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4年03月06日 心理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已关闭评论 阅读 79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长春二实验中学   中国全民健心网推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了校园心理剧活动。基于加深学生的角色体验、促进其换位思考的理念,我校将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将校园心理剧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校园心理剧运用于课堂。

    角色扮演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我们遵循的过程是:问题——讨论——选择——演绎。首先是问题的来源,任何一节心理课都是针对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和困惑,我们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困惑的方式,让他们把问题通过写或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毕竟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别的问题,为了将典型的问题能够提取出来,我们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要选择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将这个问题演绎成一段心理情景剧,并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即应对的方式渗透到剧里面。学生表演完之后,表演的学生要谈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也要谈自己的看法。

    如在进行《亲子之间》这节课的时候,我们的心理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在家里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如何应对的”?老师让学生每8人一组,共分成7组,然后老师便让每个组都将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选择其中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普遍性问题整理成情境,进行表演。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提出的问题也非常丰富,有的表演的是和父母之间关于学习冲突上的问题,有的表演的是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进行干涉的问题,还有的是家里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的问题……大家表演得既形象、又幽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题表现出来之后,我们又让同学们思考: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选择了最佳的方式去应对?如果不是,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缓解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有的小组受前面活动形式的启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用了表演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体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高一年级在进行《高一的烦恼》这一课时,学生将自己面对新环境所遇到的困惑在课堂上即兴演出来,同时把应对的方式也都加了进去。我们也是将学生分成几组,先让每组把在高一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统计,然后选择大家都想解决的问题。如有一个组选择的问题是在新的环境中对新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怀念初中的朋友,而对新的班集体在内心存在一定的抵触,有一些孤独。看了表演,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有同感。学生因此得到启发,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那不也就是都需要和对方去主动交往吗?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减轻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学到了如何应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再如我们高二年级的《学会说不》,我们先让学生来提供不太容易说“不”的情境,并把这种情境演绎成心理剧,有一组同学选择演出的内容是:别人从他这里借钱却迟迟不还,而且还要借,他感到很为难。因为这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把这个角色演得非常形象,左右为难的神情惹得大家禁不住笑起来。在学生演完之后,心理老师顺势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办?结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但都各执己见,有的说“直接向他要钱呗”,有的说“你再向他借钱”,还有的说“以后别再借就得了,这种朋友交不交都没什么意思”……后来老师便提出一个建议,分组讨论,讨论过后,将大家都同意的方法编成心理剧演出来。大家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最终各组都争相表演自己组的方法,演得都很投入,也很生动,时不时地引起大家的笑声,而且有的方法确实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的同学表示,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是看过同学的表演之后,感到其实自己原来害怕对方不高兴是有些多余的,只要心里能够坦诚地表达感受,还是挺能打动人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使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以表达,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当事人的感受,更能有针对性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成形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学生中的公演

    成形的校园心理剧,即事先已经排演好的、对很多人都有观看价值的校园心理剧。这种形式的心理剧,要求有正式的剧本、人物角色和演员,剧本内容应包含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在心理剧形成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和排练,直到成形之后才能进行录像或公演。这种心理剧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剧本可以由学生原创,心理老师指导。为了使其更具引导性,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素材。选定素材之后,由学生进行剧本的编写,然后由心理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再由编写剧本的几名学生组织排演,排演过程中为了达到表演的效果,由具有一定表演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比如我校的校园心理剧《包袱》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把《包袱》的录像在高一、高二各班结合相应主题进行轮流播放,达到了心理剧的排演目的,同学们对其中的内容感触颇深。

    有个学生在看完《包袱》之后写到:《包袱》卸掉了我心上的包袱,我对父母亲情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尤其当看到小月父亲当时为小月的不争气而生气的样子,我突然感受到了父亲的潜在的爱,他没能像母亲那样把对我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但他的爱却让人感觉更加深远,他总是默默地关注着我的成长。看完心理剧《包袱》,我的心态更加的平和,因为我看清了更多的东西。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父母,更好地理解了学习和生活。

