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台湾成立心理与口腔健康司

2014年02月18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台湾成立心理与口腔健康司已关闭评论 阅读 1,26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 杜沙沙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据【《台湾新生报》7月24日讯息】行政院规划卫生福利部之初,原设有独立的「心理健康司」,但在各方折冲之下却成立了「心理与口腔健康司」,中华民国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秘书长修慧兰表示,此结果让心理健康专业团体甚感遗憾。

    修慧兰秘书长认为,相较于对生理健康的重视,政府对国人的心理健康一向较少关注。2010年美国盖洛普民调机构发表从2005至2009年调查全球 155个国家或地区共13万六千位民众的精神生活富足、幸福程度,结果台湾受访民众只有22%感觉生活富足,64%觉得有待加强,14%觉得生活痛苦;远见杂志2012年公布民众对于生活状况、未来生活保障、以及社会整体快乐程度,结果均比之前数据下降,可见国人的幸福、生活满意程度是低的。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清楚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修秘书长期盼政府重视国人的心理健康,除了增加「心理健康」相关业务推动的人力与经费外,也要重新检讨目前的组织规划,并提出改善方案。

   中华民国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发言人林萃芬指出,现阶段政府对民众的心理健康促进方向比较偏向补救性,往往等悲剧发生之后才进行亡羊补牢,举例来 说,台湾地区的情杀案件数量从2008年平均每个月至少三件杀人未遂或杀人致死的案件,到2012年增加到每个月近六件;家庭暴力案件这十年来更从一万多件激增到近十万件,这些数据背后所显示的意义就是政府的心理健康策略需要做全面性的研究与修正,从补救性的治疗调整成预防性的咨商,深入了解暴力的形成历 程,才能避免悲剧一再的发生。

   此外,林萃芬发言人也引用自然杂志2012年的报导资料,在美国约有五到六成的民众于人生某个时间点会遭逢创伤事件,例如重大车祸、暴力攻击、天然灾害、家人意外等等,需要接受心理咨商疗愈创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