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探索

2014年03月13日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探索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2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彭曦
    我国一直以来都将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随着高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尤其是近几年,我们似乎放弃了这条原则,出现了严重的重教学而轻德育的问题。德育工作似乎仅成了一个辅助性工作,为维持必要的纪律而保留下来。德育教育的手段也只剩下了简单而空洞的说教,而放弃了必要的各类德育活动。一个学校往往将德育工作全移交给了班主任。因此,一方面班主任工作固不堪重负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一些班主任因思想的滞后而导致许多工作收效不大,甚至适得其反。
    我校一直以来都极重视德育工作。“谈话工程”自建校以来一直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法宝,但大环境下,我校德育工作也是不免受严重冲击。学校领导及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两相兼顾的方案,在重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德育力度,推行以班主任为德育核心,任课教师为辅助的全员参与模式,以班会课、时政教育课、艺术欣赏特别时刻、早中跑操、星期六集合等时段为阵地,以谈话工程等为手段,展开德育教育的第一层工作。同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德育工作的第二层次工作。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措施。因为,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各类压力的增大,造成人们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新情况,人们的心思似乎越来越复杂,这一点学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这是一个专门的机构,它能够更快、更专业的解决学生问题。对此我略举例作简单说明。
     10月21日,高一一位班主任老师向心理咨询室反映班上有三位女生逆反心理很重,请心理老师帮助做一下心理疏导,于是心理老师先到该班找到其中一位熟悉一点的女生了解情况,心理老师先从其兴趣理想来了解,发现该生很想学好,而且也有信心学好,心理老师暗暗为她高兴,心里也有了一个打算,准备在梳理其认知,调整其心态后,为她们做一下人生规划,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做好师生沟通。然后就叫她把另外两个女生叫来一起交流,商量怎么实施。结果那两位女生来了后,齐齐向心理老师大倒苦水,把埋藏、压抑在心底好久的苦水一咕噜的全倒了出来,反映的都是班主任如何“乱扣”她们的资格分,不听她们的解释,现在资格分扣的低的只剩30多分了,还有动不动就叫家长来,所以现在也不想向班主任解释任何东西,反正他不听,随他怎么扣,无所谓。班主任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学习,学习,好象生活就只有学习,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特别是心理总感觉到被班主任另眼相待,班主任根本不了解她们这一代人的心理需求,整整发泄了二个多钟头,觉得还不解恨,最后怕心理老师不相信,又叫来了一位男同学来证明,还说上次的时政课,班主任又要我们学习,结果班上一位成绩、表现都很好的男同学当时就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老师能听听学生的心声,而且得到班上绝大部分同学的支持,还说,学习不是人生的唯一,还有其他诸多方面。这时老师感到非常伤心,自己一番苦心却得不到自己费尽心血从心底来关爱学生的理解。学生对心理老师说,老师,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为我们好,希望我们能多学一点,我们也理解,但班主任的观念太陈旧了,他根本不懂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不了解现在的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觉得现在的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了,老师的观念不变肯定不行。其实我们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我们要求的是老师相信我们。从学生的整个发泄过程中,心理老师感受到的是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与现在学生的要求发生矛盾,师生矛盾冲突的焦点即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也很负责,但班级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也不接受,形成矛盾冲突。这其中实际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了,但我们的老师过去那种严师出高徒的观念还没有变化,从头管到脚。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想独立,想自主,但没有空间,所以他们由开始的接受、不适应、忍受、压抑、最后爆发!
     今天时代发展了,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想老师把灯点亮在自己的心灵上,让自己能自觉自愿的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己把握好自己学习阶段的美好时光。这就看我们的班主任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班级的和谐,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遵纪守法、懂规矩、讲文明、讲礼貌的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接着心理老师找到心理委员,建议心理委员先与班主任沟通,征求班主任的同意,在班上开展一次活动,以师生沟通、理解为主题,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活动,并邀请老师参加。事后,心理老师到该班找学生、老师了解情况,参加该班心理委员组织的班级活动时,心理老师刚走进教室,就明显感觉这是一个作风严谨的班级,同学们见老师来了都争着让座,搬凳子,非常热情,我想这应该与班主任老师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该班主任非常负责,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只是这三个学生平时就很怕吃苦,以自我为中心,夹杂从小养成的一些坏毛病,自己并没有察觉,也不懂得换位思考。如何将这样的学生引导到正规的严格的管理程序中来,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自觉自愿接受管理,这是我们的老师要好好考虑研究的。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无疑是认真负责的,对待学生是严中有爱,以严来表现自己的爱。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忽视了时代在变化、观念在更新;忽视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一方面用在二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前或许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现在却似乎有些行不通。当代学生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劳动意识、吃苦意识不断下降,淡薄。而如果我们仅以老的要求压在他们身上,誓必造成学生的反感。短期来看他或许会被老师和纪律的权威压服。但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让他们明白有些事情的重要性,反而会造成因长期压抑而出现性格的极端。
    因而心理疏导十分的重要,第二阶段的心理咨询工作台起到了补充作用。心理老师通过先了解学生情况,揣透学生性格等着手,然后采取心灵交流,换位思考等方式最后将学生拉入到正统的严肃的教育中来。有了这个过程,学生才心服口服;有了这个过程才真正称得上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工作。
    以上案例仅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极小的一件事,但以小窥大,我们不难发现其隐藏在背后的根源却不可不重视,据我校近年来大量的心理案例的集中分析发现:教师的思维和目光过于狭窄,主要集中在高考这一点上,而忽视了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接轨,随着外面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知识的爆炸性呈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学生思想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前卫,如果教师不能尽快认清这一事实,不断地更新自我的思想,努力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到既传统又具现代意识味的德育思想轨道,那么,师生间势必会产生极大裂痕,最终教而无效。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学生问题既是学校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据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反馈,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源于三大社会问题:其一、单亲家庭问题;其二、孩子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习惯及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品质修养低的问题;其三、社会不良现象向学校渗透问题。当这些问题带入高中以后,随着孩子年龄进入冲动期,便会集中爆发,一旦作为他们思想的引导者的教师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孩子的受伤。
    最后,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难的问题还是许多老师理论与实践脱节,思行不一,这几年学校不断强调教师要学习,而我们的老师也确实在学习,例如科学发展观,我校每位老师都学习过,都知道要讲以人为本,要与时俱进,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但是明白是一回事,具体操作时仍回归到落后的、陈旧的、僵化的一套说教上。
    面对鲜活而又紧迫的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与思想,同时我们还得不断思考如何将思与行统一起来,有效地展开德育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