    有一个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感受:《包袱》让我认真地思考考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也正是我们对考试的认识,主宰着我们的思想,考试是在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在的考试是要让我们知道自己会的是哪些,不会的又是哪些。

    还有一个同学写到:“通过观看校园心理剧《包袱》,使我意识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理解。理解是一扇窗,轻轻地把它打开,你的心房就会射入灿烂的阳光。生活中,我们和身边的人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才能使自己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像剧中的小月,过于在意父母的要求和同学的目光,使自己陷入自责、懊悔的境地。可仔细想想,如果从心底里去理解,那么父母的责备不就是真情的流露吗?同学们的询问不正是最简单不过的关怀方式了吗?”

《包袱》后来在长春市首届“阳光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在全市进行了公演。

  三、在主题班会中纳入校园心理剧

在对校园心理剧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心理剧在主题班会中的渗透。

    首先,我们对全校的班主任及班级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理解校园心理剧的内涵。并使他们认识到在主题班会中使用校园心理剧的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在主题班会中使用心理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通过评选的方式调动各班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将通知发到每个班主任手中,由班主任下发到班委会,由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宣布在主题班会中进行心理剧排演的要求和标准,并进行全校范围内的评选。从中选出优秀排演剧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一方面,学生对类似的活动本身就很感兴趣,希望在活动中能够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心理剧的评选也激励他们为班级争得荣誉,无形中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最后,通过学生反馈评估校园心理剧在主题班会中的实效。在过去的主题班会中,虽然个别班级也有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的,但多数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而进行的,自从有意识地把心理剧的理念——加深角色体验,促进换位思考——引到班会中,几乎每个班都采用心理剧的形式,把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引起了很多同学的思考。每一个剧目都从不同的角色表达各自的内心世界,使很多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比如高二·十一班的《爱,难道是“碍”吗》反映了几个孩子因为上网而迷失自己,和父母发生了冲突,在表演中既表达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又表达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很多同学因受到感动而落泪。

    经过角色的换位,使很多学生在相应的主题中体会到了父母的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学会了对他人的尊重,在异性交往中也知道了把握尺度,明白了网络对自己的危害,懂得了要远离网吧等等。

    在班会中使用心理剧,使心理剧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能长期得到有效运用,也使学校的班会活动更富有意义。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有血有肉的形式,他们带着体验、带着思考参与到班会活动中。很多同学表示,这种形式让全班同学都兴致盎然,表演者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观看者也被深深吸引,掌声接连不断,在达到心理剧本身目的之外,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同学之间变得更团结。另外,班主任也都对这种班会形式非常认可,以前很少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高涨,而且班会后班级氛围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觉比以前更加融洽,学生的纪律也比以前更好了。

   班主任们创造性地将校园心理剧纳入到主题班会中,经过研讨,我校形成了在主题班会中纳入校园心理剧的操作模式:

    首先,观看前引发兴趣,提出思考。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被编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情景剧。如《一根香蕉皮》、《电脑风波》、《奶奶,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最尊敬的人》,这些心理短剧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很贴近,多数是学生在平时遇到的小烦恼、小困惑和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为了使心理剧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观看前,班主任先简单讲述一下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或设置一个悬念。如:剧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吗?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学生本身对心理剧就很感兴趣,再加上老师的一番宣传、动员和设疑,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故事的情节。这样让学生观剧前带着问题,展开想象。虽然身在剧外,但心在其中。

    其次,观看中组织讨论,自助互助。班主任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谈感想,辨析是非。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心理剧使学生觉得有话要说,有意见要发表,有一吐为快的冲动。老师不是把教育目标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讨论中,甚至在激烈的辩论中,自己去明白一个道理,去领悟一种感受,去改变一个观点。这个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一种细微的、隐性的内化过程。班主任变换角色,走近学生,参与学生讨论,有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引发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自己在讨论中将是非辨明,将道理论清。班主任还根据本班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兼顾不同性格的学生,让每个人都受到教育。如:先分几个小组,为学生创造人人都开口讲的机会,让那些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认识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在人少的情况下也能说说心里话。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是  一种主动介入,是活动的主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这正是心育要达到的“清风徐来,润物无声”的要求。

