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7岁确诊「中度抑郁」,这种经历,藏着多少年轻人的噩梦?

2023年01月17日 心理教育 27岁确诊「中度抑郁」,这种经历,藏着多少年轻人的噩梦?已关闭评论 阅读 42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电影《心灵奇旅》中提到:

每个灵魂都必须找到火花,才能允许来到地球,这就是人们活着的目的。

然而,很多的抑郁症患者,都短暂丢失了这团火花:

他们认定自己就是个废物,活着没有意义;

那些以前觉得快乐的事情,现在一件也不想做;

每天骂自己10万次,却始终没有力量好起来……

他们比任何人都不愿看到自己如今的模样,却又无力挣脱。

“我感觉它就像雾一样笼罩着我,我挣脱不了,找不到任何希望和方向。”

这是来访者可乐(化名)与我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

她是一名中度抑郁症患者,在无助与无望中痛苦挣扎,花了将近1年才走出来。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她的经历。

当然,心理咨询有着非常严格的保密原则。

我是征得了可乐的同意才分享的。而她之所以愿意分享,是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

得了抑郁症,并不是你的错。

只要你肯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机会,治愈,其实没有那么难。

处处不如意的职场

“逼”出我的抑郁症

第一次咨询时,可乐告诉我,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乐观坚强的人。

每次不开心,她都会暗示自己:会过去的,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地处理好的。

可慢慢地,她发现,宽慰完自己后,总会有另一个声音回荡在耳边:

“为什么事情永远处理不完?为什么这些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这么差劲吗?”

从她换新公司开始,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绩效KPI,她拼了命地去做,每天都加班,却还是完不成;

准备了很长时候的晋升评定,也以失败告终;

身边还有一个总想跟她抢功,甩锅给她的同事……

她很痛苦,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始终得不到一个好结果?

可乐感觉领导心里一定很不认可自己,所以不管是面对任务还是领导,她的压力都越来越大。

随着手上项目的deadline临近,她感觉自己承受不住了。

自责、委屈以及对领导与同事的愤怒在心里不断积攒,冲撞着她。

她完全没法投入工作,经常打开电脑发呆。

屋漏偏遭连夜雨,还没从工作的挫败中恢复,与她相恋5年的男友就提出了分手。

她的情绪彻底跌到谷底。

她认定自己就是一个废物,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从那天开始,她不愿意再走出家门。

不想出去见人,不聚餐,不化妆,不打游戏,只想睁眼躺着,一动不动。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种种“事故”,似乎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好日子了,她甚至多次想过结束生命。

这时她意识到,自己一定是出问题了,便去了医院,最终确诊了中度抑郁症,需要吃药。

她按着医嘱吃药,不再那么频繁地想寻死,也不那么焦虑,能睡着了。

可她也变得浑浑噩噩,始终提不起精神。

于是,她找到我。我们开始了视频咨询。

我能感受到她想尽快从这团迷雾中走出的急迫。

但抑郁之所以会出现,除了现实发生的事件,更深的根源可能是她的思维模式与成长背景。

治愈的过程需要追本溯源,所以我对她说:

“我们会探索经历这件事件的过程产生了什么感受和想法,但也会慢慢深入,去打开、梳理你的认知和情结,这个过程里,也许需要你面对让你感到痛苦的真相,你愿意开启这一次探险吗?”

可乐勇敢地选择了试一试。

抑郁的种子

也许早已悄悄种下

咨询先从交谈开始。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可乐的抑郁情绪很早就产生了,早到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分离”“动荡”是她童年的常态。

因为父母常年出外打工,她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一两个月才能见爸妈一次。

她知道父母爱自己,但却无法真实感受到。

因为哪怕见面次数这么少,父母对她都还是很严苛。

特别是妈妈,从不曾正面夸奖过她,反而常常是说教和各种难听的话,比如:

“我们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都是为了你,你却考这么差,对得起我们吗?”

说到这里时,我能感受到可乐的情绪正逐渐变得强烈,说话也带了哭腔。

她说:“我一直希望父母能认可我,但我好像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让他们满意。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一个不成器的。”

发现了吗?

