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例谈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

2014年02月20日 心理教育 例谈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已关闭评论 阅读 79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蒋丹

 

    【摘  要】厌学心理在初中阶段颇为显著,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对厌学心理并不能泛泛而谈。本文着重对个案的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个案提出引导学生脱离厌学情绪的建议,由此,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些建议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生。
   【关键词】厌学 初中生 爱 自控力 学习兴趣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众多学习心理障碍中较为普遍且具有潜藏危险性的问题。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厌学情况在小、初、高三个学段中问题尤为突出。高中学生已经经过了一轮选择,志趣不在此的学生另谋了出路。知识量的陡然递增,让部分学生措手不及,再加之该年龄段的学生生理上的变化,随即造成心理性格行为上的突变,使得初中阶段似乎是一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瓶颈期。而厌学情绪也在这一阶段开始枝繁叶茂。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的个体,其厌学的程度和表现、原因和梳理办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从个案研究出发,逐步深入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从而因材施教的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案例介绍
   豪豪,男,八年级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极为分散,极偶尔能坚持五至十分钟跟随老师的思路,更多的时候会拉上周围的同学与他一起“沉沦”;多科老师几乎从未见过他的作业本,就算提醒也不奏效,除非一对一紧盯他;几乎完全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强高压下适心情完成少许学习内容,曾多次背书包离开教室,坚决表明不想读书。
三年级时,爸爸因病去世,妈妈通过多份兼职偿还爸爸生病住院时的欠款,同时供他读书,在生活上却也从不委屈他。爷爷奶奶对他也甚是照顾。另外还有一个姨妈,对他的要求相对严格,因此他不大愿意住在姨妈家,尽管姨妈能适当给他辅导功课。因为缺失父爱,妈妈会在他身上花上双倍的精力、付出双倍的爱。刚上市的水果也会第一时间买个他吃;因为常出去泡网吧,于是在家买了台电脑;身上的零花钱也从来不会比其他同学少……可是妈妈的艰辛付出并没有得到他的丝毫响应,相反,他只是一味的在索取要求。对妈妈偶尔的唠叨,给予的是满脸的抵触和厌恶,极少见到他与妈妈轻松而又愉快的对话。
    在学校,他一眼望去,他并非大众心中的叛逆学生模样。没有出众的发型也没有奇特的着装,也极少有极端化的言行,同学们也并不会因为他成绩不好而排斥他。只是问题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凸显。由于在学习上他找不到丝毫乐趣,学习上的压力只会加速他沉沦的步伐,在班上难得有真正与他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的交际圈开始扩展到其他班级与他志趣相投的人,甚至结交了不少社会上的“小混混”。与他人有了矛盾,理智已经退居幕后,自认为有一批人是自己的后盾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口出狂言,随心所欲,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

案例分析
    豪豪是一个智力非常正常的孩子,他并非始终对学习持厌恶态度。至少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曾多次看见他不需我提醒跟上上课的节奏。他曾在两次语文考试的试卷中提到了有关学习的话题。第一次是七年级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因学习而快乐”,记述的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曾经多次教他学习英语的方法,并且帮助他掌握英语单词,文中说到,虽然自己掌握的单词数量并不多,但也曾在学习上有过短暂的快乐。第二次是最近八年级的期中测试,他的作文题目是“感受成功”,讲的是他小学时曾经数学考92分的经历,他说“我再也找不到那种成功的感觉了,现在对于学习我是越来越不懂也越来越不想学了。”综上所述,豪豪是有学好的念头的。究其原因,我想无非主要是一下几点:
    其一,妈妈给了他不可承受之爱。妈妈的爱滋生出了他懒惰、放纵自我的温床。妈妈、爷爷奶奶给予了他太多的爱,使他习惯了接收而极少付出,既然对长辈们的付出习以为常,又何谈珍惜与反哺之说?至于他的生活,更是被长辈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温室里的花朵再也经不住风雨的考验,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加之现在社会越加开放,青少年们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缺乏自控力的他便会在这些诱惑面前迷失方向。
    其二,出现问题之后,妈妈频繁地念叨与老师多次的批评让他失去了自信。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加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中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就我与他妈妈的多次接触来看,每次他妈妈都会例数他的各种不是,尽管是源于爱,但是爱的表达却已然扭曲。生活在批评声中,他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数落,以致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其三,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长期的跟踪。对于豪豪这样的学生,过于严苛的要求只是让他的逆反情绪更甚,对学习的兴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妈妈的付出他已近乎麻木,从他的作文中看出,其实对于老师对他的关怀和帮助他还是铭记在心的。因此如何让他具备爱的能力,我想这远比让他获得一个及格的分数更为有意义。正如约翰洛克所说“教育方法比目的更重要。”方法,就是程序、步骤、技巧。目的,就是最终所求的结果。因此,豪豪的教育需要各科教师的配合才能形成合力。缺乏自控力、有严重惰性的他,在前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反复,而且还会不停的有新问题产生,因此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长期跟踪。发现问题,并不是急着指责他,每次批评都应三思而后行,珍视他的每一点进步。
    其四,仍旧实则是应试型的教育彻底扼杀了他学习的兴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在东方人的教育中,假如小孩学习不努力或能力不够,必须要进行严厉的教育;或者为了家族的面子和父母的荣光,迫使孩子尽力用功。事实上,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总可见到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我们应当把这些性情培养起来,让孩子们有浓厚的读书兴趣,主动去找寻有意义的事情和研究方向。”看到书本和书卷他就会产生“本能性”的排斥。因此,如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我想还是得从课外书籍的阅读开始。豪豪并非阅读能力极差、完全不碰纸质书本的学生,他也曾对《知音漫客》一类的书籍着迷,只不过自从班级严令禁止此类书籍进教室后,就再也看不见他主动阅读的情形了。在中国学生阅读最多的书是教科书,而在诸多其他国家,科普杂志、报刊、历史、传记等是学生的最爱。从那些书籍中,学生逐渐能了解世界,找到生活与书本的联系,从而在课程学习中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对豪豪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想也应该是从课外书籍的阅读开始。