    最后,观看后指导写作,让认识升华。在观剧中讨论、评议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将它与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写,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内省,它能将学生由原来的浅层次、零散或肤浅的认识,经过梳理和更为深刻的思考,上升到理性层面。班主任的辅导还可进一步延伸到课外,如认真阅读和点评学生的观后感、在班级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优秀作品展览等。

四、校园心理剧在学校有效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校园心理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和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对校园心理剧的科学理解和严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在学生当中是否能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剧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只注重舞台效果,更要注重其心理作用

    校园心理剧的舞台效果固然重要,但不能过于在意舞台效果,而置其心理作用于不顾,否则会失去校园心理剧的作用。校园心理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感动,而是让人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变。作为校园心理剧,也许你演得很形象,很生动,也许让人看了也落泪,这些有意义,但它并不是心理剧排演的真正目的。校园心理剧的排演必须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参与排演者内心的感悟和体验,二是观众的感悟和体验,特别是让他们看到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它不是“剧”,而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形式。要想实现其心理作用,必须做到让剧情深刻再现学生问题,前提是对学生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然后是对心理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让人清楚明了。当然,这并不等于不要舞台效果,而是要在注重舞台效果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内在发展和成长的作用。舞台效果再好,如果没有内在意义,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无可用之处。

(二)不要过于苛求专业内涵,需要关注的是它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对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内涵不甚了解,将校园心理剧理解成了心理治疗领域当中的心理剧。有些学校在心存困惑的过程中开始了编演校园心理剧的尝试,结果发现,想要把它有效开展起来很难,而且越来越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关键问题是,校园心理剧和以往心理治疗领域当中的心理剧确实不是一回事。虽然对它的理解最初是来源于后者,但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却要摆脱原有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校园心理剧面对的是普遍性问题,而原来心理治疗当中的心理剧关注的是个别问题;校园心理剧强调的是使学生学会应对方式,而后者则更加关注患者心理障碍的解除。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它来达成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不是它的专业内涵到底是什么。

(三)不要过分注重问题表现,而需要强化相关策略引导

    提及校园心理剧,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反映学生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却没有把重点落到如何解决问题上。结果导致了校园心理剧只是表达学生问题或心声的一种途径,并没有使人受到启发,没有使人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也就是宣泄一下情绪,寻求一下共鸣和理解。这样的校园心理剧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其原因是看到的是已经知道的,想知道的却看不到。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重点需要考虑的不是问题表现,而是告诉观众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说教,要注重方式的具体和实用,注意实践操作性。

(四)不能只关注专门途径的操作,更应该注意它在其他途径中的渗透和融合

    很多学校将校园心理剧作为一项专门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仅此还是不够的。校园心理剧有效开展的最佳形式是将其融于其他途径,即将它作为一种服务于其他途径的形式而存在。

把它作为一种促进其他教育活动的方式,不但能够很好地促进其他教育活动,更能使校园心理剧这种形式富有生机地渗透于各种途径之中。

(五)不要过于关注个别性问题,更应重视普遍性问题

    因为个别性问题的严重程度更能引起人们关注,有的学校在进行心理剧排演的过程中过于突出个别性问题。如果校园心理剧关注的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它将以较大的资源付出得到较小的收获,因为需要它的不是大多数学生。校园心理不同于个别咨询,也不同于小组咨询,它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内在成长需要,要让每一名生活在校园中的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受益。

(六)不要过于倾向消极性问题的应对,还应该多考虑发展性问题的引导

    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想到问题。但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更应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对于发展性问题的关注,是现在校园心理剧的一个盲区。当然,这样的校园心理剧必须是基于学生寻求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性需要,从这个角度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是我们今后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康成 周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