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培养五种心态 塑构五彩人生

2014年02月22日 心质培养 培养五种心态 塑构五彩人生已关闭评论 阅读 1,32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吉金梁
    当今社会,喧嚣纷扰,物欲横流。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富,但很多人精神上却往往没有依归,缺乏信仰,缺失依托,或迷恋于物质享受,或热衷于感官刺激,或沉沦于得过且过,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如何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中心话题。有人说,21世纪最难得的是什么?是快乐!因为这个世界不缺少英雄,只缺少舞台;不缺少精彩,只缺少喝彩;不缺少娱乐,只缺少快乐!
    幸福是什么?快乐是什么?托尔斯泰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同样的道理,快乐是一种体验。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知识的深浅,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心态是命运的骑手,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也决定生活的质量。幸福、快乐人生源于美好、和谐心态。西方俗语说:“你的心态是你的真正主人。”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就跟着改变。”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积极的心态孕育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好的心态带来快乐和幸福,坏的心态制造痛苦和忧伤。
    有人把人生“最好的享受”归纳为十一点:吃中国菜肴、住西洋房子、穿印度服装、娶日本妻子、坐英国邮轮、乘新加坡飞机、开德国车子、澳洲牛奶、饮新西兰矿泉水、旅游中国风光。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享受”,尽管会给人带来快乐,是快乐的外因,但并不是快乐的根本。其实,真正的快乐并非源于物质享受,而是在于心灵的充实和愉悦。世界知名高僧星云大师谈精神修持,讲到“快乐的来源”,指出快乐来自于七个方面:快乐来自家居和谐;来自天然环境;来自人际关系;来自心胸宽广;来自内在的宁静;来自主动的关怀;来自自己内心。最重要的是来自自己内心。正如哲学家塞缪尔所言:“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你微笑对它,它也微笑对你。”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不能改变现实,不如改变态度。调整心态看世界,培养心态待人生,快乐就会多一点,幸福就会强一点。
    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哪些正确的心态呢?我认为,塑构七彩人生,必须培养五种心态:
一、感恩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历练之旅,更是一条感恩的回馈之途。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接受了太多的恩情:父母的悉心养育,师长的传道授业,夫妻的相濡以沫,朋友的意气相投,邻里的真情帮扶,素昧平生者的无私帮助,更有整个社会提供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乃至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春华秋实。这一切都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的道德准则,感恩之心是一切美好事物能够被感知的开始。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可以去除心中嫉妒、厌恶、仇恨的种子,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温馨。对于平凡的小事都懂得感恩的人,就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很低,将生活过得简单、快乐,也使自己更加纯净。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失窃,许多东西被偷走了,一位朋友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罗斯福对于失窃事件的态度,既体现了他的幽默和智慧,也反映出他对生活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当一个人具有感恩之心时,就会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就会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谢,也就必然能够扩充心灵的空间,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和满足,会因感恩而懂得珍重生活。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不懂感恩,是道德的缺失、文明的缺失。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更懂得尊重和珍惜。
    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真正简单的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宁静之地,不管是失去还是获得,都以同样的感恩心态对待。常怀感恩之心,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常怀感恩之心,也会对生活少一分挑剔和敌意,多一分欣赏和感激。
二、平和
    拥有平静的心灵,是一种难得的处世态度。人生无常,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得完美,所以要快乐幸福,要有所成就,就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当受到幸运之神眷顾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当受到失败挫折打击的时候,也不要灰心气馁。在天大的诱惑面前也要淡定自若,要在稳定中谋求前进。《菜根谭》中说:“性躁无功,平和邀福。”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时时以平和的心态做人,将永立于不败之地。做人做事如果能淡定自若,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有一本书叫《感悟平常心》,作者阐释了人生“八大”平常心态:成败之心、贫富之心、淡薄之心、幸福之心、宁静之心、仁爱之心、荣辱之心、生死之心。八大平常心皆参透,人生自会豁然开朗。要做到淡泊而明智,宁静而致远,就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和心。
平和心是随着人的修养的提升逐渐形成的,是经历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心灵的顿悟,是经历繁华和喧闹后的一种平静和笃定。只有心境的平静,才能做到豁达而不失节制,恬淡而不失执著。只有保持平和的心境,才能远离邪恶,才能不会因区区小事而失去冷静,才能不被欲望迷惑,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就。
    以平和的心态处世,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静而得益,躁而吃亏,这正是道家的动静之理。佛教《经集》里说:水流到大海和深谷后,不会再像小河流的水那样哗哗作响了。它看到的无边的大海默默无声,只是微微摇荡。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因为他们懂得平和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内心平静了,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从而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
三、知足
