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亲子教育(一):孩子的手机真的“好玩”吗?

2021年01月10日 信息之窗, 心质培养 亲子教育(一):孩子的手机真的“好玩”吗?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3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如果你有一天的空闲时间,你有两种选择来度过这一天,一种是你的所爱之人陪伴你共度美好时光,另一种是选择任意一款你喜欢的手机,在电和网都不受限的环境下与手机共度一天。你会如何选择?这是给成年人的一道选择题,暗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当下有许多中小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的问题常常令许多父母头疼不已。从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到整天除了玩手机什么也不做的不同程度,孩子过分依赖手机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许多父母对此十分苦恼。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们的手机那么的难放下?

来看一下这个经常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场景,某天作为父母的你发现孩子使用手机已经很长时间了,你感觉孩子这种状态很不好,因此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做点别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你好好劝说,孩子不理会,接着你尝试让他跟你出去走走,做点你认为轻松有趣的事情,孩子拒绝,最后你实在受不了,强行夺过手机……这时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爆发激烈的冲突,还有一种是孩子会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与你对抗。而无论哪种结果都会使你感到非常的无力和沮丧。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化上述场景。孩子站在中间,一头是作为父母的你,另一头是手机,你和手机同时在争夺孩子,结果孩子死死的抱住了手机而拒绝了你。这样的结果让人悲伤。但父母有没有思考过,为何在争夺孩子的战斗中总是败给了手机?难道孩子天生更喜欢手机,而不喜欢你吗?

我们把时间推到孩子的生命之初,当他还是婴儿时,在“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需求已经完全满足的条件下依然哭闹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拿一个手机给他可能会让他因为好奇而保持片刻的欢愉,但如果你不去管他,他很快就会又烦躁起来,这时如果你把他抱起来抚摸他,哄他玩,他会一直保持心情愉悦。当他长到两三岁刚会玩手机的时候,当你没有时间陪他时,他可能会对手机产生兴趣,但是一旦你有时间认真的陪他玩,他通常会毫不犹豫的放下手机,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这种状态至少会持续到孩子六七岁。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相比于父母的陪伴,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们再把时间拉到一个人成年以后,“如果问人们,什么能给你带来快乐,他们常常会提到与别人的关系。当人们静心思考什么是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时,职业、个人成就、物质条件比起我们所爱的人来,总是排在第二位。”这段话摘自美国经典的《人格心理学》教材。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能使人感到幸福快乐的是与他人亲密和谐的关系,这几乎是所有心理学家们的共识。我们可曾见过哪个成年人因为每天可以肆无忌惮的玩手机而感到人生很幸福的?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说,不论是幼儿还是成年人,在能够使人感到快乐的事物中,手机从来不是优胜者。而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并不是人类的新物种,最能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也并不是手机。如果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里必须要通过手机才能感觉不错,那么说明他们的心理状态已经出问题了,换句话说他们已经非常不快乐了。几乎所有过分依赖手机的孩子都伴随有抑郁情绪,但父母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原本不应该是最令人快乐的手机却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为什么这些孩子都有抑郁情绪?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缺乏最能令人感到快乐的事物——好的关系。

如果你问一个过分依赖手机的孩子,谁是他最亲近的人,他很可能会回答说:没有!他还可能会向你表达说,他似乎一直是一个人在生活。这种对于关系的描述反映出他们内心深深的孤独。这种表达也常常令他们的父母感到震惊。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最著名的著作《爱的艺术》中提到,人生而孤独,孤独使人恐惧,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摆脱孤独的监禁,克服孤独的恐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唯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心理学家们依据研究和临床经验得出一致的结论:几乎所有非器质性心理问题都与良好关系的缺乏有关。简单来说,一个人幸福与不幸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好的关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关系,由于孩子天性的脆弱,孩子天然是依赖父母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与父母亲近,因此父母在与孩子建立关系这一点上具有先天的优势,那么这一优势为什么会在孩子稍微长大以后就败给冰冷的手机了呢?而且还败得那么惨。如果我们把这一责任归咎于还懵懂无知的孩子,未免太不厚道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之所以会败给手机,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关系体验。