疏导策略
    1.pk赛初尝胜利果实,创造学习动机

    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正如前文所说,豪豪并非一个完全不学的学生,只是他在批评声中失去了自我。我曾经想要通过额外的辅导使豪豪从期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这一想法宣告失败。这个学期伊始,我班新转入一位极特殊的学生,五岁跟随爸爸出国,这学期父母希望他能回国学习母语。某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准备在全班进行一次诗歌默写,给了学生十分钟准备。恰巧他俩座位接近,两个人还在交头接耳说些什么。于是我灵机一动,“豪豪,你认为你跟***相比,谁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强一点?”“应该是我比他好吧。”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语气里还是透露出了他些许优越感。“既然这么说,那你俩PK一下吧,看究竟谁默写更准确。你可夸下了海口哦!”火药味顿时被我激发出来了,此前如雕塑般的模样顿时发生惊天逆转。最终,他不仅比**先完成,而且是全班为数不多的全对的人之一。事后,我与他俩签订了秘密协议,二人开展语文背默竞赛,每次背默优胜者可积分,最终兑换相应奖品;另外,二人结成互助组,豪豪帮助**了解班级情况为他答疑解惑,**则帮助豪豪学习英语。经历了半个学期的跟踪观察和及时鼓励,尽管豪豪还是会反复,但课堂上,他的眼神已然有了改变;课下他的笑容也更加灿烂。豪豪已然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尽管这条道路依旧曲折。
    2、营造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
    青少年的社会成长环境以老师或家长个人的微薄之力是难以改变的,但是家长和老师却构成了他成长生态环境中作用最为显著的部分。豪豪在此之前,长期生活在批评声中,这些声音掩盖住了他所有思想的火花,而营造这一批评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就是老师和家长。为此,我与豪豪妈妈和所有任课老师达成共识——绝不轻易批评。暂阶段豪豪身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如果每逢遇到他犯错就批评,可能会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心和进取心立刻浇灭。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各个击破。同时,不论是豪豪在家或在校的点滴进步,家长与老师都应相互告知,并且及时肯定,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

小  结
    联合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而在这四大支柱中并没有获得高分这一项。这再次验证了“教育方法与目的更重要”这一观点。获得高分并非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现今诸多方面教育目标的偏离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的罪魁祸首。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提到:“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对于学困生、厌学的学生,更应该如此。等待学生的转变,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失望、多一些信心。与他和他的同学、家人分享他的每一点进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需要宽容。光有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与家长、科任老师和其他学生合作,形成促使他转变的合力……
    总而言之,初中生尚处于世界观尚未定型、分析能力欠缺却又不自知的阶段,而厌学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若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引导,则会后患无穷。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决定的。”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教师应该像春雨,春雨落向大地时,他并不会在意是否每滴水珠都能让小草破土而出,他所在意的是雨水是不是滋润了每一寸土地,是不是给给每一寸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春意。

参考文献
1. 钱国宏:《瑞典,人前不教子》,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20日。
2. 《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期刊社出版,2012年第8期。
3.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4. 石宣主编:《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版。
5. 张万祥主编:《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