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常见的10种访谈技术「对话力量」

心理咨询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访谈技术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信任、探索问题、促进成长的核心工具。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根据场景使用最多的10种访谈技术,分别是:提问技术、倾听技术、共情回应、澄清、面质、停顿与沉默、镜映和释义、谈论躯体内容、自我暴露、总结反馈。

1. 提问技术
- **开放式提问**:无预设答案,鼓励自由表达(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 **封闭式提问**:获取明确答案(例:“是不是感到难过?”)。
- **半封闭式提问**:结合“谁/何时/何地”等引导(慎用“为什么”)。
**原则**: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需结合其他技术使用。
2. 倾听技术
- **对焦式倾听**:专注某件事深入理解。
- **过滤式倾听**:筛选重要情节。
- **环绕式倾听**:全盘接收所有信息。
**核心**:通过肢体语言(点头、眼神)和简短回应传递专注。
3. 共情回应**
- **定义**:识别并反馈来访者的情绪(例:“你当时一定很孤独”)。
- **目的**:降低防御,建立信任。
4. 澄清**
- **作用**:确认模糊表达的真实含义(例:“‘活得没意思’是指失去兴趣还是想轻生?”)。
- **意义**:避免误解,确保咨询方向正确。
5. 面质**
- **定义**:温和指出来访者的矛盾(例:“想改变又觉得努力无意义,这会困扰你吗?”)。
- **关键**:需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避免攻击性。
6. 停顿与沉默**
- **功能**:允许情绪消化和深度思考。
- **适用场景**:来访者流泪、沉思时,保持安静陪伴。
7. 镜映和释义**
- **操作**:复述来访者的话,使用原词汇(例:来访者说“压抑”,咨询师重复“压抑”)。
- **注意**:过度使用易让来访者感到机械重复。
8. 谈论躯体内容**
- **适用对象**:有躯体化症状的来访者(如头痛、失眠)。
- **意义**:探索症状背后的心理意义。
9. 自我暴露**
- **原则**:适度分享相关经历,以促进对方成长为目的(例:“我理解你的压力,我也经历过类似情况”)。
- **禁忌**:避免过度谈论自己,转移焦点。
10. 总结反馈**
- **作用**:阶段性地整合碎片信息(例:“压力、家庭矛盾、失眠似乎都从升职后开始?”)。
- **价值**: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发现潜在关联。
**核心原则**
所有技术需以**真诚、尊重、共情**为基础,避免机械化“套路”。心理咨询的本质是通过科学引导,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答案。
心理咨询,不是教你怎么活
而是用10种「对话技术」陪你:
提问:帮你理清混乱的思绪
倾听:让每一句“我没事”都能被翻译
共情:给情绪一个被命名的机会
澄清:撕掉“矫情”标签,看见真实痛苦
面质:温柔戳破自欺欺人的泡沫
沉默:给伤口呼吸的空间
镜映:做你情感的回声壁
谈身体:读懂胃痛、失眠背后的求救信号
自我暴露:“我懂你”不是安慰,是同盟的证明
总结反馈:把碎片拼成地图,陪你走向出口
(全文转载于:心理提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