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写给未来的“心理咨询师”

1970年01月01日 健心资料 写给未来的“心理咨询师”已关闭评论 阅读 84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心理健康、心理治疗与咨询,还只是处于媒体宣传的“概念阶段”,比如,“心理医生”,大家听说了这个名词,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几乎没有人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即使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当时,只有少数精神科医生和高校心理学教师在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
       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项目正式启动,2003年卫生部也开始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考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学习,并且考取了“三级或二级咨询师执业资格”,或者取得了卫生部心理治疗师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大城市里,心理咨询公司的招牌和广告也逐渐多了起来。在北京,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设立“心理咨询科”门诊,也成了医院达标的必要条件。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训练,希望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社会大众也逐渐意识到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之后,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开始进入到了“市场开创(发育)阶段”,心理咨询成为一个人可以谋生的新职业。当然,心理治疗与咨询,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大众消费的“成熟阶段”,从培训到执业都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1985年,我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与教学科研工作。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我阅读了一些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理论书籍,1986年参加了苏州马维祥老师在山东泰安举办的“催眠术学习班”,并试着将催眠术应用于治疗歇斯底里的病人,取得显著效果;直到1990年,首次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中德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精神分析组)》的培训,才知道了一些关于心理治疗临床操作的具体要求,比如,设置,收费等;同年,我开始在工作中接待心理治疗的临床案例;之后至今,在从事精神科临床的同时,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掌握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接受了一系列培训,包括参加1997至1999年首届中德班连续培训项目精神分析组的学习、中挪精神分析督导师连续培训,等。2007年,我在美国跟随曾文星教授学习心理治疗,对美国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的培养机制有所了解。近些年来,我也经常在国内开办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培训班,特别是精神分析治疗方面的培训。
       在教学培训中,经常遇到有年轻人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对此,我有一些思考和感慨,特别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等问题。我想写下后面的这些文字,与您分享,希望对于新加入这个行业的同道们有所帮助。
 
一、 中国需要多少名心理咨询师?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那么,中国大概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自从2002年劳动部开始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据说,至少已经有20万人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也有人说现在已经有60万人取得了该项资格。从2003年卫生部开始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来,大约有三千多名医护人员,取得了心理治疗师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就按现在已有60万人取得咨询师执业资格来说,比照发达国家的水平来说,中国未来仍需要培养70万名心理咨询师,这个培训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那么,现在已经取得执业证书的六十万名心理咨询师,是否都已能够合格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呢?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疑问。
 
二、 心理咨询师的知识结构
       要想成为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呢?首先,应该具有心理学本科毕业生所拥有的心理学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精神医学知识;其次,具有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再次,具备并掌握了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 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过程:“十年养成计划”
       在美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属于“学历教育”,所有从事心理咨询的人,至少是硕士毕业生。整个培养过程,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叫做“十年养成计划”吧。具体来说,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在硕士阶段,完成了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步培训;在博士阶段,会有更加深入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后续的实习过程中,他们会在督导老师的带领下,接受案例接待的具体操作培训。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在后续从业期间,仍要继续接受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个人分析。
       很遗憾,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还不属于“学历教育”!每年培养毕业很多的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可是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培养,即,中国的心理学硕士毕业生,尽管有比较好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和科研训练基础,但是,他们要真的去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职业工作的话,仍然是“生手”,仍然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训练。
       在中国,如果你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假设你已经是心理学本科毕业,那么,之后的心理咨询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只能靠你自己来完成了,无法通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历教育来完成。如果你本科都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那么,心理学的本科基础知识,也只能依靠你自己来自修完成了。
       劳动部最初允许报考咨询师的学历资格条件是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所以,高中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及其它非心理学本科毕业的人,在拿到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仍然需要大量地去补课自修,需要去弥补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我在这里要强调“学历教育”呢?主要有三个理由或好处:
       1、一旦你进入到“学历教育”的培训体系之内,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是科学、系统、全面的,授课教师的资质也都是经过学校把关筛查过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有保证的。
       2、学历教育,其学费全部或者大部分是由国家教育部门承担的。比如,中国的“自费读大学”,其实,学生上缴的学费,只占整个教育经费的大约二十分之一,即,除了学生交付的“学费”,其它95%的费用都是国家教育部门承担的。
       3、在美国,进入硕士学习时,要经过专业老师的筛选,一些明显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被准入心理咨询师行业的,这既是对未来的来访者负责,也是对咨询师本人的未来职业及心理健康负责。
       在中国,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只需要花几千元钱,购买考试教材,听课,并参加考试,只要考试通过,你就算是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在你拿到执业证书之后,其实,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很多人之前所缺少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拿到执业证书之后,还需要再花很多年(大约5至10年,可以简称“十年养成计划”)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个自身受教育和培训的漫长过程。实际上,这相当于是通过自学,在校外自费完成并达到了“心理学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历。
       基于中国现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养仍属于“非学历教育”,所以,热情地想要投身于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就要自己来承担以上(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学习和受训的全部费用。
       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在拿到资格证书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大量恶补很多专业知识,需要接受很多专业培训,因此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花了很多(冤枉)钱,一些学员几年下来,竟然花了50多万元(包括学费和路途食宿费等)。
 
