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痛心!复课后20余名学生跳楼自杀!

2020年07月05日 心质培养 痛心!复课后20余名学生跳楼自杀!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2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王红蕾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前阵子上海的初高三刚结束了二模,考完二模的学生害怕成绩不如意,也是过得特别煎熬。

但是教委建议不公布成绩,因为成绩差得不是一点点,担心公布后刺激学生。

据传,在上海市教委的会议上,列出来的轻生的学生数目也让人震惊:

从高三初三复课起,上海市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浦东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5月14日,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了陈默老师《笑迎返校——家长如何关注孩子返校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的节目,明确要求教师和家长观看,不建议孩子观看,就是因为怕进一步刺激孩子。

知乎上也展开了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上海初三高三恢复线下课后,约24个学生自杀的现象?

临近中高考的孩子们,他们的压力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舒缓、释放?

对于父母来说,该怎么支持他们,也缓解自身压力?

……

这些都是值得广大学生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

复课后类似的悲剧接连发生!

5月6日晚6点,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当天老师要求所有同学完成一篇一页半的作文,下午5点上交。到了4点半左右的时候,小女孩给出门工作的妈妈发语音,说自己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害怕5点钟无法完成作业。

当时这位母亲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语音里劝女儿尽快完成。

等到晚上6点,爷爷从楼下倒垃圾上来,推开孙女卧室门发现里面没有人,随即看到了留在桌子上的遗书,才惊觉孙女跳了楼。

女孩的“遗书”只有寥寥几字,她写道: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中小学生跳楼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幼小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还有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是一个特殊的开学季。          

对于一些本身就存在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的孩子来说,会比其他时段更严重。

开学焦虑、学习压力过重、人生观坍塌、亲子关系矛盾......

各种原因交织,最容易出现“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孩子在压力下无所遁形,从而在冲动下犯错。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 “凶手”一:学习压力

不久前,有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做了个调查:

复课在即,你的压力大吗?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调查显示,给自己打了8分以上的学生占比42%,家长占比59%。

家长的压力很容易理解:

孩子不上学,他们着急,孩子要上学了,他们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孩子厌学……

孩子的复课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有孩子在家学习松懈,生怕自己复课后无法跟上进度;

有孩子眼看着父母开始焦虑,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

有孩子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有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变得沮丧失望……

被压力拽着走的感觉,就像绷紧的皮筋。

一旦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皮筋就可能松掉,或者直接崩断……

>> “凶手”二:道理多、感受少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

现在很多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

男孩哭了,爸爸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

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

却忽略了一点:孩子当下的感受。

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

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 “凶手”三:错误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

打断快乐,不是磨练,而是折磨。

可现实中,不少父母是后者: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故意不让孩子开心,也就是所谓的“打击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

知乎上有个提问:请问父母为什么要孩子好好读书,终极目标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复是:

“希望他有更大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去做某件事,也有权利选择拒绝某件事。”

其实就是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学习能有更多自由的选择,

在这种自由选择下拥有更多快乐。

>> 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

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

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

缺乏和朋友师长的沟通,缺乏心灵安慰。

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

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承受艰难。

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们:

作业写不完没关系,我们会找老师沟通!

如果你太累了,就到爸爸妈妈的怀里歇一歇,家是你永远可以停下来歇息的港湾!

>> 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小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

就是孩子应该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而小编认为:

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

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做运动、跟朋友聊天。

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

不必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

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

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 给孩子真正的挫折教育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吃苦就是挫折教育。

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让他扛下来;

比如打骂和羞辱,让他麻木起来……

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

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沟坎。

而不是挖个坑让他掉下去,再让他自己爬起来。

还告诉他,爬不出来就叫脆弱!

看完本文,我们问问自己: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END -

(文章来源:教师感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