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唐添翼

2017年02月07日 健心人士 唐添翼已关闭评论 阅读 1,27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唐添翼 江华二中心理健康教师、教科室副主任,教育硕士,《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长,省“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成员,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全民健心网讲师团专家、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市教师培训主讲教师。

    长期在中学开发、讲授心理教育活动课,并免费为各级各类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积极为社会各类人士提供心理服务,推动全民健心工程。

主要荣誉:

   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育硕士,永州市信息技术优质课现场教学比赛市第一名,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比赛二等奖,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1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6项,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获各项奖励40多次,曾多次各种学术研讨会作专题报告或介绍经验,经常受邀在省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讲座。

相关报道:

    介绍工作的专题报道有《青年教师唐添翼的“心理健康教育梦”》(湖南教育网),《唐添翼:我的坚持我的梦》(中国教师报),《科教新报》多次介绍或引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2012年七夕节受邀就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省教育厅厅长建言献策。
     主持或参与课题10余项,论文发表或获奖40多篇次,经常受邀开展学术讲座或上示范课,其业绩受到《中国教师报》等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唐添翼:我的坚持我的梦 
 来源:中国教师报 

    湖南教育网 王 轩  本报记者  林  溪 

    年前,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心理教师唐添翼收到一位学生的短信:“老师,我想跟你聊聊。”虽然担任着班主任、又在学校“身兼数职”的唐老师正忙得和陀螺一样脚不沾地,但他还是抽空把这名学生约到了自己的咨询室,准备和她谈谈心。不料,这个小女生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发现你最近好像很忙,压力很大,要不要和我说说?”

    那一刹那,唐添翼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

    这一次的“角色互换”弥足珍贵。唐添翼说。“自2006年开始探索心理教育以来,与学生聊天,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放松心情,是我自己放到肩头的一份责任。这个短信说明,我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   

    爱“聊天”的老师

    江华二中的学生们都知道,“唐老师最喜欢找学生聊天。”

    对此,唐老师“供认不讳”:“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是来自大瑶山的留守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有什么问题喜欢藏在心里,对心理咨询也不够了解,这样往往更容易引发问题。所以,作为乡村中学的心理教育者,不能等着别人上门来求助,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要引导、鼓励,甚至有时候是逼着他们把情绪宣泄出来。”

    无论到哪个班级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公布自己的手机、QQ号码等全部联系方式,邀请学生找他聊聊天;有些时候,他甚至会“强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手机号,以便“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找到老师”。寄宿生放假不回家时,都可以随时找他一起吃饭;他喜欢和男生一起打篮球,营造平等轻松的交流氛围;当班主任时,轮流找所有的学生谈话,每个人每年至少谈一次;学生出现问题时,他更是必须单独促膝长谈;谈话的时候,他会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们说他“好像能猜透别人的心思一样”。

    为了让学生们能放心地对他诉说烦恼,他严格执行着“保密制度”。“我的妻子跟我在一所学校,但我跟哪些学生做过心理辅导,谈的什么内容,她一点都不知道。”

    “有时候学生或者家长会想方设法在我这里套话,想了解别人咨询的情况,但我一直守口如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对我信任,愿意跟我说心理话,咨询效果才会好。”

    对和学生聊天的环境,唐老师也十分“挑剔”。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设在办公楼的地下室,主要是因为比较隐秘安静,但唐老师觉得地下室光线较暗、环境封闭,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压抑感。我平时跟学生做咨询,时间会选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那时候我的办公室没有别人。这个办公室有整面大玻璃窗,能看到教学楼旁的道路,光线好,容易让学生感觉开阔、有安全感;咨询的时候我不会坐在学生对面,而是在侧面,这样学生的压力会小些。”诸如此类的细节,都是为了让学生丢掉顾忌,敞开心扉。

    “压力大的时候跟他聊聊,他会引导大家往好的方面看事情,聊完后心情会放松很多。”一位女生是这样说。

    对此,唐老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多问题只要能说出来,通过宣泄本身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聊天”是个技术活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在校园里跟学生聊聊,要开动脑筋,用很多办法的。”

    “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现在很多家长自己的心态都很不成熟,才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如果是学生来找我,我就直接给学生做咨询;但如果是家长来找我,我就先给家长做咨询,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唐添翼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走出校园,走入学生的家庭。

    “我班上曾经有个女孩,原本家境不错,成绩也挺好。但前段时间,父母离异后,她的成绩一路下滑,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她的家长想让我跟孩子谈谈。但是在跟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自己在婚姻破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偏激的心态和想法,对待孩子喜欢小题大做。这些极有可能是孩子逃避家庭、丧失信心的根源。所以,我没有着急找孩子,而是先花了两三个月时间给家长做心理辅导,培养积极正面的心态。”

    几个月后,女孩奇怪地“发现”,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变得温和多了,心境也显得更平静积极。好奇的她知道这是心理辅导的结果后,自然而然与唐老师联系了起来。唐老师热情邀请她一起来“帮助家长”。

    唐老师说,现在的青少年看似叛逆,其实内心特别希望得到认同。因此,在有人——特别是成年人诚心诚意向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是很愿意接纳的。所以,他一直采取的是“请你帮忙”的态度;在得知女孩会游泳后,他还特地请女孩当自己的“游泳教练”,让女孩感到被肯定和能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个个案前前后后做了四五个月了,现在女孩和家长的状态都好多了,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做心理辅导就是这样,需要耐心和智慧。”