四、 成为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并行的“三条路线”
       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一旦踏入,几乎是一条“不归路”。除了学习必须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书本知识,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大概要沿着如下“三条路线”去发展:
       第一条线:接待来访者,积累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
       这需要有一个“工作基地”,心理咨询师能够在“基地”中有机会去接待来访者。要想成为一名比较成熟合格的咨询师,我的体会是,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万小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完成5千小时的案例工作经验。这时,你会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术和理论,积累一些案例经验,获得一种能力:“见到来访者,你很快就能知道他跟你既往接待的所有来访者,有哪些相同”;第二个阶段,完成1万小时,比较深入地掌握了专业理论和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你会获得一种能力:“见到来访者,你会很快地知道他跟你过去所见过的来访者有哪些不同。”这时,你就比较能够熟练地“将心理学的普遍原理个体化地、灵活地应用于帮助当前的来访者。”
       按照每周接待15人次来计算,咨询师每年750小时,完成这两个阶段的1万小时专业经验积累,总共大约需要13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条线:案例督导。
       咨询师在接待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带着案例资料,找资深专家给自己做案例督导,最好是每个案例都能得到资深专家的督导,当然,也不尽然,当你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之后,也可以有重点地选取某些案例进行案例督导。这样就能节省一些时间和经费。
       第三条线:个人成长。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遇到过挫折或心理创伤。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会谈中,自身的这些创伤症结,经常会被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所激发、复活,导致咨询师难以有效地去帮助来访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更好的自我觉察,才能更加自觉地与来访者互动。心理咨询师需要接受个人成长的自我分析,去解决自身成长中的这些心理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心理咨询工作手段去帮助来访者。
       在这三条路线中,第一条线,是能够给咨询师带来收入的;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是需要咨询师花费资金来完成的。第一条线,是另外两条发展路线的基础,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没有第一条路线,就免谈第二和第三条线。有的咨询师会说“我只做个人成长,不做案例咨询,也不做案例督导。”我说,如果是这样,你永远都无法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熟练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说,培养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十年养成”的话,那么,在这十年当中,咨询师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多少钱呢?
       首先,“第一条线”的经济收入:如果每接待一人次的心理会谈,给咨询师带来三百元的收入(因为咨询师经常会跟咨询机构老板四六分成),那么,每周工作15小时,每年累计750个小时,总体年收入可达23万元,去掉节假日或外出学习开会,咨询师的年收入应该能够达到20万元;十年的总收入约为200万元。十年中,心理咨询师在第二条和第三条线上,总共支出了多少钱呢?
       举例,请看北京某位执业心理咨询师,一年的具体支出项目与金额:
       个案督导,每周一次400元;
       参加某督导老师的(视频)团体督导,每周一次400元;
       个人成长(个人体验、自我分析):每周两次,每次200元,共400元。
       每周总支出为1200。
       每年按50个周来计算,每年总支出为6万元。
       另外,每年再至少参加两个培训班,一次学术会议,这些会务费、培训费、差旅食宿费,至少有一万元。
       这样看来,执业咨询师每年在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总支出为7万元左右。
       十年的总支出是:70万元。
       如果你没有70万元,你就无法坚持完成“熟练心理咨询师”的整个培训和学习过程。