哪怕如今可乐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还是在寻求父母的认可。

父母表现出的“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你听话了,我才喜欢你”的养育模式,俨然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模样,习惯性地从外在表现去评价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我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我努力、听话、有价值了,才值得被爱”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孩子,没有一个核心的自我,无法滋养出自己的内在价值。

只能把“我是怎样的人”建立在了外在表现上,感受不到完整的自己。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让老师满意,让领导满意……

慢慢地,就找不到“我”的意义。

当无意义感攫取了心智,抑郁症这条黑狗,也就咬紧不松口了。

咨询中,我还帮助可乐察觉到了她一些“要命”的思维模式:

比如容易自罪、自责,认为自己应该去承担一切事情的责任。

在可乐的小团队里,还有两个下属,三个人一起承担、完成KPI。

下属跟着她一起加班赶业务,最终却还是没完成,得不到奖金。

可乐因此陷入自责,认为是自己对业务的评判不够专业,方向没把握好,才导致团队完不成KPI,下属无功而返。

但其实,KPI的完成与否,跟很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指标是否合理,大环境的好坏等等。

可乐却把失败都归因到了自己身上,然后不断自我攻击。

再比如,她满脑子都是“专横的应该”:

我名校毕业,就应该完美完成所有工作;

我就应该每天坚持去运动,拖拉就是犯懒;

我今天休息,就应该不懈怠,继续学习,增强自己。

……

这往往让她持续陷入有压力,无法“动弹”的状态中。

而“应该”没达成,又会让她脑子里的“灾难化思维”起作用:

一次业绩没达成,就觉得这份工作永远都做不好了,完蛋了;

一次遇到领导没打招呼,就觉得领导一定对自己有意见了……

然后在自己构筑的恐怖幻想里,崩溃着。

意识到问题后,我带着她一点点地打破这些“幻觉”,调整认知。

她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不再觉得无望和疲倦。

真实的生活

原来没有那么糟糕

在可乐的经历中,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你可能因为曾经的创伤埋下抑郁的种子,又在日后的坎坷中爆发。

但你无需恐慌,或攻击自己。

患上抑郁,本身不全是一件坏事。

因为它给了我们一次修复多年伤痛的机会。

当你能从中走出来,你的人生会因此跨入新的台阶。

确诊后遵医嘱服药,结合心理咨询治疗,你会慢慢地走出来。

当然,如果你只是陷入了抑郁情绪或状态不佳。

那不妨积极尝试自我调节,为自己做点什么。比如:

①试着调整目标,减少压力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反而承受了超负荷的压力。

试试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现实层面去减少压力,也能更好地缓解情绪。

②有意识地自我察觉

去看见、发现自己的负性思维,比如自我否定,自我批评和各种“应该”。

当觉察这些思维时,换一种方式跟内在的自己来一个对话,让自己停下来。

“我又在自我PUA了,我这里其实做得挺不错的。”

③向温暖、接纳的人倾诉

大部分时候,倾诉能够起到情绪宣泄的作用。

在一个温暖的、懂你的、理解你的人面前,你可以把你的难过讲出来。

另外,温暖的人身上,也会有一些你没有的功能:

他可以在你自我否定时,安抚你,修正你的负性思维和灾难性思维。

跟这样一个好的客体倾诉,你也能从中得到支持与接纳:

“在我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他还不离不弃地陪在我身边,我一定也有闪光的地方吧。”

如果你暂时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在身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调节,你也可以尝试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她不止能够给予你这样的陪伴,还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带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股力量,走出迷茫与痛苦。

最后,关于抑郁症,我想再强调一点:

几乎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只是暂时被困住了。

不管抑郁症因什么而来,它都只是在告诉我们:我在某个地方卡住了。

每个人卡的点都是不一样的。

也许在A眼里不过如此的卡点,在B眼里却是滔天之难。

你完全无需质疑自己,也不要觉得自己过于矫情。

更重要的,是你要有跨越这团迷雾的勇气。

请相信,你不应该被困在这里。你应该,也能够,走出去。

世界和我爱着你。

(文章全文转载于:壹心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