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

2012年08月12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已关闭评论 阅读 1,44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
                                作者: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博士生导师  肖汉仕教授
[摘要] 人的心理保健是个系统工程,各有其职能与服务对象。理自助与互助是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基础,对于人的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及行为问题的监控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资源的开发需要发挥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作用,培养人的有关意识与能力,同时,建立必要的机制。
[关键词] 公民  自助  互助  意义  方法
 

  • 心理保健体系及各自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尚是依靠少量的心理工作者辛辛苦苦地唱着“独角戏”,其它途径开发、利用得不够,配合不力,尚未形成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协调畅通的心理服务体系。特别是大学生中心理自助与互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受助者缺乏应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心理工作者缺少力量与群众基础,导致服务者辛苦,疲于应付;受助者却置身于外,被动接受,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
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从服务对象的数量来看,可以区分为六个层次,构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金字塔。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精神病医生
→临床心理咨询师
→心理和社会工作者
→学生教育与管理者
→同伴、亲友互助
→自我帮助
 

       第一个层次是自我帮助,这是最基础的层面,其他层次的帮助都最终应该转化为自助并通过自助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每个学生树立自我培育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并且具备基本的育心及护心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成员互助,在学校指同学、同室、朋友、师生、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方面的互相帮助。主要来自非正式群体,每个人既是帮助者,也是受益者。主要从精神、心灵上的相互注意、关怀、理解、包容、尊重、支持、接纳、开导、倾听、鼓励、劝说、教育、干预等,构成同伴心理支持系统。这也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帮助机制。同时,也包括学校所建立的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组织或协会。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管理者的帮助。由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者、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等与学生相关的部门共同承担。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主要负责环境优化、规章制度理性化、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的有关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训练,并且建构良性的心理软环境,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适度的心理压力,构建有益的校园文化等。
       第四个层次由专业的心理与社会工作者承担。包括学校或单位的专职心理辅导员或社会工作者,负责提供本学校的心理方面的专业帮助,参与学校的有关活动策划组织等工作。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主动求助者或由学生辅导员、心理协会组织转介而来的对象,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专业方面的帮助。满足其心理保健、心理适应以及心理发展方面的需要,提供的是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心理训练、心理评估、心理辅导、行为引导,是大学专业的心理工作机构,肩负学校心理工作策划、组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兼职老师的督导、相关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工作业务培训与指导的职责,不能将其混同于一般的学生辅导员。
       第五层次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承担,服务的对象是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行为障碍但非精神病,以及较复杂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来访者或患者。采用的是规范的心理行为干预与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及治疗。从业者需要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和一定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第六层次的承担者为精神病医生,面向的是严重的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可见,心理工作是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心理自助与互助属于心理保健这一系统工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层面,是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奠基工程,其他服务也各有其功能,其中心理自助、心理互助、教育管理者的帮助重点在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专业的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雪中送炭;介于其间的社会心理工作者,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具有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双重效能。其心理卫生学方面的专业要求逐渐提高,逐步专业,服务对象逐步减少,服务方式方法各有特色,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宜厚此薄彼,需要加强联动与协同。
 
二、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基本要求
(一)、心理自助的基本要求
       心理自助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与实用方法,主动地接受心理训练与辅导,并有意识地结合学习、生活、交往等实践活动开展心理素质训练与心理保健,以便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并实现自我预防与调适心理行为问题。
科学而实用的心理科学知识是实现育心、护心目标的必要基础,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与心理保健活动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自我育心与护心的需要与兴趣是实现自助的内在动力,自觉、有恒的实际行动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大学生有关自助的意识、兴趣、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心理工作者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帮助: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意识。通过结合现实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以及学生的切身实际,联系其实际的经验与教训,使其体验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价值、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便让其树立或强化科学的育心及护心的意识,去掉不必要的“病耻感”。
      二是树立信心,激发动力。让其明白,自己就是自己的心理保健师与随身的心理“医生”,人人都有潜在的心理保健、心理适应与心理发展的潜能。通过科学而实用的教育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育心、护心中的应有的作用与责任,体验到“我需要”、“我愿意”、“我乐于”、“我应该”育心、护心的内在动力。
       三是指导自助、培养能力。传授必需的心理科学常识和行之有效的训练及保健方法,要因需施教,避免学科化、理论化、知识化。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培养哪些心理素质,了解哪些心理状态是不正常的;应该怎样训练、怎样测评、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怎样寻求帮助;帮助其学会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有益的心理网站,理想的测评工具,适当的宣泄方式,合适的求助对象,适宜的求助方法。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需要自我帮助时,能够胸有成竹,理性应对。
(二)心理互助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心理互助主要是同学、同室、临桌、朋友之间,在心理上相互提供积极的帮助及干预。比如:同学之间平时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包容、接纳、倾听、鼓励、支持、劝导;特别是对遭遇困难、陷入逆境的同学的安慰、同情、支持、鼓励;对处于失恋等迷茫矛盾阶段的同伴的开导、启发、引导;对同学的不良心理反应与不当表现的及时察觉、注意、提醒、劝说、督促、制止、干预、转介。这些既可以在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也可体现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它的实施需要建立在自愿、科学的基础之上。
       一方面要调动个体自觉参与心理帮助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与团体辅导讲座、活动参与体验,激发全体学生的助人意识与兴趣,养成心中有他人、关注他人心理状态,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习惯。积极参加积极有益的非正式群体,在与人交往时注意尊重、宽容、理解、悦纳、倾听,从中体会到心理上助人的成就感、自豪感、快乐感、有趣感。看到助人与利己的内在联系。先从自己做起,无论是在正式的学校、班级、寝室,还是在各类朋友圈里,注意进行心理上助人的投资,以便在自己需要心理帮助时获得回报。根据人际交往的等价交换和增殖原则,这是利人也利己的善举,也是聪明人的选择。
        另一方面,培养骨干、健全心理帮助的志愿者队伍。在全体参与的基础上,为避免心理互助的被动、盲目,提高其科学性与实效性,有必要培养学生心理帮助志愿者,让其成为学生身边的老师、老师心理工作的助手。
                          