有些父母在孩子需要他们的时候,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无法给予孩子必要的陪伴,造成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有些父母将一些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过分干预孩子,导致孩子情绪的压抑;有些父母过分宠爱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心智成熟和独立受阻。这些不健康的抚育方式都会使得孩子的情感需求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过分溺爱的情况),长此以往,他们会对父母越来越失望,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并最终不可避免的导致孤独感的产生。由于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初关系的模型,孩子与父母建立关系的失败往往会导致他们走出家庭与其他人建立关系时举步维艰,这会使得孩子原本的孤独感雪上加霜。

这样描述并非是要批判父母,我知道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是很好的人。作为父母有自己的难处,有时迫于生计无法陪伴孩子,其实是无奈之举。有些父母有自己人格的局限,不知道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心理缺乏理解,对自己的言行也缺乏足够的觉察,有时忽视孩子的感受,伤害了孩子也并不自知。良好的养育很多时候体现在微妙之处,父母往往很难有意识。因此,上述种种很难说父母主观上存在过错。之所以要说明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手机问题的本质,促使父母成长,并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

父母没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关系,导致孩子产生了孤独感,那么这与孩子过分依赖手机有什么关联?

对于孩子来说长期关系不良或者关系缺失是一件在心理上很严重事情,这些孩子在独处时会产生抑郁的情绪,这是他们难以承受的,难受时他们总不能坐以待毙,总要想办法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于是为了缓解孤独感,消磨难熬的时光,他们会找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使自己不那么难受。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玩手机便成了很好的选择。智能手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娱乐功能强大,足以吸引那些孤独的孩子们持续的兴趣。很多年轻的父母,没有时间或者不愿陪孩子玩,常常主动用让孩子玩手机的方式来安抚孩子,那么孩子逐渐养成用玩手机的方式来安抚自己情绪的习惯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手机是一个社交工具,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络游戏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跟其他人交朋友,可以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关系的缺失,说到底还是为了建立关系。

有些孩子长期生活在糟糕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往往还会同时遭遇学校人际交往和学业的失败,对于他们而言现实生活一片荒芜,他们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意义,会产生一种存在感的危机。而在手机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至少能通过游戏和网络社交获得价值感,通过娱乐来排遣空虚感,以避免陷入更加抑郁的情绪!手机可以看成是这些孩子们的安全岛,当他们在现实中受伤时,可以退回到这里安抚自己受伤的心。

由此可见,孩子手机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的缺失,都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用手机来陪伴自己,安抚自己的情绪。在我看来,这是孤独的孩子们的自我救赎,手机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手机,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更加严重的抑郁。正因如此,这篇文章我没有使用“沉迷”“成瘾”的字眼,这反映了我的态度。许多父母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处境,往往很难理解这一点。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当孩子有需要时能提供孩子有力的支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很好的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何至于饮鸩止渴!说到底相比于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系,手机不过一堆冰冷的电子元件。对于依赖手机的孩子来说,手机真的很好玩吗?事实上当孩子过分使用手机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往往会感到更加的孤独和空虚,那种体验真的说不上好。

上文中也说到过对于孩子来说,在父母所能提供的关系面前,手机本毫无优势可言,而孩子最终选择了手机,拒绝父母,其实是在父母那里不被理解,求助无门,一次次失望的结果。由于孩子觉察能力不够,这个过程孩子往往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趋利避害,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有太多知觉,在不知不觉中手机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你是父母,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总是在玩手机想要制止时,你是不是先想一下如果不让他玩手机,你打算如何陪伴他以填充他空虚的时光?如果你发现他玩手机已经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而感到愤怒,忍不住要责骂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先问一下自己过去是多么的不能为他提供良好关系的支持以至于如此境地?

孩子依赖手机的问题,预防大于矫正。孩子从开始出现孤独感,产生不良情绪到爆发出严重的手机依赖之间通常有长达数年的潜伏期,这个期间似乎看不到孩子有什么异常,即便孩子有难受的情绪也很难说出来,即便是说出来,父母也未必十分关注。可是一旦孩子的问题爆发出来,往往积重难返,很难矫正!因此,这个问题需要特别提醒父母的关注!

(全文转载于:胡立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