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考后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

2022年06月17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高考后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已关闭评论 阅读 78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当高考落下帷幕,考前各种紧张备战状态也随之解除,考生和家长似乎都松了口气。然而,另一场严峻的考验也将随之而来,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对考试成绩的不确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等,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虽然绝大部分考生能平稳度过,但仍有一些状况令人堪忧,考生和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高考后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后有哪些心理问题需要关注

1.过度补偿

一部分考生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真的“解放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多年来的寒窗苦读,于是,井喷似的压力释放,或一睡好几天或通宵网游、追剧,“报复式”狂欢,有的甚至上一些不良习惯。

2.焦虑

考后焦虑心理也比较常见。事实上,到底考得如何,不到成绩公布的时候,始终是个未知数,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心也就一直悬着,许多考生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那些低估自己考分的考生会焦虑不安,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也会因自我期待比较高、家长老师也寄予厚望而导致热锅上煎焙的感觉更突出。

3.抑郁

考后抑郁心理在那些成绩公布前感觉自己发挥欠佳的考生、成绩公布后确认发挥失常的考生身上尤为突出,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内疚懊恼,自卑自责,强烈的挫败感,吃不好、睡不好,容易发脾气,更有甚者出现自杀自伤等过激行为,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不好相处。

4.迷茫

考前有明确的备考目标,考后目标刹那间消失,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一时找不到新的方向,无所事事,许多考生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

高考后如何调整心态

如何平稳渡过考后“真空”阶段,如何理性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考试结果,如何积极行动重获掌控感,高考结束后的心态调适,是考生和家长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考生如何做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好好享受放松,考完了可以暂时什么都用不想,就是全然的放松,热闹的同学聚会也好,安安静静独处也罢,自己喜欢就好,确实需要好好奖励自己这么年的努力和坚持,加好油,以便再出发。

有节制,守底线。暂时的随心不等于绝对自由,规则底线不能突破,并应适时回归生活常态,一味“由着性子”看似自在,实则也非常消耗心理能量。

花一些时间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梳理总结,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已走进青年时期,这是人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过去的整理是你顺利开始大学生活的宝贵财富。

理性面对考试成绩,不论是如愿以偿,还是差强人意,甚至“翻船”,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不点,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没有过不去的坎,相信自己,人生有无限发展可能。如果无法从失利的阴霾中走出来,要懂得及时求助。

把好志愿填报关,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志愿填报也非常关键,好好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多花一些心思研究“靶向”大学或专业近几年的录取态势,让考试成绩分尽其用。

列一个兴趣清单,把那些以前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去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可结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预期做一些活动安排,既可以获得“福流”体验,又能与大学生活建立联结做一点心理准备。

家长如何做

家长的自我心理稳定很重要。平心而论,哪个家长会不看重孩子的高考成绩,不为考试结果担心?然而,考试结束,成绩好坏就已成定局,无论孩子对成绩的主观感受如何,在等待成绩揭晓的日子里,家长既可适度关注,但又不要过度卷入,少问“能考多少分?”之类的问题。家长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的焦虑比TA还高,以免放大“问题很严重”之类的信号。家长得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

多一些理解接纳。考试之前的紧张备考,考试之后成绩的不确定性,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纾压空间,可以自我支配的活动方式,容易对父母的“关心”表现出不耐烦,父母要保持适度边界,多一些理解、支持,少评价指责,帮助孩子回归平和的生活,恢复身心平衡。

及时沟通化解心结。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关怀,比如,多陪孩子聊聊天,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在合适的时机坦率地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讨论暑期安排、志愿选择和未来规划等,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转移注意力,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同学朋友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就是安全基地。

(文章全文转载于:王运珍中学心理工作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