吸取这种批评的方式,并发展为他们自己。
例如,如果你批评孩子懒惰,而不是评批他不够努力,那么孩子不仅会相信他是懒惰的,同时也相信他的失败是来自永久的不可改变的因素。
那么在批评孩子时我们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no.1 避免永久性的负面标签
当我们在批评孩子是时候尽量不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永远也改不了、你一直都是这样等永久性的负面评价。
例如在刚才的案例中,A妈妈就用“你总是那么调皮”的永久性解释。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从而放弃变好的可能。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之前的语言习惯所影响,一些永久性的负面评价容易脱口而出,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提升觉察力,当发现自己使用悲观的解释风格后,立马需要告诉自己调整过来,只有不断的进行积极解释的训练,才能真正的改变我们的悲观思维模式。
no.2 避免否认孩子的人格与能力
当孩子考砸了回来告诉你:“爸爸,这次数学没考好,我是不是太笨了?”你会如何回答?
有些父母可能会这样安慰孩子:“妈妈数学也不好,看来你是随妈了,不是学理科的料。”甚至有的父母会抱怨:“你这数学怎么学也学不好,真是笨到家了。”
如果你全面否定孩子的智商、个人能力,认为孩子怎么学也学不好时,那么孩子也会学习这样的归因方式,自然会认为自己不行,从而放弃努力的机会。
塞利格曼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称为习得性无助,即人们由失败而得出“不管怎样都不行的”习惯性思维,让人不敢去冒险、尝试,从而放弃努力。
孩子的悲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现实社会中习得的,特别是父母与老师对孩子影响较大。
而积极的父母会这样回应:“嗯,这次数学成绩确实不太理想,不过这次数学没考好只是暂时的,并不能说明你不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你刚上学那会数学成绩还是不错的,你可以做的更好。最近你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了,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如何可以更好的提升数学成绩。”
积极的父母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某一次固定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而非自身天赋的缺陷,告知孩子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现在无助的状态,并帮助孩子积极的向着好的目标前进。
(文章来源:言极是家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