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疫情常态化下各类人群的心理疏导

2022年01月21日 健心资料 疫情常态化下各类人群的心理疏导已关闭评论 阅读 1,22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马宁宇)

面对新冠疫情的突发性,它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经济层面的不良影响,还有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层次的影响。心理应对对帮助人们心理修复和促进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通民众

①应激状态之下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正常化,减少自责、排斥,有哀伤应该及时表达。

②身体动起来,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控制感和自主感,用心体会正在做的事情。

③自媒体的消息减少关注,避免不实信息干扰情绪,多关注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

④增强社会支持。体会特殊时期家庭成员、亲朋之间的关爱,进行爱与爱的链接,以寻求力量。

(二)密切接触者

①以此时此刻此人群为立足点,寻求支持和相互帮助,特殊时期的抗疫情谊是人性中最美的,但是应做好防护。

②升华。自己现在所承受的和经历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社会和家庭。

③饮食调整,营养均衡,调整好生物钟,暗示自己“这样做,免疫力会变得强大起来”。

④化解愤怒。不去埋怨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毕竟被感染的患病者更值得同情。

⑤ 主动求助心理热线和其他形式的专业帮助。

(三)疑似感染人群

①做好底线预警。自己有被诊断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但是此病可防、可治、可控,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助于调动自身的内在资源和潜力,自己提高配合医生、护士下一步诊疗的依从性。

②做好身份转换。不管是新冠肺炎还是普通肺炎,不管自己以前的社会角色如何,此时此刻,我就是一名患者,我此时的任务就是养病和配合治疗。减少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以真正做到自我减压。

③有意关注积极的信息。比如疫情的逐渐稳定、疗法的逐渐增多、自己身体的积极变化,而刻意忽略一些消极和不实信息。

④与医护人员形成良性互动。当全国医护人员以命相搏、以生命护佑生命、生死相伴的时候,我们还怕什么?要坚信,自己也是治疗的主体。

(四)确诊感染人群

①专注于自己身体上感觉好的部分。比如我的上下肢没有事情,我就主动去感受它的温暖和力量,当医护人员做治疗和护理的时候,我尽可能主动配合,减少依赖,逐步恢复自信。

②将对生死的恐惧升华为求医的行动,比如我本人并不惧怕疾病和死亡,但是国家、事业、家庭、朋友都需要我,所以我要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与命运抗争,从而早日康复。

③主动回忆自己曾经的成功、所做的善事,或者回忆一些生活中值得纪念的美好时光和点点滴滴的小事。

④接纳现实处境。接纳自己的确诊患者身份,接纳自己治疗或者隔离的状态。此时,心中应该知道,举国上下都在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自己并不孤单!

(五)医务人员

①轻装上阵,安排好后援。比如将家庭事务安排好,做好长期抗击疫情的准备,和后方领导、老师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寻求持续的帮助及心理安慰。

②善用团队力量。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会激发医务工作者强烈的助人动机,一旦遇到挫折可能会有挫败感,这时候应该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冷静分析,恰当应对。

③减少轻伤不下火线的状况。比如自己出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休息,少一些个人英雄主义,因为自助才能助人。

④如果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失眠、抑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

⑤因地制宜地自我调节,比如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可以和患者一起跳广场舞等。

(六)公务人员

①限定工作时间和任务,做好轮休,减少心理耗竭。

②营养均衡,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比如饮食起居、安全感、如厕等。

③团队督导。每天抗疫工作很忙,任务完成后每天挤一点时间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相互聊一下今天工作中的事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善于示弱。很多公务人员既是救灾者,同时又是受灾者,比如亲人临终而公务人员因为阻击疫情无法见最后一面,这时候哀伤的及时表达十分重要。不同的人群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压力之下,分工不同,角色不同,应激反应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方式,会减少疫情给我们带来进一步的心理伤害和身体伤害,我们的合理应对定会成为自己宝贵的心理资源。

(全文转载于:三门峡市精神卫生医联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