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酒精依赖症的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及注意事项

2022年11月04日 心理保健 酒精依赖症的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及注意事项已关闭评论 阅读 1,55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一、概述

  • 因长期饮酒所致对酒精渴求的特殊心理状态
  • 个人易感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用引起
  • 停饮后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躯体的不适反应
  • 多数患者会出现复饮,对他们需加强酒精管控

疾病定义:酒精依赖综合症(mental disorder)是由于反复或持续性饮酒所致对酒精渴求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减少或停饮后出现的心理、躯体的特殊反应(戒断综合症)。

核心表现为对酒精使用的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导致控制使用酒精的能力受损、酒精使用优先于其他活动、以及尽管已经因为饮酒导致了伤害或不良后果却仍然持续使用。酒精依赖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精神依赖是指个体主观上对饮酒的强烈渴望。当精神依赖较为强烈,难以自制的渴求饮酒时,对酒精依赖具有诊断价值。

躯体依赖是指长期反复饮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某些生物学改变,当停止饮酒或酒量骤减时,机体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个体需反复使用酒精或与酒精在药理学上类似的物质以减轻这类症状。躯体依赖也包括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加。

上述酒精依赖的特征通常需明显且持续至少12个月,但如果酒精使用是持续的(每天或几乎每天),则至少需1个月,方可诊断为酒精依赖。单次有害性使用酒精以及酒精的有害性使用模式不属于酒精依赖。

流行病学

2010年WHO估计全球有2.08亿酒依赖患者,占15岁以上人群的4.1%,在接受治疗的物质使用障碍人群中最常见。

通常在一般成年人中,一生中滴酒不沾者占5%,只在特定场合才饮酒的人(即社交饮酒者)占80%,问题饮酒者占10%,真正的酒依赖者只占5%。2013~2015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符合DSM-IV酒精依赖诊断标准者12个月患病率为0.7%,终生患病率为1.3%。

酒依赖的人群以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为主。科技人员的患病率最低,少数民族较汉族的患病率稍高。

近年来酒依赖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且女性的饮酒率上升,饮酒有低龄化特征。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 酒精依赖怎么治疗?

首先,医生会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把酒精依赖的发生机制、常用的治疗方法、疾病的总体预后、治疗中家属和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介绍,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原则上急性脱瘾治疗、预防复发饮酒是核心;同时要加强对症支持处理、积极治疗共患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医师会诊,指导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急性酒精中毒,应当积极抢救。对于急性戒断症状控制后的酒依赖患者,可以使用酒精增敏药物(如戒酒硫)、抗酒精渴求药物(如纳曲酮)等维持治疗。对于酒依赖患者来说,戒断动机是维持长期戒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所有增强戒断动机的措施,应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

  • 酒精依赖要看什么科?

长期饮酒,会给患者带来各种躯体损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肝硬化)、心血管系统(心肌病)、血液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躯体并发症,当躯体疾病严重时,首先应考虑到相应的科室,如消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处理相应的躯体问题,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师联合处理相关的精神行为问题。待躯体情况稳定后可转精神科治疗。

  •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症状都有哪些?

患者常有固定的饮酒方式,如晨起饮酒,在不应该饮酒的时间、场合也饮酒。患者把饮酒作为第一需要,为了饮酒可以不顾一切。患者明知饮酒已经出现了不良后果或继续饮酒会导致严重后果,但难以自制。

当停饮或酒摄入量骤减时,就会出现戒断症状,主要表现有震颤、恶心、出汗、情绪不稳(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可轻可重,重者可危及生命。

此外,患者对酒有特别的渴求,表现为不能控制饮酒销量或会千方百计找酒喝。有些患者可有多次戒酒失败的经历,这是成瘾行为的共性,患者多次戒酒,但总是保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再次饮酒。

二、病因

酒精依赖症的病因有:家庭、社会、文化环境、个体易感性、遗传、个人特质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构成酒精依赖症复杂的病因学。

基本病因

  • 家族/个体易感性 

酒精依赖的遗传度为51%~65%(男性)和48%~73%(女性)。

最强有力的饮酒问题预测指标是一级亲属有酒精依赖者。

同卵双生子酒依赖的共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特定人格特质的人群,遗传性更强,比如有品行障碍、抑郁和高神经质、反社会、追求好奇、外向的个体,遗传的危险度明显增加。

  • 个人特质影响

酒精依赖患者往往有比较外向、冲动、追求刺激的个性特征。

诱发因素

急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有时可能成为酒依赖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