       在你完成第一条线的同时,如果你再保证完成了第二和第三条线,你就可以磨练成一位成熟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有另外一份工作,有其它固定的工作收入,你有钱支出70万元,但是,如果你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没有完成1万人次的工作经验积累,无论你有多少钱,都无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有咨询师会说:“我现在还没有学好本领,所以,我现在暂时先不接待案例,只参加培训班,只做个人成长;等我学好了之后,等我把自己成长好了,然后,再去接待个案。”我会说:“如果不去接待个案,只参加各种培训班,没有实际接待案例的经验,永远都无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甚至都无法很好地完成个人成长。事实上,在接待个案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了课堂上、书本上所学的内容;在帮助来访者的同时,助人助己,咨询师自身的很多个人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如果不去接待案例,只做个人成长,说白了,不是把自己培养成心理咨询师,而是正在扮演着来访者(病人)的角色。”
       五、 心理咨询师的养成,如何省钱?
       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参加学习、接受培训,就要花一大笔钱。如果没有省钱的意识,往往会花很多的冤枉钱。如何才能省钱?
       在这里,我把我能想到的几种省钱办法,介绍给你。
       专业基础知识,能看书的,尽量自己看书解决。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费;书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找同行一起交流。看书的时候,先从容易看懂的著作开始阅读,如果发现一本书,翻阅时,晦涩难懂,看不下去,就干脆先放下,选另外一本容易读懂的书去读,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试着去看那本难读的书。真正的读书,往往不是指望书上有什么,而是借助读书,激发自由联想,让内心想起来什么。弗洛伊德说:“每个人只能学会他能够学会的东西。”我建议,最好是几位咨询师能够约在一起定期举办读书会,这样可以互相交流读书体会,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读书会上,请教他人。
       有选择地参加培训班。建议首选“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班”。网上有各种理论学派的培训班消息,如果每个培训班都参加,就会花很多很多钱,甚至是冤枉钱。因此建议:首先选择最基础的培训班,比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班,而不是在没有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去选择“梦的分析”、“催眠术”、“后现代技术”等,甚至更加稀奇古怪的培训班。我不是说这些培训班不好,而是说,在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不能好高骛远。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心理会谈中,所起的治疗作用永远都会占至少70%以上,比如,治疗关系的互动,共情,提问,倾听,对质、澄清等。等你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再去学习那些“特殊专项技术”培训班。尽量选择“连续培训”,因为单次培训,往往学到的东西会很少,不够系统和全面。尽量避免选择价格“奇高”的培训班,因为这些培训班,往往难以做到“物有所值”。培训班,每年参加两个,足矣!参加的太多,往往造成“消化不良”,造成金钱浪费。在电视媒体上经常露面的“心理专家”,不一定全都是专业水平最高、咨询经验最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关于精神分析的课程选择:如何选择好的精神分析课程或好的精神分析授课教师?目前进行的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CAPA等精神分析培训项目,都可以成为您的首选。
       如何鉴别精神分析培训教师的好坏。除了看教师的培训背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课效果来对教师进行评定。假如,某位精神分析师讲授精神分析课程,你听了之后,觉得“这位老师太牛了,但是,精神分析太高深了、太难学了,我只好望而却步、知难而退。”那么,起码对你来说,这位精神分析教师一定不是一位最好的教师;而一位“好”的精神分析培训教师,带给你的感觉是这样的:“我没有觉得这位老师有什么神奇之处,在听课之中和之后,我只是觉得精神分析很有趣,虽然看上去有些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它就是我内心原本就有的那些事儿。”(此段课程风格描述,正是丛中老师的授课风格,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案例先行。书上得来终觉浅,想要好好理解书本或培训班上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去亲自接待案例,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些经济收入,同时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你在做案例的过程中,在帮助来访者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能节省很多“个人成长”的费用。
       同辈间,定期举办“同辈案例集体督导”讨论会。咨询师在接待来访者时,往往存在个人误区或盲区,在同辈团体中,去呈现和讨论每个组员的案例,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往往会给咨询师带来丰厚的收获。这样的同辈集体督导,可以节省“一对一”案例督导的很多费用。
       参加同辈之间的“团体成长小组”,在小组中,通过大家的交流互动,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很多心理问题,这样也可以大幅度地节省“一对一”个人成长的费用。

