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无独有偶,江苏盐城市区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也竟然自杀身亡。教师的心理问题引起到我们社会的关注。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对某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我们教师面对的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学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 。
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开展,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决定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面对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不断拉大差距的社会分配体制和日益松动的人事管理体制,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学校管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涉及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日趋激烈的公开竞争,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质要求。
其次,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教师地位依然太低,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而且,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教师无法适应教育,身心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最后,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为人师表的角色,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本来也是一名普通的人,而不是机器,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升学率,在无形的压力中焦虑不安。据报载,某市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连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据业内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素”并发所致!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位因体罚学生而被学校开除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因失去这份工作而懊丧,反而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他说:“我心里终于可以解脱了,我不用再承受社会给予我那么大的重压了,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今后的教师,必须面对选择、学会在竞争中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以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顺利地完成多种角色的转换。在不同角色期待出现冲突时,应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中种种不健康的表现对学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深刻反思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距离理想要求是否存在差距,对存在的差距应如何尽快地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抗挫折能力,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对策,减轻自身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受到每一位教师的关注。
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易激易怒,反应不够灵活;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孤独、无助乃至绝望。
教师心理问题的疏导刻不容缓,让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
——共同营造轻松、愉悦、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教师的心理问题世机上就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具体反映。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项目和继续教育的内容,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如,在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内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为老师缓解压力。协助教师队伍进行心理评估,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实行教师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定期不定期地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同时举办一些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和培训辅导,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抗挫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有的放矢,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想方设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等。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研究;创设良好教学工作条件。注意锻炼一个强健的体魄,解生活压力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懂得面对压力和挫折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与对策,同时要让他们学会一些合理的自我调节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调控的水平。
让我们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入手,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