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堪同学辱骂,高三女生跳楼自杀”: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

2021年02月07日 心理教育 “不堪同学辱骂,高三女生跳楼自杀”: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已关闭评论 阅读 98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编辑:欧韶艳)

“我在。”

“我和你在一起。”

“我是你的退路,会看着你走向前方。”

“我可以平庸,但在你被不公对待时,绝不懦弱。”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这些信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图片

还有5个月,2021年的高考就要到来了。

又一个孩子,再也没法参加高考,步入崭新而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

1月16日,她在校园内,选择了从4楼纵身一跳。

40多分钟后,学校才发现浑身是伤、躺在地上的她。

她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年仅18岁。

图片

10天过去了,她的尸体还存放在医院太平间。

她父母觉得,她死得很冤。

她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提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女儿就遭到班里一个女生A的辱骂。

“妈妈,我实在受不了了。”

女儿曾这样像她哭诉。

图片
图片

她曾问女儿怎么和A结下了不愉快,女儿的解释是:

她在第一排坐着,有一次A敲门要进来,她正好在整理书本,就开门晚了一点,门开开了,A进来就大骂她,骂的特别难听,骂了很长时间。

从此后,A隔三差五就要羞辱她。

1月12日,她女儿晕倒在教室里。

送往医院后,女儿身体并没有检查出异样。

医生耐心询问孩子是不是生气了,女儿这才说,又是A辱骂了她。

受害女生的妈妈说,她也曾向学校老师提出,不要让女儿和A坐一排,但学校老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像没有听见一样。

直到事发。

孩子跳楼后,40多分钟才有人发现,送往医院后,孩子一直昏迷不醒。

主治医生告诉家长,赶快调监控,看看孩子出事儿的第一现场,到底是哪里,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摔倒的——医生和家长曾推断这个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校园暴力。

家长联系学校,学校推诿说“不凑巧,监控室没有人”。

孩子去世后,监控被调了出来:

穿着羽绒服的女孩,在寒风吹动窗帘的窗前,站了好一会儿后,最终选择纵身一跳。

图片

面对家长的追责,学校负责人的说法是:

这事儿和学校无关,让学校道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让人到中年又失去孩子的家长,没法儿接受。

“一分钱不要,就要一个公道。”

受害女生妈妈说,她现在不要一分钱,只要那个辱骂自己女儿的A站出来,给死去的女儿赔礼道歉。

图片

这是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最后的执念:

怎样的道歉,也挽不回一个如花的生命了。

目前,媒体采集的报道,只有受害女生家人单方面的声音,没有学校负责人的说法,也没有另一个女生家人的回应。

所以,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

今天,我从这个悲剧开始写起,是想和更多大人,探讨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家长,你发现你家孩子受欺凌,你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

如果你是老师,你发现班里孩子有异常,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减少悲剧发生?

图片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答案是:

那些看起来很弱很好欺负的人。

校园不是一方净土,孩子也不都是天使。

有些孩子比大人还深谙人性欺软怕硬的弱点。

在《少年的你》中,陈念是总被人欺凌的那个少年。

图片

她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做作业,耳朵里总塞着耳机。

她生活在单亲家庭,电影里没有交代她的父亲,就仿佛那是个不存在的角色。

她的母亲活在底层,靠卖假面膜为生,后遭到处罚,欠下很多钱,债主大半夜来家敲门,她一走了之,把所有问题都留给未成年的女儿去面对。

家门口贴满了讨债的大字报。

陈念在家写作业,把窗帘都拉上,洗澡不敢开灯。

如果有人来讨债,她就把灯全关上,自己躲到桌子底下。

她明知道,躲在桌子底下什么用也没有,可她还是要躲。

面对债主她躲,面对校园霸凌者,她也只能躲。

因为,她无人可依,所以不敢反抗。

直到后来,她遇见了同病相怜的小北,遇见了好心的警察,在极端事件中把藏在隐蔽角落里的校园欺凌拽出来,让更多人看见,大人们才在痛心中明白:

原来,那个弱小的孩子,在紧张而艰难的学习生活中,还长期承受着来自同龄人的恶意和追杀。

图片

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遭遇欺凌的孩子,多是出生于残缺家庭、胆小孤僻、甚至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

抑或,遇到了难题,父母从不选择和他们站到一边,而是习惯用语言羞辱责骂“肯定都是你的问题”的那些孩子。

言而总之:

就是看起来很弱,且没有人爱的孩子,缺少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和情感连接的孩子。

这里面,有一套因果逻辑在:

人性的欺软怕硬,让霸凌者将目光瞄准胆小内向的孩子→这些孩子遭受委屈后,不敢或无法向大人求助,或者即便求助了,也不能得到有效帮助→求助渠道的阻塞,让霸凌者更加有恃无恐,让被欺者更加恐惧无助→直到悲剧发生,以自杀自伤或反杀反伤的形式。

怎么斩断这条因果逻辑的链条?

