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也事关公众

2013年02月15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也事关公众已关闭评论 阅读 97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欢迎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ipr.org  肖汉仕谢谢您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来源:东方网 作者:曹林 选稿:华迎

  东方网10月2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网上有一个段子,是嘲讽那种转弯抹角拍马屁的:强烈抗议某某领导经常加班,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你的身体是自己的,也是人民的,你废寝忘食不顾自身健康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绝不答应。——虽是笑谈和嘲讽,却也提示了另一个侧面的事实:干部行使公权力,作为公务员,行为与公共利益和公共形象密切相关,很多时候不仅那些看起来带有“公共性”的行为与公众相关,有些貌似“个人化”、“私密化”的信息也与公众利益相关。

  公务员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能否履行好民众赋予的责任、能否行使好公众授予的权力密切相关,所以,公务员的健康不是私人问题,不是国家机密,而应该是一个可以让公众知晓的信息。

  前段时间曾有一条新闻,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上舆论关注的议题。去年9月,刘金星报考了福建省省委办公厅一科员职位,在笔试、面试环节中分别取得第一名。正当辞掉工作的刘金星满怀欣喜准备入职时,却被电话告知因性格原因不予录用。福建省省委办公厅、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随后对此作出解释,称在考察环节中未发现问题,该处理方式符合规定,绝不存在舞弊,至今没有递补。

  “性格原因不予录用”说的其实就是心理问题,这条新闻说明,公务员招考中已经超越传统招聘中的德与才,而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只不过,因为只是刚刚开始,“心理健康”的考评上还没有看得见的标准,很容易成为招聘舞弊的制度后门,也很难有公信力。以“身体不健康”作为拒绝一个“笔试第一名”的理由,很容易被接受,但以“心理不健康”、“性格有问题”作为拒绝借口,很难被人认同,而被认为“其中必有黑幕”。如果将公务员招考中的心理考评变成一些看得见的标准,也许就能够服众了。因此,重视“公务员的心理问题”没错,但应该变成看得见的、可监督的量化标准,而不是一句“性格不合我们的要求”。

  不仅招考,组织部门在日常中也越来越关注公务员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国家公务员因各种压力产生抑郁的案例在媒体报道中并不鲜见,为了帮助中央国家机关职工解决心理问题,近日,一条为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提供咨询服务的电话热线全面开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谈宜彦介绍说,为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提供优良服务,工会联合会决定建立完善科普服务、心检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四个服务体系。

  这不仅是一个惠及公务员的举措,更是一个惠及公众的行动。因为干部的心理问题,也事关公众,很难指望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公务员,能够负责任地、有能力为民众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服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