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陆林:空难可能对大众造成“替代性心理创伤”

2022年03月24日 健心新闻 陆林:空难可能对大众造成“替代性心理创伤”已关闭评论 阅读 80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距离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近48小时。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想关注进展,但是看越多越难受,“昨天晚上睡觉时满脑子都是飞机残骸,忍不住哭了,觉得太可怜了……”显然,这次的空难也对没有直接经历该事件的人产生了心理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了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和遇难者家属是心理救援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社会大众虽然没有直接经历灾难性事件,但是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自媒体宣传等,大众会从多个渠道主动或被动地关注到灾难事件的进展,往往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会觉得“恐慌,人生无常,祸福难料,担忧家人和亲友的安全”,严重者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替代性心理创伤”,甚至可能出现寝食难安,焦虑、情绪低落等,整个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据了解,替代性心理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替代性创伤也会出现在地震、火灾等灾难救援工作者或其他创伤性事件的救治者和接触者身上。

普通大众,如何避免出现替代性心理创伤呢?陆林提供了三个方法:

一、加强对小概率空难事件的正确认识。避免过度关注有关空难事件负面报道,规律作息,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

二、正确看待因不良生活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尝试自我调整恐慌情绪,可通过听轻音乐、增强体育锻炼等简单有效的方式,或科学的放松训练手段,如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等,来应对恐慌焦虑情绪。

三、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可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内心的恐惧,宣泄不良情绪,若因此次事件产生情绪反应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到生活质量,应及时选择寻求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拨打医院、政府等开设的心理热线电话,避免耽误最佳干预期,影响病情的发生发展。

(文章全文转载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