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及注意事项
01概述
表现为不遵守社会规范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
在男性中比较女性中更常见
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一直持续到成年
对18岁以上对象才能做出此诊断
疾病定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表现为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
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会表现为:
•常有不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经常做出违法行为,比如说盗窃、骚扰他人等行为;
•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或乐趣而欺骗他人;
• 冲动鲁莽,经常冲动地作出决定而不考虑后果,比如说经常突然变换工作等;
• 非常容易被激怒,经常参与斗殴和攻击他人;
•不负责任,比如说逃避债务或者不抚养孩子或父母等行为;
•在做出损害他人身体或利益的行为后表现为毫不在乎,没有悔过之心,反而可能会认为对方愚蠢或罪有应得,也有可能提出如“生活是不公平的”等理由为自己开脱。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不认为自己患病,也不需要治疗,这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难以治疗的原因
流行病学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在0.2%~ 3.3%。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某些特殊环境中或人群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非常高,甚至可高于70%,如严重酒精使用障碍的男性、戒毒所、监狱或其他司法环境等。生活在不良社会环境中,如经济贫困、迁徙的社会文化等,患病率较高。
02病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是一种精神障碍,病因至今不明,但目前认为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基本病因
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是己经确定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发病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攻击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除了基因会影响发病之外,大脑发育过程中,脑部的缺陷和损伤,导致大脑正常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会增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病风险。另外,环境也会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因素有关。童年时期有过被虐待或漠视的经历的个体成年后更容易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诱发因素
•儿童时期便出现品行障碍,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或其他精神病的家族史;
•童年时期遭受虐待或忽视;
•不稳定、混乱、充满暴力的童年生活;
•男性患病的风险更大;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
03症状
患者的症状通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主要表现为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无法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进行欺诈,行事冲动无计划性,易激惹、有明显的攻击性,鲁莽不顾自身和他人的安危,不负责任,且缺乏懊悔心。
典型症状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有以下表现:
•没有是非观,做事不考虑对错;
•往往表现冷漠无情的和愤世嫉俗的性格,不尊重他人;
•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傲慢自大,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非常武断专横;
•人际关系差;
•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的消极后果,也从不从中吸取教训;
•不尊重法律,经常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比如说盗窃等行为;
•经常欺诈以满足自己的乐趣或利益;
•做事冲动,经常事先无计划,突然做出决定,不考虑后果;
•容易被激怒;
•攻击性强,经常攻击他人和参与斗殴;
•经常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危做出危险的事情,而往往这种危险是可以避免的;
•不负责任,常表现为不能坚持工作以及不履行经济义务,如经常旷工、不偿还债务、不抚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
•经常在做出对他人造成伤害、痛苦或其他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之后无悔过之心。
伴随症状:
虐待或忽视配偶和孩子
滥用酒精或药物
有杀人或自杀的行为
伴有其他的精神障碍,如抑郁或焦虑
经常由于暴力而导致过早死亡。
04就医
患者通常不认为自己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需要治疗,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抑郁、焦虑等症状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患者往往不愿意就医,如果您怀疑您的朋友或亲属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您可以婉转地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来了解病史,
一般根据病史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患者的症状是什么?
•第一次注意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患者的生活被这些症状影响了吗?
•患者的亲戚或朋友为患者的行为感到担忧吗?
•患者有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或亲人吗?
•如果患者对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不满意,患者认为是什么造成这种情况呢?
•患者有考虑过伤害自己吗?患者有真的做过伤害自己的行为吗?
•患者有亲属患过或正在患精神障碍吗?
个体需要达到18岁才可以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早期诊断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在诊断过程中,同时考虑到个体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可能会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基于:调查患者的思想、情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家族史的心理评估;患者的病史;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DSM-5中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以下至少3项的症状:
•不能遵守法律法规,经常做出违法行为;
•欺诈,多次说谎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或乐趣;
•易冲动,做事没有计划;
•容易被惹怒,富有攻击性,经常攻击他人或参与斗殴;
•行事鲁莽,不顾他人和自身的安危;
• 不负责任,表现为如经常旷工的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履行如支付债务等的经济义务;
•做出伤害他人、侵犯他人行为、给他人带来痛苦的行为之后无悔过之心。
B.年龄达到18岁,方可做出诊断。
C.15岁之前就表现出品行障碍。
D.如果同时患有或患过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等精神障碍,在这些精神障碍的病程之外,患者也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可以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同时需要注意,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可能需要家人和朋友提供有用的信息。
就诊科室
可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
鉴别诊断
本病要与物质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其他种类的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鉴别,同时还需要同与人格障碍无关的犯罪行为进行区分。个体只有达到18岁,并且在15岁之前就有品行障碍的表现时,才可以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个体年龄已经满足18岁,那么只有当患者的症状不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时,才可以诊断为品行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
如果成人的反社会行为与物质使用障碍有关,一般诊断为物质使用障碍。但是如果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体征在儿童时期就存在且一直持续到成年,则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患者同时符合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则需要同时诊断为物质使用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
如果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是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则不能诊断为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其他人格障碍
如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这些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根据这些人格障碍的典型特点与不同之处进行甄别。
05治疗
该病治疗以行为疗法或心理治疗为主,有时也会使用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包括愤怒和暴力管理、药物滥用的治疗以及其他精神健康状况的治疗等。心理治疗并不总是有效的,如果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但患者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会
对心理治疗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批准任何用于专门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药物。通常医生会开一些如情绪稳定剂或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之类的一些精神病药物。但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小心谨慎,防止一些药物被误用。
预后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通常难以治疗,但是对一部分患者来说,积极的治疗干预以及密切的长期随访,会有利于他们的恢复另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认为自己是正常的,不会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是造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难以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程较长,但随着个体年龄增加,尤其在40岁以后,症状可能变得不太明显或有所缓解。
06日常
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以阻止高风险人群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是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障碍在15岁之前就会有所表现,因此父母、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早发现早治疗,可能有利于防止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家庭护理
患者的家人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学习如何鉴别患者可能采取的危险行为,同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患者的伤害。
预防
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患病,以下措施也许有利于降低有高患病风险的孩子成年后的患病风险:
•对高风险的孩子进行早期、有效、合理的行为矫正训练;
•重视他们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专业的心理干预配合适当的家庭护理。
特殊注意事项
虽然目前没有确定的方法可以阻止高风险的个体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
此知识仅作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