答案,在第二步:

为人父母,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被欺凌的苗头时,比如恐惧去学校,比如经常做噩梦,比如眼神涣散不敢直视人的目光,比如说起学校总在你面前吞吞吐吐……

在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时,你就应该拿出姿态和方法,问清原因,查找真相,和孩子一起解决。

并让孩子明白:

遭遇霸凌,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作恶者不对。

爸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方法,又分三步走:

第一,及时联系老师,有必要去一趟学校,告诉你发现的孩子的异样,让老师知道并调查这件事,也让老师从你重视的态度中,重视你孩子的状态。

第二,跟踪观察老师的行动,看老师到底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调查处理这件事。如果有,及时表示感谢,并听听孩子的反馈。

如果没有,你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直接向学校投诉,拿证据,说诉求,合法合理地帮孩子讨要公道;

第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后,再次告诉你的孩子: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遭遇,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和你一起解决。”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在反抗中,给孩子讨要了公平,而且在身体力行中,让孩子自幼就明白:

“我的身体,我的感受,都不是任人蹂躏的。我的善良,有底线有锋芒。”

图片

如是,孩子才会在成长中,珍贵自己的身心,捍卫自己的权益,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保护自己。

所以,相比考100分,为人父母,当我们把孩子第一次送进校门的那一刻,要一遍遍对孩子重复的话是:

“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知道,爸爸妈妈是和你在一起的。但如果你欺负别人,你也要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不会善罢甘休的。”

为什么要说这样两句话?

第一句“我和你在一起”,是给孩子归属感,并告诉他在父母心中有多么重要。

而第二句“你不能欺负别人”,是让孩子在换位思考中,看见边界,学会敬畏。

但,反对校园欺凌,仅仅依靠父母,还是不够的——

图片

我在写调查专栏时,曾做过一期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其中有个读者,回忆起他12岁时,遇到过的一件事。

他给我讲这段往事时,已经30岁,事情过去18年了,他依然记忆犹新:

他父亲去世后,跟随叔父到市里读中学。

因为是插班生,个头又比较矮小,性格内向,被人嘲笑为乡巴佬,所以班里有个男生总是鼓动其他人,公然欺负他。

有一次,他去开水房打开水,那个男生偷偷跟在他身后,用一缸子滚烫的热水,顺着他的后背浇下去,惹得所有接开水的同学哈哈大笑。

幸好当时已是深秋,他穿得比较厚,没有烫伤。

他哭着返回课堂时,班主任发现了他的异样,当场把他叫出来,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后,班主任跑到茶水房,接了满满一缸子热水,鼓励他当着全面同学的面儿,也照着那个男生的背后浇下去。

他当然没有照做。

图片

随后,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儿,说了这么一段话:

“XX没有去伤害同学,是因为他懦弱吗?

不,是因为他善良,是因为他知道被欺凌的滋味,所以不想去当欺负别人的人。

他更知道,真正的强者,不会欺凌弱者,而是用拼搏和奋斗,强大自己,帮助他人。

我们都要谢谢XX这样的同学,我们都要当XX这样的同学。

但今天这件事儿,不能到此为止!”

当天下课后,班主任把他喊到办公室,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你以后遇到麻烦,一定要和我说,在学校里,老师就是你的监护人”。

当天下午,班主任又通知他叔叔,还有对方的父母都来到学校,当着教务处主任的面儿,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同时,班主任不仅让对方父母保证回家好好管教孩子,也让学校领导知道欺凌这件事儿,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如果不重视,后果会很严重。

更令他感动的是,从那以后,班主任不仅上课经常提问他,鼓励他回答问题,而且每发现他进步一点,就当众肯定他,自习课时还总爱在他身边停留。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

图片

他对班主任心怀感恩,愈发热爱学习,从初二一路猛追,初三以年级第五的成绩,考上全市重点高中。

高考时,又以全校第10的成绩,考上了985。

“这些年,我每次回家乡,都要去看班主任。在我心中,他不仅是真正的师者,也是慈爱的父亲。”

他说。

多年后,我学了一点心理学,再回头看这个读者和老师的故事,发现这位老师面对校园欺凌时,准确地运用了反对校园欺凌中,危机干预的“四个立即”:

第一,立即制止欺凌行为,并采取有效行动,以儆效尤;

第二,立即找霸凌者和受欺凌者单独谈话,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三,立即向更多人求助,包括双方家长和学校领导,不大包大揽,而是把责任均摊,唤醒各方责任的到位;

第四,立即对受欺凌者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抚,让他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并由此相信公平,热爱正义,在被关爱中得到治愈。

这“四个立即”,值得我们很多老师学习。

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而沦为校园欺凌的帮凶;

也不要因为害怕事情闹大,不愿和家长说真相,不敢向学校领导求助,最后悲剧发生,在舆论倒逼中承受更大压力。

甚至,成为悲剧闹大后,被牺牲掉的那枚棋子。

为人师者,希望我们的老师能懂得:

老师不是神,做的非常有限,不可能挽救扎根家庭内部的每个孩子。

但有智慧有方法有行动的老师,胜过了神,因为他的一个举动,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图片

悲剧的意义,不仅是眼泪和伤痛。

还是把问题以极端的方式显现出来,让我们在思考、追问和行动中,去呵护更多弱小而珍贵的生命。

面对悲剧,讨伐和惩戒当然要有,那是对作恶者和不作为者的问责。

但我更愿意,把自己思考和习得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一起保持内心的光,让更多孩子走出黑暗。

图片

最后,关于校园欺凌,还想再啰嗦这样一段话:

孩子弱小时,父母一定要强。

这“强”,不是强词夺理,不是恃强凌弱,而是“我本普通,但绝不可欺,我本善良,但有所不让”

然后,站成一棵树,让孩子知道你在;走成一条路,让孩子在见过“保护”和“珍贵”的模板后,学会保护自己,珍贵自我。

学生受欺时,老师一定要快。

这“快”,是快速解决不留后患,是眼疾手快减少伤害,是大快人心刹住邪风,是在悲伤蔓延之前快人一步,是在悲剧尚未铸就时快马一鞭。

然后,用公心播撒下公平的种子,用爱心等待一朵花开,用一场责任和善意,救赎一个孩子可期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