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近来湖南卫视新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节目中5位明星爸爸带着各自的儿女体验不同生活场景,在各种不熟悉的环境中既当爹又当妈,星爸一秒变“囧爸”。在叹服芒果台选题策划包装制作娴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管窥到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究竟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呢?
心理解读
爸爸,孩子们需要你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个节目完全没有妈妈参加,只有笨手笨脚的爸爸在为孩子扎辫子、煮饭。为什么这么安排?难道妈妈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么?当然不是。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中妈妈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爸爸则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孩子们不禁要问,爸爸们都去哪儿了呀?
母爱不能完全代替父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早起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依恋形成。依恋是指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在满足爱的需要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般情况下,母子依恋是主要的依恋形式,但研究表明父子依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只是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Lamb认为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主要建立在母亲的抚养之上,而与父亲的关系更多建立在活跃的游戏中。所以儿童在遇到痛苦时更多地找母亲寻求安慰,而想玩时则更多地想到父亲。父亲缺失就会使儿童缺少与父亲游戏的经验,进而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同时,儿童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性别角色不同于生理性差异,指的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典型的男性应该是力量的和有气魄的,女性则是温情的与体贴的。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研究表明女孩的女性气质是由男人的接纳与赞许来定义的,所以父亲对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也同样重要。不得不说,一个好爸爸能使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什么时候最需要爸爸
节目组选的小孩儿都在4-6岁,发展心理学中将这一年龄段归为学龄前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好奇、好动又好问,喜欢模仿成人的举动,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要求独自活动,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限,因此,常与愿望产生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形式,所以游戏是培养小儿智力、体力活动的最基本方式。
父亲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角色是游戏玩伴,父亲的主要抚养行为就是与儿童游戏,满足儿童对刺激、兴奋活动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可以说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小伙伴”。所以为工作忙碌的爸爸们,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抽时间陪他/她玩玩游戏吧,小伙伴们需要你。
在游戏中制造成长正能量
游戏能诱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父亲参与游戏能使儿童逐渐减少对母亲的依恋,使儿童勇于探索不同的世界;而成功的探索经验又会使他们获得信心,面对陌生环境时表现出勇气。另外,研究者认为与父亲相处时间多的儿童比那些与父亲在一起时间少的儿童,有更高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其心理调适能力更好,较少出现心理困扰。Zigler的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激情。
可见,在和父亲的游戏中成长,孩子们不仅能收获身心健康,更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技能,甚至有益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所以说爸爸是个正能量制造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爱
古语云,“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父亲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实现这一作用的有效方式则是简单的儿童游戏。所以工作繁忙的父亲们,何不把这当作一个放松的好机会,多陪陪孩子,一举两得,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转自 心理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