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发布,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未来格局已定?!

2024年10月31日 健心新闻 《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发布,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未来格局已定?!已关闭评论 阅读 6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2024年9月,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发布《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片

制定该文件的目标,是解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缺失、滞后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作,规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文件中公布的“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图”中,社会心理服务类型包括:基层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宣称、心理援助及危机干预、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机构心理服务。

服务场域包括:机关是事业单位社会心理服务、企业社会心理服务、学校教育系统社会心理服务、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心理服务、基层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

人员与培训包括: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发展。

图片

以上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基本确立了心理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格局,并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工作类型、执业领域和所属系统做了相对明确的界定。

《社会心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公布,预示着相关部门正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规范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其实,2016年12月22部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作为国家制定的有关心理健康行业的第一份施政纲领,早已指明了心理健康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图片

而当前心理健康行业从业人员担心和焦虑的诸多问题,文件中也早已给出了答案。

文件中的每一句其实都举足轻重意义重大,每一条工作规划后面也都指定了牵头负责的部门,有些工作部署现在已然完成。

部分要点如下:

1. 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2.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

3. 立足国情,循序渐进。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将满足群众学期与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4. 到2030年,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 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6. 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7.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8. 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9. 护理院、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10. 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11.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

12. 各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

13. 教育部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14.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1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16. 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医疗机构引进临床与咨询心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

17. 各部门、各行业对所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

18.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将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根据行业特点分类制定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

19. 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0. 依托专家组和行业组织,制订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建立国家和区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管理体系,将相关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21. 对各类心理健康机构服务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要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单位。

22. 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违规者惩戒和退出建议。

23.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4. 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问题。

25.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

2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规范管理。

27. 工商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

28.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29.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属地化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示范单位、实践基地建设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

30. 开展本土化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及应用。鼓励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逐步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临床服务规范。

(全文转载于:Lacan心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