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孩子迷恋电子产品,家长该如何控制又不伤感情?
手机平板难离手、视力在下降、体重在增加……进入寒假,家长上班,孩子在家,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沉迷给父母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如何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怎么把控?能否让孩子像喜欢游戏一样喜欢学习?面对家长们遇到的诸多难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山市多名心理老师,与他们共同探讨了应对方法。
案例:
如何判断是否电子产品“上瘾”呢?
“说到电子产品上瘾,我们在去年就接到过一次求助。一名初一男生为了玩游戏不仅偷家里的钱买手机,与父母之间关系甚至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东区朗晴小学社工李荣勇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接到“孩子网络成瘾”的家长的咨询与救助。他表示,“网瘾”的问题往往表现为孩子沉迷游戏、追剧或者社交媒体,现在,电子产品“上瘾”的年纪有着越来越小的趋势。
假期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不在少数,市民陈女士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的孩子就读6年级,“最近放假,家里人工作忙,没什么时间管孩子,就觉得孩子精神越来越不好,后来发现他竟然晚上通宵玩手机,我一怒之下直接把手机摔烂了。”孙妈妈说,他和儿子两个人互不理睬,关系降到冰点,快一个星期不说话了,“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和我沟通。”后来,还是妈妈找来了信任的心理老师进行调解,两人关系才趋于缓和。而据心理老师判断,孩子的这种情况已经属于网络依赖或者网瘾了。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出现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的情况呢?李荣勇表示,当孩子出现情绪起伏增加,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出现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容易低落,或者忽高忽低,容易失控;被要求关闭电子设备时,发脾气、烦躁;睡眠出现问题;跟父母顶嘴、固执、抗拒不合作,好像提前进入了青春期;社交关系出现问题,与朋友争吵,自我孤立;不想做以前喜欢的事情,所有时间都希望用来玩电子产品……如果这些情况接连在孩子身上出现,家长们就要警惕了,除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还要慢慢地帮助他们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阻止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危害。
支招:
- 营造绿色上网环境,善用电子产品
“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最好陪伴孩子上网,并教导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网上遇到不良信息时,要向家长求助解决。”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教研员、正高级心理教师梁剑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长要为孩子创设绿色上网环境,手机上设置儿童模式,电脑上安装青少年上网保护软件,屏蔽不良网站和过滤不良信息。她还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提升陪伴的质量,如一起玩体感游戏、一起看有益的电影、一起学习。”
东区朗晴小学心理老师雷小云也表示,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辅助孩子们一起探索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我们可以用它来查询信息、听故事、拍照录像等等,多让孩子使用一些能与实际生活产生关联的功能。”她也表示,在孩子玩的手机里尽量不要装载一些像游戏、抖音这样容易让人沉迷的APP。
- 看清心理需求,让亲子陪伴更有质量
当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家长过于武断地干预反倒会引起孩子的过激反应。石岐中心小学心理老师王丽就向记者分析到,小朋友沉迷于网络一般为了满足三种心理需求,比如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有人聊天,有人陪,这类孩子心理需求是求得大人的积极关注积极陪伴;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是为了好玩有趣,摆脱现实中的无聊无事可做,这类孩子需要更有新鲜刺激的活动;还有的小朋友为了追求游戏通关带来的成就感,需求得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因此,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网络先让自己冷静下,观察一会儿,孩子沉迷网络到底是为了满足那种心理需求,然后再“对症下药”。
梁剑玲建议,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多陪伴孩子和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一起爬山、打球等,多了解孩子,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写作业、学习,多开展家庭活动,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
“家长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增强社交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能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和乐趣。这样的孩子比较小概率会沉迷到网络中去。”雷小云说。
- 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机合约”
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怎么严防死守,孩子们必然会接触到手机游戏等电子产品,而将手机和游戏一棍子打死也没有这个必要。
李荣勇在他家访过的孩子中就发现,有些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并不是沉迷游戏。比如有些孩子就喜欢用手机做外挂软件和程序,还有的孩子本身很喜欢玩滑板,有时候就会在小区拍摄一些他玩滑板的视频然后发布到社交网络平台,还曾经有赞助商慕名而来并赞助了他一套设备。“学生们不管是玩游戏还是拍摄剪辑视频,都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李荣勇说,这种情况下,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比一味地阻止要更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
梁剑玲也向记者推荐了中山心理公众号上推出的《返校心理课堂》系列课程,其中便有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更好使用电子产品的讲座,建议家长与孩子都可以看看。
受访的心理老师都认为,与孩子制定一份双方都认可的“手机合约”十分必要。“家长在教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时,态度要温和而坚定。”王丽说,制定“手机合约”时不能家长一言堂,一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思,规则越详细越好,违反的惩罚,遵守约定得到的奖励。“合约”实施中,家长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让孩子体验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遇到孩子耍赖,不履行约定的情况,家长先别着急生气,或者拿合约指责奚落孩子。而是先任由孩子发脾气,待其冷静后再讨论手机合约。家长要“温和而坚定”地表明态度,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作废,这样才能保证“手机合约”的长期有效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身教胜过言传,在家休息时间能放下手机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不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孩子。”王丽表示。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