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父母持证上岗指南

2020年11月06日 心质培养 父母持证上岗指南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1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辑:张童敏
前些天,一个初三男孩因在学校违反纪律而被请家长,在被母亲当众掌掴后怒而跳楼身亡。这类事情一再对社会敲响警钟,有人谴责母亲教子无方,有人说孩子是熊孩子。我们在为这个家庭感到深深惋惜时,也在反思这背后究竟是为什么?我认为究其根本,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

01
“做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当今社会任何职业都要持证上岗。在医院里做护工、在小区里做垃圾分拣,都需要培训。但为什么做父母、教育孩子这么复杂的一个工程,就不需要培训,不需要持证上岗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只是在沿着传统的惯性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父母,生了孩子你就会出于人的本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每个人都会吃饭,但并不是你会吃饭就做得了营养师;几乎每一个主妇都会做饭,也并不是你会做饭就等同于米其林大厨了;每个人一生下来都会说话,但我们很明白,自己跟超级演说家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既然在任何其他事情上我们都承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够把这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做好,那为什么教育孩子我们会认为不需要学习呢?
      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抚养,又包括教育。想把孩子养育好,家长就应该主动认真地关注儿童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真的需要家长花大力气,长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学习,逐步提高。还要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再辅以专业人士的指导,才能真正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做好、做到位,最终取得让家长自己满意的效果