  大学心理志愿者组织的建构程序
      学校社会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建构、管理及完善,需要经过以下环节: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招募有志之士。
       需要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讲座、校园媒体发动等手段,宣传从心理上帮助他人的意义、可能性及各层次心理志愿工作者的要求,使学生看到助人的价值,产生兴趣,激发热情。宜通过公开招聘,自动申请,为有志者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
第二阶段,考察选拔,选择适合之士。
       由于心理工作触及人的心灵,对服务者有特殊的素质要求。需要从心理服务的独特需要出发,慎重选择。将那些真正乐于助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有耐心、有热情、有责任感,人缘好、美誉度高、善解人意,能保守受助者的隐私秘密的学生或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选拔出来。防止以窥探他人隐私、控制他人等动机不纯者以及自身心理不健康者进入。
第三阶段,组建队伍,建立正式机构
      为了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学生之中的心理服务网络,设立寝室、班级、年级、院校级共四级心理志愿者队伍。寝室心理信息员主要是发现同学的心理需要与异常表现,尽力给予帮助或向班级心理委员及辅导老师转介。班级是学生心理互助的重点,由于有些问题具有性别差异,宜设男女生心理委员各一名,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一是反映同学心理方面的意愿、心声、需求、建议;二是察觉同学的心理行为问题并尽力帮助;三是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问题及时转介给辅导员或学校心理老师;四是配合老师开展有关的心理调查、组织心理训练与辅导活动等。年级心理委员主要是调查了解本年级不同时期、阶段同学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共同需要,及时反映,争取老师和学校有关方面的支持。学校宜成立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学校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是在心理老师或有关部门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组织。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寝室、班级、年级心理骨干的培训、交流活动;二是配合专职心理老师策划、组织全校性心理训练与心理保健及宣传活动。
      学校对于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的宗旨、目的、要求,让全体学生了解、接受、配合,并加强督导,明确其角色,避免被误作打小报告、告密者;避免形式化、官僚化。
第四阶段,培训指导,成为有能之士
      大学生对于心理服务工作可能存在热情有余,能力不足,规范不懂,要求不明。这些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给予培训、指导。一方面让学生明确热情、通情、真诚、尊重、平等、保密,以及不能乱贴标签、随意下结论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任务,传授一些基本常识,比如,人际交往、交谈劝说以及观察、倾听、移情处理的技巧,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识别、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策略、转介方法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压力,结合其年龄特点,对其要求不宜过高,培训内容突出可行、实用的特点。避免将其他层次的心理工作的责任转移给学生。可以对全体志愿者进行分层的短期培训,个别指导,跟踪督导,相互交流来逐步提高。
第五阶段,适时激励,成为有趣之士
      由于心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心理助人者往往得投入大量的热情,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带着善良的帮助同伴的动机,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兴趣与热情。需要学生对此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挫折。一时助人容易,长期坚持却很难。要想使学生的善举持之以恒,需要从各方面给予及时的激励以强化巩固,逐渐转化为自觉的习惯。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要确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问心无愧的理性观念,避免责任独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注意在助人过程中体验其成功、喜悦、乐趣、自豪等正性情绪情感,真正体验到助人之乐,以实现自我激励。另一方面,需要从外部给予应有的激励与强化,包括来自受助者的感激之情与积极的反馈及合理的精神回报;老师的鼓励、支持、指导以及在对学生的德行评估中纳入有关指标或内容。使其善良的助人行为得到正性强化、巩固、提高,进而激发出乐于持续的内在动力。
总之,学生的心理的自助与互助是高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心理服务途径可以互补,但不可相互代替。在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离不开心理老师的具体指导,重在自助与助人意识的培养与实用方法的指导。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