    “除了对话,写信也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唐老师说,“书信有时能得到语言远远达不到的效果。”

    在他的班上有一位山区的女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太好了,自己这样读下去,怕对不起父母”,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打算退学外出打工。打电话、家访都没有效果。唐添翼就号召全班同学每人给这位女生写一封信,邀请她回到校园。

    同学们的信五花八门,但都情真意切,一些调皮的男生甚至十分“肉麻”地写上“亲爱的某某同学,你快点回来上课吧,你不在的时候,我们都十分想念你”之类“甜言蜜语”。带着这些信,唐老师再次来到女生面前,让她一封封读。读着读着,女孩的眼泪悄悄流下来。过了几天,女孩回到了课堂。

    “受这件事的启发,我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写给心理教师的信”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把想说的话写成信件。第一批就收到五六十封信,每一封我都写了回信,几十封信写到手都麻木了。”唐老师说,这样做很值得,因为学生们非常感动,都说“没想到老师还会给我们回信”。

    除此之外,手机短信、电话、QQ、电子邮件……都是唐老师“聊天”的工具。他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不止对全校师生公开,还大大方方地挂上了网页,欢迎所有需要的人来咨询。一个宁远县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孩子迷恋上网拒绝上学而忧心忡忡,他通过电话联系上唐老师,最频繁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打上一个多小时电话,既倾诉自己家庭的苦恼和对孩子的担心,也请教该如何调整自我、与孩子交流。按照唐老师开出的“药方”努力了三个多月后,孩子离开网络自愿回到了校园;到了期末,他喜悦地打来电话报喜: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进入了全班前十名。从此以后,他成为了唐老师的“话友”,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  

    通往梦想的“曲线”

    唐老师是个大忙人。他除了开展个案咨询,还带着好几个班级的心理教育课,承担着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组织心理社团,受教育局邀请给全县的新聘教师讲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辅导”,建设“江华心理健康网”,去年还在县城的繁华街道开展起一次面向市民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不相信,我本来不是专职的心理教师,大学专业学的是物理,进入学校担任的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作为教练带领学校乒乓球队参加比赛,还在学校文学社及教研刊物当编辑呢!”

    看到记者惊讶得合不拢嘴的表情,唐老师解释开了:“我一直喜欢心理学,虽然高考没有考上喜欢的专业,但我从没放弃梦想,一直在自学,市面上能买到的几套心理学教材都被我读完了!毕业的时候,考虑到我毕竟是物理专业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当上了信息技术课教师,但也还是一边工作,一边通过阅读、进修、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等方式充实自己的心理知识。”

    “别人不会觉得你不务正业吗?”

    “不会,我的本职工作也干得不错的,这是我能实现心理教育梦想的一个前提条件。刚到学校的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心理课程。我也是先开动脑筋把信息技术课干出彩,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业余还经常帮老师们修电脑、做课件什么的,让领导和同事慢慢接受我、了解我、认可我,然后才逐步开展各种心理教育的探索,用成绩来推动工作。”

    现在,心理教育已经成为江华二中的校本课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黎世忠校长一语中的:“开展心理教育,虽然给工作带来了‘小麻烦’,解决了学生和学校的大麻烦。”

    唐老师个头不高,外表穿着都十分平凡。当他骑着自己的旧摩托“突突”地奔走在县城街道上时,我们很难把他和人们印象中高深、时髦的心理学联系起来。他有一个六岁的女儿,几年前女儿曾经患上一场几乎送命的大病,花费了不菲的治疗费用,家庭至今仍不宽裕。

    “但是也因为女儿那场病,让我对人生有更多的思索。不是自我标榜,真觉得把很多名利的东西都看淡了,只想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他虽然揽了越来越多的事,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直接“收益”。2009年,他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这个部分教师想方设法推卸的职务,只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能够更多的与学生在一起。而学校发放的班主任津贴大多被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班级活动购买奖品、零食,以及请寄宿生“打牙祭”了,班上的班费则只用来添置书籍、体育用品等“固定资产”。一些得到过帮助的学生家长要请他吃饭,他拒绝了,但请家长们“把请客吃饭的钱资助我们新成立的家庭成长读书俱乐部”。

    “捐款就按照每人100或200元的标准,太少了我收起来麻烦,太多了不好掌握。买300本左右普及型的心理学书籍就够了,在我自己家里开辟个读书角,组织家长和学生们一起来读读书。”

    不止这些,今年一开春,他又用湖南学校心理教育QQ群的方式,“联合”起各地近百名心理教师办了一份很“潮”的电子刊物,供大家进行学术研究和案例探讨。从组稿到审稿,从排版设计到免费“发行”,大多是他一手操办。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这个位于湖南西南端、与广东广西两省交界的偏远地区,心理学是一门陌生而神秘的学科,不少人甚至将它和“算命”或者“读心”联系起来。

    因为心理教育,二中的许多学生接触并喜爱上心理学。唐添翼说,2007级有一个男生高考时想要报考心理学专业,结果他的父亲“拿起棒棒就追到他打”,还一边打一边吼:“什么心理学,你又不是瞎子,学人家算什么命!”男生委屈的找老师倾诉,唐老师没有替他做决定,只是温和地给他讲述了自己与心理教育的故事。后来,男生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的其他专业,同时坚持课余自学心理学。

    2011年开学第一堂心理课,选择的主题是“梦想”。唐添翼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在心理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守望着学生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责任编辑:王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