02
以什么样的心态学习

生活中的任何一组关系,决定其发展方向的都是年长一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因为相对于年轻的一方来讲,年长的一方算是“过来人”,经历过年轻的一方当下的所有经历和感受。假如年长的一方足够理性,他就应该清楚地知道年轻的一方当下的心理需求,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个做法的相应结果。既然年长的一方在行动之前就已经明确地预测到年轻的一方会做何反应,那么年长的一方就是在设定了关系的发展方向之后,才做出的行动。因此我们说,任何一组关系的发展方向都是按照年长的一方的意愿向前推进的,而不是随机的。至少是按照年长一方潜意识当中的期待在向前推进。
由此,我们断定,亲子关系的发展方向完全是由父母的态度和实施方法决定的。
再回到孩子的青春期叛逆问题上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亲子关系是由父母决定的——没有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叛逆的、反感家长的,也极少有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动辄打骂孩子的。回想孩子在婴儿阶段是多么的依赖父母啊!恨不能每时每刻都黏在父母身上不下来。因此,被孩子的叛逆所困扰的家长,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对父母只有依赖,那么,这14年中我到底在这张白纸上都写了些什么,才导致他现在一看见我就烦得要命,连话都不想跟我说了呢
只有承认了自己对这件事情负主要责任,是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走向,家长才能够真正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如何做父母。
03
“做父母”需要学什么
1、学习如何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
正如养鱼实际上是在养水,养花实际上是在养温度、湿度和日照环境,养孩子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情感氛围。这就需要建设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发自真心的爱对方、包容对方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做示范,教他如何处理未来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只有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之间有发自内心的爱,家庭的氛围是温暖的、平静的,孩子才能够自信、从容、健康地成长。
      2、学习青少年心理学。
家长要通过学习明确地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来解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例如:0-1岁的婴儿心里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他才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被关注、被爱的心理需求。如果明确了这一点,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就会在检查吃奶、排泄的要求之外,给予孩子足够的拥抱、抚慰,尽量不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从而为孩子的整个人生构建起安全感的生命底色。
但孩子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增强,有明确的独立意识,和表达独立见解的需要。这时候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个心理需求,仍然沿用孩子幼年阶段那种全方位控制的管教方式。这就使得亲子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对立,甚至极端事件的发生。
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孩子这种独立的需求主动引导、激发孩子,帮助他获得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读一读他所崇拜的名人的传记,用偶像的人生经历来指导孩子做正确的事。也可以主动帮孩子组织一些朋友派对,给孩子创造在他的朋友群体中充当领导角色的机会和平台,满足他拿主意、做决定的心理需求。
家长更要有让孩子试错的胸襟。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你说东,他一定要往西走试一试。这就是一种探索人生的试错过程,家长要尊重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当孩子和您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不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关键节点,即便孩子的选择是我们成人一看便知的错误方向,也完全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试一试。虽然这件事本身孩子走了一些弯路,受了一些损失,但他独立自主掌控自己人生道路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还要提醒各位家长,这时候千万不要以幸灾乐祸的口吻说,“我早就告诉你,这样不行吧”。而是要在孩子做错了事,遇到挫折时,真诚地帮他解决问题,承担后果。这样才会让孩子信任你,倚重你,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
     3、学习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示范、引导和讲解。
人际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巧和能力。不是把一个人扔到人堆里,他就会与人交往了,而是需要专门学习一些大众心理学的知识。建议大家关注萨提亚、武志红等心理学的科普公众号,读一读专业的心理学书籍,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厘清人际关系的界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杜绝对他人私人空间的侵犯,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多嘴。关注自身的成长,尊重他人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给自己和别人都留出自由的空间,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父母与周围人包容、尊重、有度的相处方式,会自然而然影响到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
      家长要时刻有“孩子在看着我”的意识。不仅要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也要考虑即便孩子不在场,将来这件事传到孩子耳朵里,他会怎么看我。所以,只要做了父母,无论孩子在不在眼前,都要谨言慎行,严格自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让孩子一直尊敬自己,崇拜自己,以自己为榜样。而孩子对家长的认可,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的重要前提。
每次外出、与他人交往,甚至家中发生的事,都要给孩子“复盘”。讲解一下:我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对方为什么那么做,他了解的信息是哪些,他有什么诉求,我可以满足他的哪些诉求,我是如何做的,哪些诉求是我无法满足的,我是如何拒绝或引导他变通了他的要求的……这种具体、直观的指导,对孩子学习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何与不同关系的人相处,具有非常直接的帮助。
      4、复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家长们可能早已经忘记了自己中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大家在陪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投入进去,借机复习一下。
      会学和会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小学的时候数学能得100分,并不代表我们就掌握了数学学科的本质规律和最有效、最简洁的学习方法。家长要虚心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向专业的人学习专业的事,用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出的、巧妙精准的学习方法,来陪孩子一起学习。
      也不能把孩子的学习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很多时候1对1的效果是最好的。学校的老师一个人面对好几十个孩子,就算再有责任心,时间上也不允许他一个一个地去纠正。比如,孩子学写字的时候,握笔姿势这件事就最好有一个成人站在旁边,随时随地、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反复纠正,而且要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孩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握笔习惯。可是,老师是全班同学的老师,怎么可能时时刻刻总盯着其中的某一个孩子呢?不盯着,孩子的坐姿和握笔习惯就培养不好。家长如果自己不亲自做,就要承担孩子终生坐姿不好、握笔习惯不好,导致字写得不漂亮,或者写字速度很慢的不良后果。
5、陪孩子一起学习各种才艺。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学他正在学的钢琴、绘画、书法、羽毛球等各种才艺。陪孩子一起学,一起玩儿,做孩子的玩伴和学习伙伴。这非常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陪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当中,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做“伙伴”,不要做“老师”。
家长固然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才艺,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让孩子崇拜自己。但不能任何事都做得比孩子好,成为孩子心目中不可逾越的高山。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无论怎么学也比不过我爸爸或我妈妈。于是他会下意识地放弃努力,甚至在成年以后都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
父母双方要与孩子在不同学科上各有所长,教与学的角色不停转换。让孩子有教父母的机会,他就会很有成就感,进而乐于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第二,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判断孩子的兴趣。
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要有胸襟,以open的心态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很多亲子关系非常好的家庭,父母都乐于陪着孩子一起打游戏、看动漫、讨论孩子喜欢的动漫主人公,积极参与那些在成年人看来幼稚的、无聊的游戏,开心地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砍包、过家家,上b站看“元首的愤怒”、“金克拉”等搞笑小视频。并且,玩儿得不亦乐乎。
有了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做基础,孩子才会觉得,无论自己有了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都可以跟父母说。父母会真心地理解自己,和自己共情,而不是嘲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真正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共同成长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和伤心难过的时候,父母永远站在自己这一边,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文章来源于:北京八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