六、 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专业歌手”!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较好的“心理咨询师”。那么,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成为合格、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呢?
       我认为如下两点很重要。
       首先,看心理学教科书的时候,如同看小说那样,感觉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会看得自己都内心澎湃,热血沸腾;越看越想看,一点儿都不累。
       其次,喜欢和别人聊天,对人有兴趣,很容易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且能够体会到别人此刻的内心感受。这表明你具有与他人共情的天然人格素质。共情,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人性特点,是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是人格是否发育成熟的表现。但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要比对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心理咨询师最难培训的操作技能就是共情能力。共情,不是我自己以为我已经理解他了,而是我的共情和理解,能够得到来访者的认可,他会激动地说“太对了,你太理解我了,我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具有上述这两种能力,如果你选择将来以心理咨询师为职业,就会比别人更有先天优势,因为你花比别人更少的气力,就能读懂更多的心理学著作,并能在临床上取得比别人更佳的心理治疗咨询效果。
 
七、 心理咨询师,自身心理都健康吗?是否也具有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咨询师一定是心理最健康、人格最健全的人吗?心理咨询师,是否也会有自身的心理创伤呢?有过心理创伤的人,能否选择从事心理咨询职业呢?
       “人,注定在创伤中前行(曾奇峰名言)。”
       每个人都是一波三折,在经受各种挫折中长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来访者(病人)”呢?哪些人,经历了创伤,却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师呢?我大致可以这样说:经历了创伤,但是,还没有走出创伤的人,现在仍然有很多适应现实的困难者,就要去做“来访者”;经历了创伤,已经从创伤中走出来的人,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者,就可以去选择做“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就一定比病人更加心理健康吗?不见得。因为,治疗师的心理创伤或人格问题,可能跟来访者是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他在自身心理创伤之外的其它方面,心理功能是相对完好的,所以,他可以“带病坚持工作”,帮助病人。如果治疗师自身心理创伤跟病人是相同的程度、相同的方面,如果某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刚好击中了心理治疗师的个人心理症结,那么,这个心理治疗师就往往难以做得好,难以有效地帮助病人。因此,心理治疗/咨询师在从业过程中,最好要一直都去做个人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来访者,包括特殊类型的病人。
       如果你还没有走出创伤,正处于创伤中,我建议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做“来访者(病人)”吧,去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不要着急去当“心理咨询师”,那样,你会更加困难,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自身的心理创伤经常会被来访者扎中要害,被来访者激发出来,会导致心理咨询工作出偏,让自己和来访者都受到伤害。
 
八、 病人能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咨询师要成为“病人”吗?
       中国有句老话:“久病成医”。
       我经常听说:某某来访者,经过咨询师的帮助,最后,他“痊愈”了,参加了劳动部咨询师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
       来访者,或“病人”为什么不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帮助,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呢?其中可能的缘由是:首先,他们曾经苦苦地想要找到心理咨询师得到有效的心理咨询帮助。但是,他们最终发现,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太少,水平太低,难以给他们有效的帮助。其次,他们做心理咨询的费用,远远大于他们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费用;再次,当他们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他们参加了很多的受训课程,有的还接受了“个人成长、个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其中,也包含着讳疾忌医的“否认”和“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
       长期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来访者或病人,在经过治疗与咨询之后,究竟能否成为心理咨询师?
       这不是没有可能!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克莱因,就曾经是“病人”,后来,她努力学习,经过培训和自我成长,变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师”。
       我们1997年参加中德班精神分析组培训的时候,德国老师告诉我们,心理治疗师,要接受800次的个人体验;病人要接受800次的长程精神分析治疗。我们中国学员问德国老师:如果病人在接受了800次的精神分析治疗之后,病人能否就已经变成了“心理治疗师”(久病成医),并且能够给别人做心理治疗了呢?德国老师回答得既认真又幽默:病人在接受了800小时的治疗之后,他还要另外再接受800小时的个人分析,才能成为心理治疗师。
       有的人问我:你看,我这辈子能否成为“心理治疗师”?
       我回答说:肯定可以!但是,需要接受培训,“玉不琢不成器”。在你接受培训的时候,就看你自身的人格,距离“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有多大差距啦;如果差距小,稍微一打磨,你就成了;如果差距大,就需要长期的、耐心而缓慢地,打磨很多年,也许20年,也许50年,也许需要打磨100年,……。
       治疗师,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治疗师,就需要共情病人,深切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首先要“成为病人”,然后才能对病人有所帮助。(恕不冗叙,推荐您去阅读苏晓波早年撰写的一篇文章《成为“病人”》)
 
九、心理咨询师究竟“出卖”了什么?
       去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来访者往往会觉得:心理咨询师什么也没干,甚至都没有跟我说什么,竟然还收我那么多钱!
       心理咨询师,究竟在出卖什么?
       其实,心理咨询会谈,需要场地,场地需要租金,这是收费的一个理由。
       心理咨询师,以咨询为业,要挣钱养家,即使他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倾听和陪伴你,也是有人力成本的。心理咨询师,起码出卖了体力和脑力劳动。
       心理咨询师所具有的专业助人能力,咨询师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时候,也是要交学费的,是有成本支出的。
       来访者会说:“我难过的时候,我去找普通朋友聊天,都不收我任何费用,还可以跟我连续聊几个小时呢!”我说:“是啊,可是,朋友聊天的时候,你的朋友很难做到认真地倾听,他们往往缺少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只会简单地说一句‘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