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理健康教育 一项意义重大的奠基工程

2012年08月12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一项意义重大的奠基工程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7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  一项意义重大的奠基工程
                  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肖汉仕教授
                                                             一
        如果有人问,人生中什么最重要,当然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不少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以为身体上无病无痛就是健康。然而,现代意义的健康已经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健康已经不仅仅指躯体无病症,而且还包括心理适应良好以及社会适应良好。可见,心理健康实际上是人的健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现实却并不令人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也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资料,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千分之五点七,上升到了90年代的千分之十三点四七。在我国,仅仅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就已经多达16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质不好的人容易变成坏人,文化技能不高的可能是平庸的人,身体有病的人大多数仅仅是残疾人,而心理不健康的人,轻则是不幸福、不健全的人,重则可能成为残废人甚至成为害人的人。
      不知朋友们是否还记得,1991年的一个节日,在美国的衣阿华大学,一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为无法承受竞争的压力,不知道处理人际关系,而精神崩溃。竟然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导师 、师弟和其他四名无辜者,最后自杀,酿成六死一伤的惨剧。
       有关资料表明,因心理不健康,心理素质低下而引发的问题行为正日益增多。譬如,长期被抑郁症困扰而自杀的著名影星张国荣,因心理素质不佳而杀人的恶魔马家爵。这些,都只是其中的特例,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而已。我国每年仅自杀而死亡者就达20多万,有自杀倾向更是不计其数。因心理失常而越轨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可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危害社会安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正如古代哲学家西塞罗所说,“心理的疾病比起身体的疾病来说,为数更多,为害也更烈。”革命导师列宁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人的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江泽民同志曾在1991年就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观社会变化的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市场化,政治将趋于民主化、文化也将多样化,进而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选择的自由化。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将更加频繁化,各种信息迅速膨胀、传播媒介丰富多样。人们为了适应这些新的需求,生活的节奏不得不快速化。在人和人以及人与自然的竞争激烈化的同时,相互间协作又必须紧密,从而使得各种关系也日趋复杂化。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并非危言耸听。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一切必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相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来说,它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蕴涵着大量的机遇,为我们心理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舞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然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天,在一些发达国家,综合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有的出现三三三的局面。即三分之一多点的是纯粹的躯体疾病,三分之一左右的为心身疾病,还有三分之一完全是属于心理问题而求助的。
可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的期望,也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这既是人们的呼唤,也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的责任。
                                                   二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有关的研究揭示: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仅需要尽量减少外部的不良刺激,更依赖于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完善的心理服务机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需要从努力优化外部环境、积极培育心理素质、科学开展心理服务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各种心理环境的优化。比如,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创造舒适的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施加适度的心里压力。以尽量减少不良的刺激。
        由于客观的现实不会完全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往往十之八九。这就需要我们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育与训练。
在当今社会,心理素质的功能更加突出,影响也日益深远。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人遇到一点点困难、挫折,就偃旗息鼓,一蹶不振。有的人,虽然生活一帆风顺,住有洋房别墅、吃有山珍海味,甚至拥有令人羡慕的光环,却并不一定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然而,有的人虽然屡遭挫折、生活拮据、地位卑微,却最终走向成功之路。毛泽东也曾身处逆境,邓小平几起几落,张海迪饱受疾病折磨。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曾历经坎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乐观开朗、自信自强、坚毅不拔。正是依靠这些,他们才保持了健康的心态,最终化失败为成功,使痛苦变为了欢乐。
之所以在同样的挫折面前,有的人将它变成了一笔财富,使之成为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在有的人面前却成了万丈深渊。同样的情形为什么导致迥然有别的结果,很显然,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
        这里的心理素质并非都是天生,而是建立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而形成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的合金。譬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是坚强还是脆弱、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勤奋还是懒惰,等等。这些性格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幸福与命运。心理能力也不仅指认知能力,还包括心理适应的能力。例如,自我评价的能力、认知别人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协作能力、心理应变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情绪调适能力、行为自控能力,以及强大而积极的内在动力。
理论与实际都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石、智力开发的前提、身体健康的条件、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入场券、适应社会的通行证。我们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挫折、逆境面前,从容应对,才可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心理素质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劣性的刺激又客观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问题也就难以完全避免。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可能偶尔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这虽然不足为奇,但也不可等闲视之。
        由于心病需用心药医,因此,还需要社会尽快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务机制,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心理保健。使人们心中的苦恼有处诉、压力有人排、忧愁有人解、障碍有人除、心病有人医。在当今社会,心理保健服务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也不应让她仅仅作为装饰品,她已经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三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奠基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将她落到实处,需要广大的教育者将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始终,落实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注意育心、护心。
     同时,维护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全体国民的呼唤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各级政府也应该早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纳入社会管理的议事日程。各单位、各社区在开展健身活动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人们的心理保健工作。
      我们不难预见,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开展,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好,心理素质水平更高;从而将使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会多一份保障;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中华民族也才可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