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义勋

2014年02月25日 健心人士 刘义勋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9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刘义勋,男,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 年整,从外语教学到数学教学,从教学实践到教育管理,从教育管理到教育科研,撰写了外语、数学、心育等方面的论文和案例200多篇,分别在邵东教育网、《邵阳教育》、《湖南教育》、《中学英语园地》、《中学生数学》、科教新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权威媒体公开发表,被广为转载收藏。他应邀参加了英语辅导丛书、新课程丛书、心理学丛书的编写,全国公开发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被评为邵东县新长征突击手、邵阳市优秀团干、湖南省优秀教师。

    2005年至今担任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主管全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他在杨桥镇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被评为邵阳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获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心育创造奇迹,    杨桥作为邵东县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乡镇,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获得全县最高奖,取得教学质量与教育科研的双丰收,令人叹服。

     期间他编辑的内部刊物《杨桥心育园地》,后升格为《邵东心育之窗》,已经出版16期,深受全县师生喜爱。他被评为邵东县心育工作室首席名师、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马前卒”。

           
        岁月如诗


             ——写在人生49周岁(奔五)、从教30周年之际

         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  刘义勋



 “第二个雷锋同志”
   
1982年7月,我以班级第一、数学特优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邵东,被分配到县内三大贫困乡之一的双凤乡,乡联校再把我分配到全乡最偏远的学校之一曹家学校。这是一所极其简陋的戴帽中学(可惜那时我没有相机,否则其图片将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我向学校报到时跟校长开了一个玩笑,我说我是第二个雷锋,以后您会发现我与雷锋同志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曹家学校是我的“革命老区”,是我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用我所长,安排我担任初中毕业班的数学教学,我非常高兴,立即报名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考试,名列仙槎桥区的第一名。在数学世界里,没有强权的傲慢,一切都是那么公平、公正、理性、美好。我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和个人的荣辱得失,如鱼得水,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

我自比雷锋,实际上是有感而发。雷锋同志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我是1963年8月(农历)出生的,从时间上看,我仿佛是“第二个雷锋同志”。雷锋同志生在旧社会,深受剥削和压迫,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是新中国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他无比感谢党,相信党,愿意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党。他工作努力,不讲价钱,不求回报,对待弱势群体像亲人般温暖。这其实是一个普通无产者可以理解的朴素情感。我出生于平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我是靠国家奖学金完成师范学业的。我并不十分高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改变那些像我一样的农家子弟的命运。到曹家学校这样偏僻艰苦的山区学校任教,虽然不是我的主动选择,但我并不后悔。



外语教学的酸甜苦辣

    我在曹家学校只工作了一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班。正当我准备向数学发起新一轮攻坚战时,双凤中学一场人事变动打乱了我的既定计划,改变了我的主攻方向,时间达八年之久。

早在1983年上期,双凤中学外语骨干教师李山民老师中途外调,领导先后找了两位教师替代他的岗位,全部打了“拱手”。山区学校本来就缺外语教师,现在骨干教师一走,外语教学面临瘫痪,学校领导急得团团转。1983年下期,万般无奈之下,联校领导找到我,要我改教外语。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数学是我的特长,而我们在中师学习时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外语课程。然而领导火烧眉毛痛,病急乱投医:一句话,数学教师我们还有办法调整,外语教师已经别无选择,你就边教边学吧!

既然推不掉,一切只得从零开始。好在那时候我还年轻,不满20岁。我自费从湖南广播电台邮购了曾自立主编的英语广播教材和听力磁带,又买来上海产的“美乐”牌收音机,跟着收音机学英语。我当时的月工资只有34.5元,除了吃饭,我几乎把全部工资用于购买外语学习设备和资料。当时湖南电视台每天下午6:00播出英语教学节目,但整个学校没有一台电视机,我只好跑到学校附近的乡卫生院,经院长特许,我一个人在那里安静地学习,没有任何干扰。

第一学期结束,全乡实行统考。我任教的四个班的英语成绩在全乡遥遥领先,分别获得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第一、二名。消息传出,成为当年双凤的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一个毫无英语基础的教师超负荷工作,担任不同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第一次统考就大获全胜,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英语专业的教师。领导喜出望外,指定我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专门把关毕业班英语教学。

    我连续担任毕业班外语教学七年。说来奇怪,那些英语盲到了我的班上,都成了英语学习的积极分子,那些英语尖子更变成了英语迷,毕业会考全区排名,我所教的两个班常常囊括全区的第一、二名,而且要与第三名拉开很大差距。双凤乡作为一个山区贫困乡,综合质量在仙槎桥区处于后列,但英语教学一枝独秀,连续七年名列全区第一,获得七连冠。

英语教学之余,我把自己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写成论文,向省内外专业刊物投稿,往往一投即中。当我拿着自己在英语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英语语法论文到县教育局登记时,县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朱宏荣老师非常高兴,称赞我是全县英语教师中(包括高中英语教师在内)第一个在国家级英语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的教师。国内知名英语教授生铁邀请我参加了由他主编的英语辅导丛书的编写,并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本省《初中生》杂志英语责编也特地向我发出约稿函。我本是一名数学教师,偶然涉足外语教学,阴差阳错成为了邵东外语学会的一名会员,并代表邵东外语学会赴娄底地区进行友好交流,至今回想起来,恍如梦中。

