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养成低智商的孩子?

2020年11月06日 心理教育 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养成低智商的孩子?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6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辑:李晓娟)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德曼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德曼)

 

根据丹尼尔对情商的定义,低情商的孩子有这些表现: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没有激励自己的能力;读不懂他人的社交提示;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婚姻教皇”约翰.戈德曼曾经对119个家庭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父母和孩子在情绪化的时刻是怎样回应彼此的。并对这些家庭进行追踪研究,从4岁直至青春期。他发现:父母的行为可以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情商。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养成低情商的孩子?

 

01 不关心、不回应孩子的情绪

 

表现形式:当孩子向我们表达情绪时,我们觉得“他不过是个孩子”,这一点也不重要。尤其是在向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当孩子做了一个噩梦醒了之后大哭,父母会对他说:这有什么?

 

 

很多父母不重视关心孩子的情绪。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更关注成绩。在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中,这种现象更明显。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甚至觉得不去回应,孩子慢慢就会“好了”。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你不理他,他慢慢就会不哭。甚至有些父母觉得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害的。试图去转移孩子的情绪。“你不要哭,不要哭!”或者是试图去逗笑一个哭的孩子。

不回应孩子的情绪,容易导致孩子变得更加消极,更加不爱表达自己。而且,孩子不表达情绪了,并不是“好了”,只是他长期得不到回应,于是收起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会压抑在心中,找不到出口。

约翰.戈德曼形容这些得不到情绪回应的孩子:当他们因为害怕、悲伤、愤怒而大哭时,他们经历到的是更多的害怕、伤心和愤怒。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关心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孩子,并给予孩子安慰。孩子就会知道情绪是可以找到出口的。他可以从你的回应中学会调节、排解自己的情绪。

 

02 不和谐的夫妻关系

 

表现形式: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轻蔑对方,恶语相向。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孩子情绪的健康。

 

 

不仅仅是离婚会让孩子觉得痛苦,父母之间的敌视、轻蔑,也会让孩子感到痛苦。约翰·戈德曼对有子女的家庭进行观察和试验。他发现,婚姻中的冲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社交能力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即使是婴儿阶段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之间的紧张氛围变得紧张和不安。冲突的家庭氛围,孩子不爱表达情绪。容易变得焦虑、内向、抑郁。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夫妻之间吵架,可以抱怨,但不要批评、攻击对方的人格。

✔ 抱怨:“你经常打游戏,不帮我照顾孩子,这样我真的很累。”

✘ 批评:“你明知道我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还自己一个人打游戏。你真是太自私了!”

 

03 讥讽、贬低孩子

 

表现形式:用体罚、威胁、讥讽、蔑视、贬低的方式侮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约翰.戈德曼的研究证明:讥讽、蔑视或贬低,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

 

 

这样的教养方式,我们常常见到。地铁上,马路上,经常看到对孩子大吼大骂的家长。父母觉得自己有正当理由这样做,因为“他们做了错事”。也许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多么地信任家长。他们喜欢从父母身上找认同感。他们深深地相信你说的话。

如果你认为他很笨,他就会真的觉得自己很笨。如果你侮辱他们,他们也觉得自己不好。这削弱的不仅是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和父母间的信任感。那是不是父母不能表达愤怒呢?并不是。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父母可以恰当地表达你的愤怒和失望:“你今天的表现真的让我很失望。”明确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但不要说出贬低性的话。

 

04 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表现形式:当孩子没做一件事的时候,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懒?”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说:“你怎么这么笨?

 

 

“懒”“笨”“胆小”“自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给孩子贴的标签。我始终记得有一位咨询我们怎么给孩子英语启蒙的妈妈。当我告诉她方法之后。她说:“我们家做不到这样,我家孩子特别没耐心。”当我告诉她,有一些家长已经用这样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后,她连忙说:“没法跟别人比,我家孩子很笨。”

这些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压力,更多行为上的问题。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怎么和他们沟通呢?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批评孩子的行为,不要批评他们的性格/品德。当孩子表现出不好意思和陌生人交流时,应该说,“你说话声音大一点,大家才能听懂你的意思”,而不是,“你怎么这么胆小”。

 

05 指责、惩罚孩子的负面情绪

 

表现形式:认为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是给自己脸上抹黑。比如孩子愤怒的时候,不关心孩子愤怒的原因,只觉得孩子在众人面前给自己丢脸了。

 

 

很多家长觉得女孩要善良隐忍,所以要求女儿不表现出愤怒、不满的情绪,要求孩子把情绪吞进肚子里。一些培养男孩的家庭,要求男孩坚强勇敢。当孩子表现出害怕、悲伤的情绪,男孩的父亲就会教训他们:“别像个女孩子,哭哭啼啼的。”甚至去惩罚孩子。

这些家长觉得情绪会让人软弱。认为消极情绪是浪费时间,毫无益处的。他们批评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缺乏同理心。这些因为表达情绪受到训斥的孩子,他们以后也渐渐不会和别人分享情绪了。

情绪长期得不到认可,孩子逐渐也相信是自己存在什么问题。这导致他们的自尊感低。也很难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长大后,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们将很容易被击倒。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情绪没有对错。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但要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经过父母的指导,孩子慢慢会学会自己调节情绪。

戈德曼的研究表明:那些接受过父母情绪指导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社会竞争力和幸福感。而忽视甚至抗拒孩子表达情绪,他们的孩子就不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容易有更多消极情绪。这些行为影响着孩子的长大后的社交和幸福。很多我身边的人,都很抗拒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很阻碍孩子去表达情绪。父母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情商。

—END—

(文章来源:毛妈Caro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