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引热议,什么才是家长群的正确打开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辑:李姿蓉)
近日,一则#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话题冲上热搜。在短视频内,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家长承担了原本属于教师那一部分的工作和责任。
在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跟老师说辛苦了,到底是谁辛苦?”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关于家校沟通的话题,总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家校沟通出现矛盾,不能单一归咎到父母或者教师身上,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努力构建起良性的家校合作关系。
做好下面三点,加强家校理解,帮助父母成为教育的合作者,帮助班主任正确处理家校沟通问题,就能让教育“事半功倍”。
01
别让家长群成为教师和家长的负担
今年国庆前夕,一个#爸爸家长会崩溃大哭直言压力大#的话题受到了大家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突然情绪崩溃,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
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许多家长表示深有同感。
微博上的“网红班主任”王悦微老师也转发评论了这条新闻,并表示教师也有自己的苦恼。
起初家长群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家校之间沟通,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家长群不知道时候变了味。
变了味的家长群,是互联网时代班级管理遇到的新课题。
信息沟通成了信息过载,正常关注成了过度关注,久而久之,老师、家长都不堪其扰。看似是小摩擦、小烦恼,但日日面对、难以化解,也容易累积成心理压力。
家长群变味,不仅让教师有苦难言,也让众家长颇不舒服。家长群应该套上规则的绳索,让其回归本真,更好地服务于家校沟通,让家校齐心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无论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明白家长群其实只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家长和学校双方还是应该互相理解,教育永远离不开两者的紧密配合。
02
家校沟通,应回归尊重与平等
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基础教育专家高广方表示,尊重和平等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家长和老师应该是一种彼此平等的关系。当家长一味地去讨好老师,或者在群里公开责备老师,既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归根结底,家长和老师的立场是一致的: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高广方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孩子在老师手下,会产生“怕得罪”的心理,这无可厚非,但当家长从这一想法中摆脱出来,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和老师沟通,自然也会赢得老师的尊重。
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呢?
一、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掌握好家校沟通的技巧是做好家校合作的前提。家长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家校合作、家校沟通课程,提高沟通技巧和处理家校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帮助家长构建良性家校关系。
01:家长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
有些父母除了替孩子请假外,很少主动跟孩子的老师联系。这无形中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了,不利于双方携手助力孩子的成长。
因此,父母要主动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并向老师了解孩子本周在学校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应该注意,最好不要每天都追着老师问自己孩子的情况,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如果每个父母都这样每天一问的话,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而且父母和老师的沟通,不要仅限于班主任,可以扩大到各个学科的老师。
02: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间与老师沟通
很多父母担心多与老师联系会引起老师反感,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其实老师也很想多了解孩子,是乐于与家长沟通的。但父母在与老师联系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间。
老师们一般都比较忙,根据老师的作息规律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时间很重要。
如果需要当面交流,可以选择接送孩子上下学时与老师简单聊几句,学校开放日、家校交流会也是面谈的好时机;如果需要沟通的内容比较多,最好先和老师预约一下时间(突发事件例外),并大概说明一下沟通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是电话交流,最好先短信询问老师什么时间合适,然后根据老师的安排再通电话。
尽量不要占用老师下班后的时间,不打扰老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短信、QQ留言等交流方式,时间点就不那么重要了,老师有空的时候自然会回复。
03:把正面信息传递给老师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扬,所以更应该学会把孩子的正面信息先传达给老师。
如果父母引导老师关注孩子好的方面,老师会下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的期望。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家孩子很喜欢您讲的课,总说您上课很有意思。他最近有没有进步啊?”老师就会意识到父母关注孩子的进步。这样,老师就会经常注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发现老师欣赏他,会更乐于学习。
04:沟通内容不要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情况
很多父母与老师沟通的时候,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总是问“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啊?”“老师,我的孩子成绩为什么这么不好啊?”其实,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父母要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如人际交往、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参加活动情况,等等。
另外,父母在遇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如“孩子不太懂与人分享,应该怎么办呢?”“孩子比较害羞,应该怎么办呢?”等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
05:做高素质家长,共同维护家长群
家长群是一个家校沟通的平台,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和老师一起维护好家长群,遵守规则,避免发广告等无关消息,同时也要注意家长群内交流时间,尽量避免深夜在群内频繁发送消息,连续发送数条消息等。
微信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平台,而不是家长互相攀比、互相吹捧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应该携起手来,还原家长群“本来模样”。
二、给老师的建议
01:老师应制定相应的“群规”并通知家长
规则是一切秩序的基础,制定合理的群规是班主任管理的第一步。比如说进群后修改群名片,禁止私拉非本班家长进群、群内家长未经老师允许不得私自组织活动,禁止发送任何广告等。
同时,因为老师精力有限,老师可以发挥家委会成员的力量,在有些家长不遵守群规时,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处理。
02:避免家长群的“迎合”行为
面对部分家长在群里过分“迎合”的行为,首先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光听“漂亮话”。
帮助家长消除误区,避免家长产生“如果没有在群里夸赞老师,老师就不会认真对待我的孩子”之类的想法。
03:切勿在群内给学生贴标签
有些老师非常敬业,孩子的成绩、在学校的状况都会及时在群内分享。
但是切记在分享过程中,勿直接点名批评学生或学生家长。如果觉得学生在校存在某些问题行为,决不能在微信群里给学生贴标签,放大孩子的缺点,可以选择私下和家长交流。
三、给学校的建议
要营造良好和谐的家校氛围,首先就是通过学校去引导家长,譬如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给家长提供学习正确的家校沟通技巧的课程等。
其次也可以通过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03
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力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不应该因为孩子上学而被削弱。
养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关键词;培养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词。二者的交集在于达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共同目标。二者的区别在于,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养育人性来达成人生幸福,而学校教育则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促进人生成功。
- 父母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觉得哪位老师做得不够好,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坏话,这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家庭闲话聊天时,应多引导孩子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看到他人——其中也包括与孩子每日相处的老师生活中阳光的一面。
- 学校不能办成“教育孤岛”
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许多传统的事物都面临被颠覆的命运,传统的学校教育也正在面临深刻的变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学校作为现存单一化、封闭式的教育机构,将被未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的磁场取代。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校不能办成“教育孤岛”,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有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还有可能是责任上的分担和配合。
只有学校和家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需要,才能奠定家校合作的坚实基础。
归根结底,家长和老师不该是对立的,而应方向一致,以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为前提。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边界,不能模糊。
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应该主要靠学校和老师,为人处世、人品德行教育则主要靠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本职责任不能让家长代劳,家长也应该协助学校和老师完成工作。
分清职责所在,各司其职,家长群的困扰才可能消失。
“家长”是一份特殊的“职业”,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更好地协助学校和老师完成工作,打好家校“配合战”,仍然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文章来源:家校共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