饮酒问题受到不同家庭、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问题、重体力劳动、社会对醉酒者的容忍度、收入低等。

三、症状

酒精依赖不是全或无,而是分不同严重程度。酒精依赖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典型症状

  • 固定的饮酒模式

患者的饮酒模式比较固定,如晨起饮酒,在不应该饮酒的时间、场合也饮酒。主要是为了维持体内酒精浓度,以免出现戒断症状。  

  • 特征性寻求饮酒行为

患者把饮酒作为第一需要,为了饮酒可以不顾一切。明知继续饮酒的严重后果,但难以自制。

  • 对酒的耐受性增加

患者多表现为酒精耐受性增加,饮酒量逐渐增加,但在疾病晚期,由于肝功能受损,对酒精的耐受性反而下降,表现为“一喝就醉”,“不喝又不行”。

  •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可轻可重,主要有震颤、恶心、出汗、情绪不稳(烦躁、焦虑、抑郁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酒依赖者会为了避免出现戒断症状而饮酒。在依赖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在午饭时饮酒,进一步发展到晨起饮酒,夜间饮酒,甚至出现酒不离身,随时喝酒。很多早期患者因饮酒机会多,没出现过戒断症状,等出现晨起饮酒才发现可能成瘾了。

  • 渴求饮酒

指特别想喝酒,往往与环境有关。除了戒断症状,焦虑、抑郁、兴奋以及与饮酒有关的线索刺激等都能诱发患者强烈的喝酒欲望。患者虽然知道应该少喝酒,但往往不能控制饮酒量。

  • 多次戒酒失败

这是成瘾行为的共性,患者多次戒酒,但总是保持不了多长时间,又再次饮酒。

伴随症状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急性酒精中毒

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它首先抑制大脑皮层,患者出现松弛感,说话做事缺乏深思熟虑,即常说的“酒后吐真言”、“酒逢知己千杯少”。

随着饮酒量增加,抑制也进一步加深,出现所谓醉酒状态,此时感觉迟钝,步态不稳、构音含糊等。

更严重者则醉酒不起,呕吐、便溺全然不知。当酒精的血液浓度超过0.4%时,则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可能性很大。

单纯性酒戒断反应

一般发生在戒酒后6~12小时,开始有手抖、出汗、恶心,继之出现焦虑不安、无力等精神症状。

在戒酒后24~36小时,可见发热、心悸、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呕吐等。

戒断反应在48~7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继之症状逐渐减轻。4~5天后躯体反应会基本消失。

酒精性癫痫

大约30%的患者在戒酒期出现癫痫样痉挛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等,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5~15分钟后恢复意识。这种情况比较危急,有生命危险,需要住院观察。

酒精性幻觉 

患者在戒酒后出现不适、焦虑,可出现短暂的视幻觉、触幻觉或各种错觉。严重者可在幻觉、错觉等的影响下出现冲动及伤人毁物行为。一般持续数日,或可迁延不愈。

酒戒断性震颤谵妄

严重的慢性酒依赖患者,如果突然断酒,开始出现戒断症状,随着症状加重,大概在断酒后3~4天出现谵妄。患者表现意识模糊,分不清方向、不认识亲人,不知道时间,有大量知觉异常,情绪激越、大喊大叫。

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谵妄常突然发生,持续2~3天,常常以深而长的睡眠结束,清醒后常不能回忆起症状的发作。如果处理不当,常因高热、脱水、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死亡率约5%。

  • 酒精所致躯体疾病

酒精等对身体的损伤作用,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作用:急性胃出血、食管出血等。

慢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慢性损害,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等。

酒精所引起的内脏损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比如有人以肝脏损害为主,而有人则以胰脏损害为主。酒精依赖患者常常合并躯体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死亡。

四、就医

医生检查前,会充分注意患者的心态,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倾听患者的痛苦。避免患者将酒依赖问题淡化,或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检查前,医生会主要询问患者的饮酒史、饮酒方式、每日饮酒量、戒断症状史、戒酒史、躯体疾病史、精神 障碍史、药物滥用史,以及社会、心理功能,违法史等。

诊断标准

根据DSM-5诊断标准,在12个月内表现为下列至少2项症状,可诊断为酒精依赖症:

1.酒精的摄入量更大,或时间更长。

2.有持续的欲望或失败的努力试图减少或控制酒精的使用。

3.大量的时间花在那些获得酒精、使用酒精或从其作用中恢复的必要活动上。

4.对使用酒精有渴求,或强烈的欲望,或迫切的要求。

5.反复的酒精使用导致不能履行在工作、学校或家庭中的主要角色的义务。

6.尽管酒精使用引起持续加重的、或反复的社会和人际交往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酒精。

