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格局变大,从三个放下开始
(编辑:屈露露)
弘一法师曾说:“放弃与放下的区别是,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从来就不是你的。”
很多人认为执着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更多时候,放下才是。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偏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有些东西,如果拼尽全力也得不到的话,就试着去放下吧。
一个人格局变大,从三个放下开始,格局越大,越会放下。
01放下对别人过高的期待
作家马德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想起曾经在微信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好友倪蓝想买房结果首付还差几万块钱,就想着找朋友凑一凑。
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个大学室友,上大学期间,她和这位室友关系最好。
室友前两年买房的时候也曾找她借过钱,她当时借了五万块钱给室友。
她还知道,室友这两年事业发展的也很成功,手里面肯定有闲钱。
倪蓝满怀期待地拨通了室友的电话,电话里室友表现的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
可当倪蓝提出想要借钱时,对方却突然开始变得沉默起来。
倪蓝打保证说,钱我用来应急,不会用很久,下半年肯定能还你。
倪蓝当时心里想的是,都这么说了,室友肯定不会拒绝,而且之前买房也曾找她借过钱。
结果室友支支吾吾地说,实在不巧,我最近也想买房,想换个大点的房子,手头实在是没钱。
倪蓝听罢,像是霜打的茄子,瞬间蔫了下去。
别高估了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你可以对人对物有所期待,但一定要有个度。
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何不选择放下?
放下对父母过高的期待,不埋怨父母给的太少,用成熟的心态理解父母,凡事多靠自己奋斗;
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理性制定可执行的目标,别给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放下对朋友过高的期待,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别去抱怨对方的袖手旁观和爱莫能助;
放下对爱人过高的期待,人无完人,相处起来难免磕磕绊绊,相互体谅包容才能不离不弃。
《了凡四训》写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一念执着,万般无奈。
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任何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抵达内心的丰盈和澄明。
格局越大,越能放下对别人过高的期待,做到亲疏随缘,淡然处之,才是与人相处的最佳姿态。
02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但如果已经拼尽全力,结果还是事与愿违,除了无力愤慨,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
这不代表妥协放弃,而是终于认清自己。
凡事太高估自己,一味地较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是在为难自己。
有人觉得自己总是不够美,一次又一次的迈进美容医院的大门;
有人觉得自己还不够富裕,拼了命的用身体来满足无止境的物欲;
有人无法接受自己的天资有限,一遍遍的重复练习却收效甚微。
此时,只有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你才能坦然自洽地度过一生。
《左传》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亦舒说过:“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或许有人会问,这算是什么成功?
明明就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但即便是平凡的生活,也要无数普通人拼尽全力,只有和自己和解,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真正的人生。
格局越大的人,早就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尽力而为后在恰到好处时戛然而止,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03放下对完美人生的执念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纠缠许久,只会消耗了当下。
麦家在《人生海海》中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求而不得是常态,而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学会放下,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才能宠辱无惊地过好这一生。
曾读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位大师在临终前,想从两位徒弟中选一个继承人,于是他让两人去树林找回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大徒弟带回来的一片树叶,并不完整更谈不上完美,他说:“师父,我并没有在这片树林中找到最完美的树叶,我拿回来的是我认为还算完整的一片。”
二徒弟心中一直念念不忘那片最完美的树叶,不停地在树林里翻找,却徒劳无功,最后空手而归,他对师父说:“树林里有很多树叶,但是我没找到完美的。”
大师见状,默默地将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这是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树叶。
一伟大哲人说过:“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这种愿望,是人类的尺度。”
与其求个事事完美,不如要个问心无愧。
放下对完美人生的执念,豁达面对长短皆逝的流年,这是最好的活法。
当你看到别人和自己的不完美都能放下时,当你意会到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质时,你的格局最大。
▽
古训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放下对别人过高的期待,是一种释怀,不怀恨在心;
放下对自己过高的期待,是一种智慧,不自寻烦恼;
放下对完美人生的执念,是一种选择,不贪心妄想。
你的格局越大,越会放下。
(文章来源: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