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咨询案例:与“压抑情绪”共处

2014年11月20日 心理教育 咨询案例:与“压抑情绪”共处已关闭评论 阅读 96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作者:衡阳市第一中学
 

   很清秀的女生,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心理辅导室,因为在课堂上,来访者已熟知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所以,我们的心理辅导单刀直入。
来访者:老师,我最近特别厌恶一个人。我想控制自己不去厌恶他,但在做题时,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控制地想起他,想起他的一些话。导致这次的月考下降到了100多名了。
咨询师:哦,都高三了,碰到这样的事确实麻烦。平时在年级多少名呢?
来访者:前50,名,以前从来没下过50名后的。
咨询师:你会无法控制式地想起他说的什么话呢?
来访者:他说,你再说这样的话,小心我揍你。而且表情很严肃。
咨询师:这个人是男生吗?
来访者:对。我经常问他问题。他会很耐心地帮我解答。就是他的耐心,让我觉得可以跟他走进一点。最近,我只要说些不如他意的话,他就很严肃的说,小心我揍你之类的话。
咨询师:哦。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人说了类似“揍你”的话而让你厌恶的?
来访者:有。但是事后不会再想。
咨询师:这么说,他在你心里与其他人有不一样的感觉。
来访者:恩,前段时间跟他请教问题多,同学说我们俩那个,本来没那个想法。结果被他们说着说着,好像对他有好感了。所以,平时除了问问题,会聊些其他话题。但没怎么影响到我的成绩。
咨询师:十多岁的时候,与异性同学接触后产生好感是正常的。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当时的你,有没有觉得他有可能就是你未来的伴侣?
来访者:有过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那你对未来的伴侣的要求有底线吗?比方,男生不能对女生暴力?
来访者:有的。这是我的底线之一。
咨询师:这么说来,“小心我揍你”这句话,在你看来,有什么隐含的意思?
来访者:我觉得他有暴力倾向。
咨询师:谈到这里,你能明白你的厌恶情绪是怎么来的吗?
(沉默)
来访者:老师,你的意思是“厌恶”跟我对他的期望,还有未来伴侣的要求有关?
咨询师:恩。你的厌恶情绪是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因为,第一,为什么其他人的同样的话,仅仅会让你当时厌恶,而他的话,久久的影响你的心情,进而分散你的注意力,降低了你的成绩?说明他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不一样,他的耐心和同学的撮合让你以为你们俩是有缘分的。第二,你的间接经验让你形成了一套未来家庭原则,里面有一条是,不能有暴力。而“小心我揍你”这句话让你认为他有暴力倾向。于是,理智告诉你,你对他的特殊感觉不能继续加深,于是,本能般的自我保护用“厌恶”来让你对他的好感喊“停”。
(来访者思考了一会儿)
来访者:老师,跟你说开了,感觉轻松多了。
咨询师:恩。这些心情,就连闺蜜,你也不会说开吧?
来访者:不会的。最近感觉压在心里很不舒服。现在跟你说了,感觉好多了。
咨询师:一些事情,我们需要说出来,就是一种宣泄。就会轻松。
来访者:但是,为什么我越去控制越会觉得经常见到他或者经常想起他呢?老师,我现在根本没有“我跟他有可能发展恋爱关系”的想法了。
咨询师:我们做个小实验,好不?
来访者:好。
咨询师:接下来5分钟,闭上眼睛,不要去想“白熊”,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想。
(来访者进入状态去实验,5分钟后)
咨询师:怎么样?
来访者:老师,我按照你的要求,控制自己不去想“白熊”,脑海里却不停地浮现“白熊”。平时,我都很少想起“白熊”的。
咨询师:嗯,这就是我想让你意识到的信息。在“白熊”实验中,很多人的反馈跟你一样。这是心理学中的“讽刺性反弹”效应,意思是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对于这种效应,我们有相应的对策。首先,需要接纳自己的厌恶情绪。而接受自己的厌恶情绪就是找到导致该情绪的原因,然后去接纳它。你在发现自己对他有厌恶情绪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来访者:我责怪自己,不应该对他有厌恶情绪,他平时那么热心地为我解答问题,而且很耐心。我怎么能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对他产生厌恶情绪呢。
咨询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你的厌恶情绪的原因后,你怎么想的?
(来访者思考了一阵)
来访者:老师,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觉得厌恶他是正常的,因为我把他预想成未来的一半,而我对未来的那位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有暴力。而他的话跟我的要求有冲突,为了不让我自己受伤害,我就以厌恶的情绪让自己远离他。
咨询师:很棒,你的领悟力很强。
来访者:谢谢你,老师。
咨询师:其实,你觉得你厌恶的是他吗?
来访者:(沉默)不是,厌恶的是家庭里的暴力。
咨询师:恩,你对他的某方面,一直是有好感的。
来访者:对的,他的耐心。
咨询师:是啊。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厌恶情绪后。接着,依赖接受的力量维持平静的心。然后,用平静的心情清醒与他交往的目标,用目标控制我们的行动。你一开始与他交往的目标是什么?
来访者:解答问题,提高成绩。
咨询师:嗯,那你能告诉我,当你对他有厌恶情绪时,你会怎么想?
来访者:我会想,我有厌恶情绪是正常的,我厌恶的是家庭暴力,这是自我保护的表现。
咨询师:你还会与他交往吗?、
来访者:会的,我仅仅就问他问题,毕竟,与他讨论问题,对我的学习成绩有帮助的。
咨询师:好吧,今天聊到这。回去好好回想一下我们的谈话。下周过来反馈一下你的情况。
来访者:恩。谢谢老师。
咨询师:不用谢。
(一周后,来访者反馈;注意力能集中。接下来的月考成绩回归年级30名。)
“白熊”实验可以揭示了很多失败事例:失眠时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忧心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次地陷入对事件后果的极端幻想中。清醒时压抑对意中人的想念,会让人经常梦到他们,甚至在工作时跑出来干扰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促成了心理学中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得越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