7.由于酒精使用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

8.在对躯体有害的情况下,反复使用酒精。

9.尽管认识到使用酒精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持续的或反复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酒精。

10.耐受,通过下列两项之一来定义:

11.戒断,表现为下列两项之一:就诊科室 精神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

特征性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或密切相关的物质,如苯二氮卓类)用于缓解或避免戒断症状。

就诊科室

精神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

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

酒依赖患者有特征性外部特征:皮肤较薄,鼻子面颊毛细血管增生。有戒断症状可能有震颤。

体格检查还可发现有肝脏增大,心率加快等。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动过速提示戒断症状或其他躯体疾病;发热可能是感染的信号;呼吸频率加快,应该警惕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等。

  • 精神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目前的意识水平、感知、思维、情感、认知等精神状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如攻 击、自伤、自杀、毁物等。

  • 实验室检查

用来了解患者是否有躯体疾病,比如是否有酒精性肝病等。

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测定、HIV监测、脑电图、心电图、尿毒品监测仪(用来排除 有无其他物质滥用)。

  •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胸片、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MRI)、腹部超声、心脏超声等。

五、治疗:

首先要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把相关问题说清楚,并通过家属做相关工作。

积极处理患者因长期饮酒导致的相关躯体问题,如肝脏、心脏等疾病,此外还应注意患者戒断症状、震颤谵妄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 急性期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

救治原则,基本上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中毒救治,包括催吐、洗胃、生命体征的维持,加强代谢等一般性措施。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将纳洛酮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

  •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并发症

临床上酒依赖患者常常共病或伴发精神障碍,可能是引起酒依赖的原因,如焦虑、抑郁情绪不佳开始饮酒;

也可能是酒依赖的结果,长期酒依赖患者也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和精神症状等。两者相互交叉、互为因果,应同时治疗。

躯体并发症如肝脏、心脏等问题也很常见,需要内科医师的会诊治疗。

对症支持、加强营养

酒依赖患者由于生活不规律、大量饮酒,抑制了食欲,所以一般进食较差,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常见。应加强营养的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治疗戒断症状的药物

单纯戒断症状

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比如地西泮,首次使用剂量可更大些。

震颤、谵妄 

在断酒后1~4日出现,多在72~96小时达到极期,镇静药物以苯二氮䓬类为首选药。控制精神症状可选用氟哌啶醇。同时应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大量维生素等。

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

一般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酒增敏药

戒酒硫为代表药,此外,还有柠檬酸氰氨化钙等

抗渴求药

包括纳洛酮,乙酰高牛磺酸钙等。

  • 其他治疗

酒精依赖原因复杂,单一手段常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对患者来说,戒断动机是第一要素。所有增强戒断动机的措施,应该贯穿整个治疗中。如动机强化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六、预后

患者因长期大量饮酒,且反复复饮,进食量少,导致躯体情况较差,心脏、消化、血液、周围神经等全身各系统出现严重的紊乱,往往预后较差。

康复

完全彻底的停止饮酒,并理解自己患了一种慢性疾病。

对生活方式做出必要的改变。

康复过程,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并发症

长期饮酒,导致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心脏系统、周围神经炎等躯体并发症的出现。

长期饮酒的患者,也可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精神病性症状。

七、日常注意事项:

本病危害严重,长期饮酒导致躯体情况较差,社会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需多加关注。

家庭护理

提供给患者稳定的生活环境,稳固的康复支持系统,稳定的人际关系。

患者摔倒风险较高,需专人陪护。

需要严格管理酒的存放,防止患者有藏酒偷酒行为。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往往缺乏B族维生素,且进食较少,不规律,吞咽功能较差,电解质紊乱较为常见。因此,饮食上需规律进食,以软食为主,严防噎食的发生,同时补充大量的B族维生素。

日常病情监测

需定期随访,监测患者身体状况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日常关注患者睡眠及进食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多数患者会出现复饮,对他们需要加强酒精管控。

避免药物与酒精同服,比如头孢类抗生素会与酒精出现双硫仑反应,引发危险。

预防

广泛宣传,普及酒精使用的相关知识。

在所有就诊的患者进行酒精使用障碍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简短的干预或转诊治疗。

对酒依赖高危个体进行针对性干预。

应对压力技巧的训练:学习应对社会压力,应对焦虑、抑郁和愤怒,应对渴求。

寻找有效回避酒精使用的措施。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保持戒断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

此知识仅作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