双凤的老师非常纯朴,特别是老一辈的李一心、李丁地、李云桃等老师,对于我在外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欣赏。那时每年年终评比,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教师开会,每个教师都要在会上当众宣读自己的年度总结,然后当场投票,当场计票,选举产生先进个人。但不管你的总结写得多么漂亮,老师们看重的仍然是教学实际效果。我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被团县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八十年代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在开展学习师德模范覃申媛(石门县山区小学教师)的活动,在全乡教师大会上,乡联校领导心直口快,提出了“远学覃申媛,近学刘义勋”的口号。1989年,学校领导突然要我赶写一份所谓优秀教师的材料。我匆忙交稿后一直没有接到通知。直到教师节那天,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会议开始后组织者根据空位上的名字发现我没有到会,然后紧急电话通知下来,等我从双凤赶到会场时,会议已经接近尾声。到会场上我才知道自己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被安排在第一排的第6个座位上。那年我25岁,是当年最年轻的省级优秀教师。



数学教学的矢志不渝

    外语教学的成功,并没有冲昏我的头脑,我反而越来越清醒。我始终不忘数学本行,把数学教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数学教师遇到争议问题没有结果时,常常喜欢征求我这个“外语教师”的“权威意见”,数学教师遇到疑难问题不得其解时不是找其他数学教师商量而宁愿与我这个“外语教师”探讨。

    1984年湖南省首次自考,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数学专业,开考两科,我是全县数学专业唯一一个双科合格的学员。1985年湖南师大函授班招生,我参加中南五省统一入学考试,又以邵阳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数学函授班。高等数学难度大,那时函授学习管理非常严格,主要科目的考试全部实行全省交换监考,统一评估排队。不少学员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而我与数学似乎心有灵犀,所有考试均一次性通过,无任何补考记录,其中空间解析几何获得免试资格,高等代数以全班最高分通过,微积分以满分结业,自我戏称是“数学王国失散在民间的一颗珠子”。昔日木兰替父从军,谁知木兰是女郎,数学学习三年,谁也没有想到我原来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外语教师”。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始终坚信,我的数学特长总有用得着的时候、用得着的地方。果然,1991年下半年,喜从天降,我和妻子带着刚满一岁的小孩从双凤乡调回到故乡仙槎桥镇。仙槎桥镇中学是我的母校,游子归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根据工作需要,学校要求我改教数学。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我不仅满口答应,而且底气十足,主动要求学校把最差的班级交给我,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学校最后交给我两个初二班级,一个班是某代课教师留下的,数学成绩名列全区倒数第三名(全区同年级共26个班),另一个班是某老教师留下的,虽不是倒数几名,但学生不买老师的账,越学越死,气煞老夫,愤而要求改接初一新生班去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起死回生才不负领导信任。待到初三毕业,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均大幅上升,其中原代课教师所教班级进步最快,从全区倒数第三名上升到全区顺数第三名,两年上升了二十多个名次。同时我的数学论文也在本省《初中生》杂志公开发表。

     数学教学一炮打响后,1993年下半年,区、镇联校主要领导一齐找上门来,要我出任学校教导主任。那时,仙槎桥镇中学虽然号称区属重点中学,但教学质量非常落后,不仅在全县、全区处于后列,即使在本镇内,都不及戴帽中学青山学校,政府和老百姓都很不满意,学校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郁闷。说实话,教导主任是个苦差使。在仙槎桥,校长手握人财大权,想当的人排成长队,而教导主任比牛还累,明智的人往往敬而远之。年轻人当过一两年教导主任后,如果升迁无望,打死也不愿再干。但士为知己者死,面对领导的重托,我没有假意推辞,只是向领导提出唯一的一个要求:我担任中学教导主任后请允许我继续从事我的数学教学。领导当然满口答应。我在中学教导主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并且年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有人说我傻,比雷锋还要傻,但我的傻里傻气换来的是个人数学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双丰收。

    仅仅一年时间,仙槎桥镇中学便彻底摘掉落后帽子,综合质量跃居全区第一名,全校师生扬眉吐气,喜气洋洋。1994年,区委、区政府专门到学校召开了庆功大会。此后,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长盛不衰,到2000年为止,仙槎桥镇中学教学综合质量获得老区新镇七连冠,全县第六名。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被省教委、省体委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这里,我光荣入党,并被评为县优秀党员。

    个人数学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节节胜利,等待我的不是升迁,而是更艰巨的任务。2000年下半年,我被调入新建的仙槎桥镇第三中学,继续担任教导主任,兼任初三尖子班(历史原因形成)的数学教学。当时的仙槎桥镇第三中学学风不好,教学质量排名全县倒数第九,但老师们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信心,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教学质量直线上升,2001年学校教学质量赶上仙槎桥镇中学,2002年全面超过仙中进入全县先进行列,被教育局评为县A类示范初中。在检查示范学校资料时,县教育局领导好像发现新大陆,第一次认识了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财务后勤的“四化”探索

