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成瘾该怎么办?
学做合格家长,培养杰出孩子,建设幸福家庭
我在全国中小学的家长课堂上做过大量调查,发现困扰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
1、孩子的手机网瘾问题
2、亲子关系不和谐问题
3、家庭沟通不顺畅问题
4、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5、孩子写作业拖拉问题
今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的手机网瘾问题。
手机是当今社会人际通讯、社会交流、资料查询、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从小培养孩子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能力,是当代人的应有之义,这是不应该被讨论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让不让孩子接触使用手机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的问题,如何合理控制使用手机的问题。
孩子喜欢手机、迷恋手机、手机成瘾、手不离机机不离手、成为“手机控”,因此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了孩子的正常视力,破坏了孩子的正常睡眠和身心健康,这才是广大家长最关心最头疼的问题。
很多家长到处寻医却找不到解药,逐渐陷入迷茫困惑中。对此,我的观点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动脑筋的父母。
以下我们就通过5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作者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请孩子写出玩手机的五个“好处”
01
目的是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照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看TA能找到几个真正站得住脚的理由,这样做对孩子是一种自我的理性思考,可以整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TA的行为增加或减少辩护的理论支撑,由此而减少孩子胡搅蛮缠的“浑不吝”劲头。
第二步:请孩子写出玩手机的五个“坏处”
02
请孩子写出玩手机的五个“坏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辩证地看待手机,同时会使孩子的思想正反两方展开辩驳斗争,从而减弱或抵消玩手机的驱动力。
此刻孩子的内心会进入理性的领地,而不至于在自己的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总是在任性的区域“耍泼”。
(以上两步的“好处”和“坏处”写在一张A4纸左右两侧,中间用竖线分开。对比会让大脑形成直观刺激)
第三步:家长要提出明确的手机使用“三控制”约定
03
家长要提出明确的手机使用“三控制”约定。所谓“三控制”约定是指:
(1)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具体包括:手机使用频次。即每天使用1次手机还是两天使用1次手机,或者是一周使用1次手机。还是一天可以多次使用手机等诸如此类问题,家长要明确表态,量化管理,不可含糊不清。
手机使用时段。是上午8点还是下午5点或晚上9点可以使用手机,还是只有周末可以使用手机。使用的时段要明确告诉孩子,作为约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手机使用的时长。一次手机学习(要用“学习”这个词,背后有深刻的心理机制,有机会再详细阐述这样叫法的意义)1个小时,还是30分钟,或者15分钟,要精确载明,量化执行。每次使用手机时要设置手机计时闹铃,用前设置好,到点就停止使用,不要妥协。
(2)控制使用手机的地点。家长要明确孩子在哪些场合可以使用手机,哪些场合不可以使用手机。是在家里的客厅还是卧室使用手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学校使用手机还是禁止使用,都要明确区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手机与孩子适当分离,减少接触的时间,降低网瘾的程度。
(3)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家长要给孩子明示哪些信息是可以看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以看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手机中的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对于违约的要在奖惩制度中具体载明奖惩措施和奖惩力度)
以上“三控制”内容都需要在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基础上作出,孩子要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讨论权。否则,只靠家长凭自己的意志武断地做出规定,那就不叫约定,而是制度和命令。
孩子在执行过程中就会有抵触情绪,导致条款执行打折扣或完全失效。
第四步:建立使用手机的奖惩制度
04
制度建设是约定有效执行的保障。合理的制度可以促进约定执行,并且对孩子形成正激励和负激励的作用,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手机使用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
建立奖惩制度要坚持四个原则
1、奖惩的匹配性原则。
奖惩的强弱性要与所做的事情的大小、意义、影响相互匹配。即事情大奖惩小,或事情小奖惩大都是失当的,比如,孩子犯一个小错误就严厉地惩罚,或者孩子有一点小成绩就大大地奖励,这些都是失当的行为,起不到奖惩的激励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2、奖惩的量化性原则。
所有的奖惩都必须是可量化的,比如孩子没有遵守约定,今天多看了1小时手机,那么明天就减回1小时,或2天不允许使用手机,或者做30个俯卧撑作为惩罚等这样的可以通过数量表达的奖惩。不能量化的奖惩就失去了衡量标准,也就无法执行,起不到激励作用。
3、奖惩的可行性原则。
有的奖惩定得太大因此无法执行,比如孩子多看1小时手机就罚孩子1万元钱,或罚1000个俯卧撑,这些指标虽然是量化的,但是因为失当根本做不到,因此无法执行。
4、奖惩的及时性原则。
每日或定期公布履约结果,兑现奖惩,如果长时间不兑现奖惩,约定就变成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效果,这也是很多家庭反应的约定订立了,奖惩明确了,但就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执行的,不执行等于零。
第五步: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公布结果,及时兑现奖惩
05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公布结果,及时兑现奖惩。
制度建立之后就剩下执行和监督,监督不到位执行就会走样变形,家庭要选出法官(以便家庭成员形成共识,具有公信力,程序要有完整性和正义性)来监督执行,法官要如期记录履约情况,作为奖惩的依据,比如孩子班级考试名次前进5名,可以奖励每次多使用30分钟手机;
如果没有增加名次,就不增不减;如果退后5名,就惩罚每次减少40分钟使用手机。及时奖惩会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会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反馈回路,增强正向行为动机,抑制负向行为动机。进而形成自动化行为模式——这就是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
以上的约定、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都要用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标明有效日期,明确参与者的职责分工,签署自己的名字,并摁上手印,一式多份,塑封起来,放在重要位置(显眼的地方和保险的地方),既有存档的作用,也有提醒的作用,如果方法得当,会在一周到两周时间内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