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全民健心运动与心理训练

2012年08月06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全民健心运动与心理训练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6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运动”与心理训练
  
                                  作者:郑军 ,推荐者: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

        中国心理学会在1996年就提出了“全民健心”的概念,并指出青少年是关注的重点领域。

        2003年,由天津医学会、天津康复医学会、天津健康教育所和天津市安定医院共同主办了“全民健心”活动。不过它实际上是医疗机构向社会宣传自己的医疗服务内容,如失眠、酒精依赖、甚至精神分裂症宣传防治。这和下面要介绍的全民健心运动还有区别。

        2004年,北京人文之光心理研究所发出了“关于发展心理保健事业,开展全民健心活动的倡议”。

        2006年,由国内长期专注于心理咨询培训工作的“华夏心理网”推出全民健心运动,是本节所要介绍的全民健心。它已经赢得了不少地方心理咨询机构的响应,呈联动态势。是走出心理咨询传统方法的一种努力。它包括:

       同城兴趣小组活动。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平台,以单项话题为主题。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关于女性心理的探讨。

       请专家讲课,通过生活话题讲心理学。如华夏心理网开办的通过电影讲心理学的活动。称为“全民健心影片赏析专场”。

       该活动还建立了自己的媒体阵地《聊吧》杂志。进行了心理征文,如武汉的“讲出你的心理故事”。

       由于是兴趣爱好为主,这个活动多在周末进行。称为“全民健心周末大行动”。

    一方面,全民健心超越了心理咨询,它不是解决问题为主,而是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的体制是,一个人自我感觉到生活出了问题才来咨询。但这往往是问题已经恶化。而主动出击进行心理宣传,可以帮助人们在未恶化之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场所多变也是全民健心运动的特点。有的活动是在心理咨询机构里进行,有的则是在酒吧,或者其它公共场所进行。有的地方,全民健心运动和当地社区结合,进入小区为业主服务。这已经和社会工作高度接轨。华夏心理网还曾与北京海淀公安局合作,对公公干警进行专项服务。

       这些走出心理咨询室的活动都值得提供。心理咨询室环境单一,来访者容易和这个环境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表面上是解决了问题。实际上离开这个环境就没有了效果。

       和心理咨询的另一个不同,是它的公益性质。如果收费,仅是运转的费用,包括活动的场地费,专家的讲课费等等。不以赢利为目的。同时还与社会工作机构结合,进行公益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师大多有这样的印象。所有需要心理帮助的人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而这一部分人里面又只有一小部分真正来寻求帮助。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第一部分人里面增加第二部分人的比例,进而从第二部分人里面增加第三部分人的比例,心理咨询机制本身约束了这两个步骤。实际上,前者需要的是科普宣传。后者需要的是变赢利机制为公益机制。

       以笔者估计,大学生里面有相当高比例的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帮助,妨碍他们上门的唯一因素是钱。全民健心运动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一些城市如武汉,全民健心运动已经获得官方,半官方的支持。武汉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就与该市心理医院和《现代健康报》合办过活动。

       全民健心运动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脱胎于心理咨询机构,这个运动仍然没有甩掉医学尾巴,在宣传上仍然倾向于“防病治病”。将全民健心的目标定位于防止心理疾病,或者防止问题学生成为下一个马加爵。

       然而,既然是“健心”,那么就应该类同于“健身”。人们健身是为了增加活力,提高效率,增加生活兴趣,“防病”只是副产品。健心也是一样。防止心理疾病只是它的副产品。健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健康人更健康,训练心理能力,提供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其次,全民健心目前主要以心理问题为核心来吸引受众。如“女性职场问题”“两代人沟通问题”等等。在目前情况下,公众尚未意识到自己有心理训练必要性,这当然也是最能吸引公众的手段。通过一些公众普遍觉得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吸引公众。

      然而这样终究缺乏系统性。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人们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出现生活问题,工作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从小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相关心理机能仅靠自发形成,成长的效率不高,甚至有大量错误。只有从小,尽早进行心理训练,才是治本之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