    2002年暑假,乡镇联校领导班子换届,组织上安排我到砂石镇联校,分管全镇中小学财务后勤工作。我一直战斗在教学一线,平时很少过问财务后勤工作,但领导有意安排我分管财务后勤,既是工作需要,更是对我考验和锻炼。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我们邵东有一句俗话,叫做“鬼脑壳是人雕的”。我想我既然能够攻克高等数学的难关,也一定能够弄通财务管理的奥秘。

    “新官上任三把火。”凭着县教育局计财股领导交给我的一本财务培训资料和我对财务工作的理解,我快速进入角色,一个月内实现工作平稳过渡,完成与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核算,并转化为借贷式账目。第二个月即根据县教育局财务规定和本镇实际,参照外乡镇成功经验,整章建制,出台一系列财务工作规程,对学校财务人员举办财务讲座,并下校指导工作。第三个月我在全镇中小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财务后勤工作的“四化”目标: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电子化,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财务后勤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而不是凌驾于教学工作之上。如果把学校工作比作一场篮球赛,教学工作相当于前锋,财务后勤相当于后卫,作为后卫要少出风头,多抓篮板球,为前锋进攻创造机会。财务后勤工作人员要甘当无名英雄,自觉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实际上,财务工作并不神秘。不到一年,我便三证齐全,通过全省统一考试,获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和统计证。不到两年全镇财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建立了全镇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记账方式由人工记账过渡到电子记账。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一举多得。

    2004年,为检验新的财务体制运转是否正常科学,我组织各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几十人对财务核算中心的账务进行了全面集中审核,一丝不苟,满意率达百分之百,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对财务核算中心的信心,县教育局通过《教育快讯》刊物对砂石镇学校财务工作的有益探索予以肯定。我连续获县嘉奖,镇教育工会换届选举时,我以满票的支持率当选镇教育工会主席。



教育科研的潜心耕耘

    我在砂石镇中心学校只工作了两年半。2004年底,县教育局一纸调令,将我调至杨桥镇中心学校,分管全镇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杨桥教师总体上爱岗敬业,但师资严重老化,创新乏力。作为教育管理者,从教师中来,又要超出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指挥教学,引领前进方向。我从石子塘中学的一个偶发案例入手,因势利导,统一思想,在全镇中小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受到省市县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的重视和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学生报、科教新报、《湖南教育》刊物、《邵阳教育》杂志、邵东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的关注,被列入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被评为邵阳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获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县教育局以杨桥镇为中心,成立了邵东心育名师工作室,是邵东县唯一一个落户农村乡镇的名师工作室。我被评为邵东县首席心育名师、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应邀到省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丛书、积极心理学丛书的编写。

    我们创办了《杨桥心育园地》内部刊物,专门指导全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心育知识和心育技能培训,大张旗鼓地对学生开展心育标兵的评选,定期举行心育活动课比赛、心育案例和心育论文比赛,每年五月份在全镇评选心育先进个人和优秀心育辅导教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无形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2006年,我将我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题目是:《困难压顶疑无路,迎难而上又一村》,首先在《杨桥心育园地》内部刊物发表,然后向中国教育报投稿,却迟迟不见刊登,我以为稿件被编辑否决了。此后单位派我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学习了两个月,待我回到单位,通过百度搜索,发现我的这篇文章早已在中国教育报《心理》专栏发表。作为中国教育报的精华文章,国内主要教育网站、众多校园网站纷纷转载。我特意到杨塘中学,才找到中国教育报的纸质原文。

    在杨桥,我对数学仍情有独钟、痴心不改。2009年我向邵阳市教科院申报了一个数学与心育相结合的教育科研课题,题目是《初中生数学思维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研究》。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在数学领域有不少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正常初中生数学思维活跃,如果一旦产生心理障碍,必须及时疏导,并建立预防机制。这个课题吸引了全镇初中数学教师,大家纷纷参与课题研究,许多外地教师和专家也对这一课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效果立竿见影,杨桥镇的数学科成绩由2009年的全县第五名连上四个台阶,上升到2010年的全县第一名,令人不胜感慨。另一方面,课题研究锻炼了数学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数学素养。老师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数学课题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作为课题主持人,我的数学课题论文在权威数学刊物《中学生数学》头版发表,在《湖南教育》数学版发表时均加注了编者按,被数学爱好者广为收藏。

    更可喜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自2005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杨桥镇作为邵东一个农村乡镇,已连续七年获得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的最高奖——一等奖。媒体盛赞杨桥是“新时期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一个奇迹。”

    教育教学工作永无止境,人民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要生命不息,就要战斗不止,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书写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七律  从教30周年抒怀

——仿主席《长征》律诗而作



从教不怕学校偏,

雾露霜雪只等闲。

英语教学创纪录,

数学攻坚出奇观。



常规管理作规范,

教育科研红花艳。

更喜杨桥心育浪,

三千学子尽开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