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做孩子喜欢的陪考家长!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爱是一种能量,更是一种能力。高考,对孩子而言是人生一件关键事件,家长总想着要为孩子做点什么。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爱孩子,孩子可能排斥,可能痛苦地接受。家长做事之前,要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孩子是否喜欢。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让孩子更乐于接受,让我们学着做孩子喜欢的陪考家长吧。
陪考的家长,
你知道孩子不喜欢的家长类型有哪几种吗?
冲突型。临近中高考时,孩子的焦虑、烦躁程度已经很高了,有些家长不但没给以开导、给孩子减压,反而监督更严、逼得更紧。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有些孩子逆反心理作怪,好像报复父母似的,一气之下就要停止复习、放弃考试,容易产生矛盾。
温柔型。父母也知道这时候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免得影响学习,便一改往日的严厉,过分关怀孩子。一会儿送点吃的喝的,一会儿去看看孩子状态怎样。家长的做法好像不是有意给孩子造成压力,但孩子特别害怕这种“温柔”,它让孩子在感受父母关心的同时,心里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无法回报的亲情债,渐渐演变为沉重的压力。
唠叨型。有的家长越紧张的时候越唠叨。一会儿叮嘱孩子学习要抓紧,一会儿数落孩子审题不仔细等。也可能这些叮嘱、提醒是必要的,但如果反反复复,没完没了,会让孩子更加厌烦。
忆苦思甜型。这类家长知道孩子脑力劳动繁重,需要补充体力,应该加强营养,便想方设法给孩子弄些好吃的。可是,饭菜摆上来,孩子该吃饭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忆苦思甜”。比如回顾自己是怎么把孩子带大的、如何如何不容易等,弄得孩子很难吃好一顿饭。其言外之意就是,现在是你给我们争气的时候,希望你努力实现父辈的理想,结果造成孩子更加紧张。
盯梢型。曾有学生说:“我妈妈也知道不能明着来干扰我,就暗中盯梢。晚上,我在屋里专注地学习,有时候偶尔稍作休息。可一转头,看见黑暗中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我知道那是妈妈关注的眼神,但还是吓了一跳。从此,我就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以前,我每天都能安心学习,现在不行了,学不下去。”本来是充满了爱意的眼神,结果却变成了孩子的恐惧。请记住,学会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
攀比暗示型。有的家长总爱对孩子说,看你王阿姨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北大,李叔叔的孩子考上了清华,我们单位谁谁的孩子今年跟你一样,人家准备得怎样怎样好,我也不指望你怎样,只要……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有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恐吓型。临近考试的时候,有些家长认为,应该再“推”孩子一把。比如,发现孩子复习好像不够投入,就故意对孩子说:“就要考试了,你若考不好,就别回这个家。”父母是故意说气话,希望孩子争气,可是孩子未必能承受!在备考这个非常时期,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做家长的不能用以上办法给他们再加压。
陪考的家长,
你知道孩子喜欢的家长是什么样子的吗?
孩子喜欢的家长,他们是自己的心灵保健师,传递美好情感;是家庭的和谐剂,营造温馨氛围;是孩子的后勤保障师,保证生活有序。
①自己的心灵保健师,传递美好情感
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是正常的心理期待,但如果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不仅会给孩子额外造成压力,也会让自己十分焦虑,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家长要注意自我减压,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将自身的“考试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按照孩子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和孩子共同以平常心去面对模拟考试。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不要过分在意分数和名次,因为每一次题的难度不一样,更不要总是和某个同学进行比较,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压力。不要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天天唠叨你必须考多少分,必须考上什么大学。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心态放松。
②家庭的和谐剂 营造温馨氛围
多一些平静,少一些烦躁。孩子本来就压力很大,心情容易烦躁,结果你比孩子还要烦躁,孩子天天看着你烦躁不安的样子,心情会更加烦躁,家长必须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平和的心态,减少烦躁心理。
有的家长经常吵架,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要不顾孩子感受,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就吵架。更不能因为管孩子,意见不一致就生气吵架,让孩子经常看见你们不愉悦的面孔,要让孩子看到你们的笑脸,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安心学习。
和谐的家庭关系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在孤军奋战,他拥有着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港湾。
③孩子的后勤保障师 保证生活有序
多一些服务,少一些抱怨。这个阶段孩子身心疲惫,心灵需要滋养,身体需要营养,环境需要温馨,要多疏导孩子,多给孩子做点可口的饭菜,多买一些水果,巧妙安排一些户外活动,不让考试打乱了孩子的生活节奏和安排,保持张弛有序,让孩子有一个最佳的身体状况去迎接考试,这是家长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
(文章全文转载于:浏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