    常言道:知足常乐。追逐幸福,满足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若无休止地追求,对人对己都是一种伤害。人们常说:“欲壑难填”,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沟壑当中,无休无止的追逐就会使人变得贪婪。有人因为出名的欲望而放下自尊,有人因为当官的欲望而不惜犯罪,有人因为赚钱的欲望而丢了性命。不满目前的处境就会产生浮躁的心理,不满经济状况就会不停地谋利,不满爱情就会不停地分手,不满现实就会心生抱怨。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没有欲望的生活是一潭死水。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但也要有所节制,知道什么时候该往回跑。不然,欲望发展至贪婪成性,失去理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走向绝路。因此无论何时,我们要有追求,更要有理智。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理智的人生是失败的。知足常乐就不会为一个贪婪的欲望而失去心灵的宁静。
    知足是一种理性。当我们的学习或工作没有做到最好时,我们不要有怒火中烧的嫉妒,不要有怨天尤人的牢骚,而应自我鞭策,反思求进。 因为上帝赋予我们那双明亮的眼珠意在提醒我们不仅要高瞻远瞩,更要左顾右看,既要看到前边霞光点点,还要看到身后长龙漫漫。知足,才懂得珍惜。生活在变化,然而身边总有不变的人在围绕。不管是长途陪伴,还是中途下站,抑或只是偶尔邂逅撞见,总会共同弹奏出或舒缓、或激昂、或优美、或悲伤的曲调。珍惜难得的缘份,把握当下的和谐,营造舒心的氛围,在知足中学会珍重,在珍重中体验幸福。
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谁都有对财富、名利的奢望,不过对快乐的渴望才是人生活的真正目的,真正持久的快乐感觉和财富无关,和名利无关,只和心态有关。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明白自己能得到什么,你清楚自己应该怎么生活,你走得踏踏实实、平平安安,你就是快乐的。知足,才能心安,才能坦然,才能平和地感受自己的快乐。真正快乐的人,不是有钱财的人,有权势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才干的人,而是知足的人。如果你赚钱少而不快乐,那么就算有再多的钱,你也不会快乐;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自得其乐,那么即使置身万千人群中你也不会快乐。如果你不懂得珍惜生活,那么你也不会懂得怎样享受生活。淡泊名利,笑对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寒不改叶绿,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才是一种练达的恰当的人生境界。
四、宽容
    雨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拥有宽阔的胸怀,善于宽容,乐于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宽容是爱,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宽容他人,是仁者,宽容自己,是智者。学会宽容,人生会更从容、轻松、潇洒、和谐,多一份宽容,人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生活就会多一缕阳光,多一份温暖。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做人要保持平常心,就必须学会宽容。面对别人的中伤和诽谤,上前评理只会产生争执,令诽谤你的人更加猖狂。最坏的是还会打扰你内心的平静,使你产生记恨之心,最终流于小人的行列。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是蓄谋已久的,假如有人伤害了你,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宽容,并避免被别人再次伤害。面对别人的过失,责备无济于事,不妨用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结果就会是另一番风景。宽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人与人相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如果一味计较,就会没完没了,烦恼不断。如果人人都能胸襟开阔,容得下别人因一时糊涂或疏忽做下的错事,就会获得安宁与和美。拥有宽容的心态,就会为自己生活留下一块干净的绿地,而那些受到宽容和谅解的人,也会把这种宽容和谅解再送给别人。古代的“管鲍分金”、“负荆请罪”的故事,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感动,博大的宽容,它能使人在无奈的氛围下获得些许温暖,在错误的笼罩下看到一点光明。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不悲哀、不消沉、不焦躁、不烦怒。他对周围人的不足之处,以爱心劝慰,以诚心处理,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对方动心、感佩、遵从,从而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
宽容是生活的艺术。懂得宽容的人,往往想得开、放得下。因为他们明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是进步;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是利己。宽容是快乐做人的根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宽容是用微笑面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放宽肚量、坦然处之,人与人之间就会让路越走越宽,让心越拉越近。
五、谦逊
    人活在世界上,每个人的目的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尽管信仰不同、追求不同,但始终保持谦逊的姿态是必需的,谦逊是低调做人的哲学,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真正懂得谦逊做人的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个人行走在社会上,过于彰显自己而不低调行事,不谨言慎行,势必在某个时刻跌入失败的深渊。即便是满腹经纶,才智超群,也不应失去谦虚的品性。谦逊做人,在低调中修炼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策略。
   什么是低调?就是不招摇,不张扬、不骄狂,不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什么是谦逊?就是放低姿态,放下虚荣、放宽心胸,不以为自己很高明,不以为自己了不起。低调、谦虚并不意味着自己缺少知识才能,或者低人一等,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透露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谦逊很多时候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懂得谦虚谨慎,对人对事态度不骄不躁、不乱摆架子、乱装样子,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一生中要依靠两点来确立根基:一是做人,一是处世。而历览古今,纵观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情”,都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翻阅历史,注目现实,就不难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很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因果:越是低调做人者,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
    有句俗语说得好:“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它的意思是:越是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实空空的稗子,才始终把头抬得很高。越是真正智慧高深的人越内敛,越谦逊,他们懂得低调做人,适时藏敛锋芒,韬光养晦;越是那些胸无大志、毫无智慧的人越喜欢到处卖弄,有点成绩就飘飘然,以致成为众矢之的,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
    老子《道德经》有句话,可以充分说明谦逊的重要性:“上善若水,在能处下,能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一个人无论拥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可以有傲骨,不可有傲气。不要把自己看得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而应审时度势,尽量藏锋剑刃,虚怀若谷,低调处世,谦逊待人,使人生于和谐、平实中不断向前,从而取从之长,成就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