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理老师袁芳荷的成长之路

2016年04月14日 心理教育 心理老师袁芳荷的成长之路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7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肖汉仕转载自湖南教育网朱张渡口:唐添翼老师主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

        作者:袁芳荷,中国全民健心网讲师团专家、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个人简介】
  袁芳荷,女,34岁。200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07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资兴市立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湖南省国培专家,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副站长,中国全民健心网讲师团专家,资兴市教师巡回心理辅导主讲专家,先后给全市55所学校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最初的梦想】

  我是一个内心体验丰富,敏感、多疑之人,与生俱来的特质让我常常处于矛盾煎熬之中。情绪的压力在青春末期达到高峰,高考之后学习心理学专业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真正唤起我对自身问题探讨兴趣的是一本书和一个人。一是罗素的《哲学的问题》,很薄的一本小书,我读了很多天,每天早上我独自一人在空荡的教室里逐字逐句的读,第一次深刻的思考人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在那时,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孤独地躺在大学校园里一个空旷的草地上,望着广阔的天空和那一轮更久不变的红日,我泪流满面。那一刻突然明白,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是如此渺小,地球不会因为某人的离去而停止转动,但生命对于个体而言只有一次,我应该让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不必纠结于一些情绪小问题。从那时开始我明白唯有智慧的思考和通透的人生价值观才能拯救灵魂;心理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要想明白人的心理必需要做哲学的探讨,否则,只是停在表面,找不到根本。

  罗素的《哲学的问题》过于抽象,加之是国外翻译过来的,读起来有点费力。让我把哲学思考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的是周国平的散文。我的整个青年期都是在周国平的散文陪伴下度过的。从早期的《人与永恒》、《尼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守望的距离》等到近期的《各自的朝圣路》、《生命的品质》,我是他忠实的粉丝。很多生活中的纠结正是在周国平的文字启迪下逐步化解。这种哲学式的思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帮你认清事实的本质,所以我坚信最好的辅导就是看清楚事实。

  而让我对心理咨询产生兴趣的是发生在大二的一件事情。那年,寝室里头七个姑娘在我的率领下,成立了北斗七星聊天室,在湘潭各大高校发放宣传海报,旨在打造一个大学生电话心理咨询的平台。初次尝试,最大的收获是接触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对于一群跃跃欲试的青年来说,这是何等的兴奋。我人生中的第一篇案例分析就是那时完成的,我揣着书稿,切生生地跟随着当时的心理咨询学老师,从主教追到明湖,最终鼓足勇气将书稿交到老师手里。结果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把我的案例当做教学材料来分析。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从那之后,我对心理咨询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这位不苟言笑的老师产生了无限的亲近感。

  大三那年,学校开设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后就是试教评课,这个过程让我很享受,突然发现自己很适合做这个事情。毕业论文《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似乎给今后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那年,选择的机会很多,毕业那会我对未来的职业取向很清晰――做一名中学心理教师。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从事的职业是自己喜爱的,也是自己擅长的。这是人生一大幸事,如若不读大学,我是断然不能如此顺利的找到所爱。

【牛刀小试,默然相爱】

  2005年8月26日,在父亲的陪同下,我踏入了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广东省始兴县始兴中学。始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山青水秀,民风纯朴。也是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深深地迷恋上了学校心理教育。

  当时学校除了安排我做心理辅导和上心理课之外还让我担任一个重点班的副班主任。这样的安排让我有广泛的机会与学生接触,同时也能发挥专业所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那时我对班上的同学提出写周记的要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师生沟通的目的。周记让初为人师的我找到了一个快速通往学生心灵的通道。那一年我坚持每天找学生进行个别聊天,也因此收集了大量的高中生心理案例。对于学校层面的心理教育,当时就是觉得开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就ok了。  很快一个简单实用的心理咨询室在我的精心布置下开始运行了,当时,心理咨询室是直接归主管德育的校长管,所以我的地位一开始就很高。只是工资特别可怜――880元,在所有老师中是最低的。但工作上带来的成就感,加之不食人间烟火的年龄,让我乐在其中。

  最让我享受的是上心理课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心理课堂就应该是师生情感体验与交流的空间。那时候,为了上好一堂课,我可以一个周末都耗在备课上,可以在课堂上赤裸裸地剖析自己,课件改了一遍又一遍。我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新意,交织着感动和欢乐。我常常在学生的期待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感。

  那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

  作为一名心理课程教师,你首先应该给心理课做定位。我很庆幸,一开始就把它定为活动体验课。我常拿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做比较,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仅仅了解一些知识是不够的,你得去实践,比如运动起来,否则对身体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心理健康同样如此,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你得在课堂上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这样才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比如,你若想让学生积极地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你告诉对方要学会找优点,这样的说教没作用。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当场写出来,一条条举例说明,或者发动班上同学集团对他红色轰炸,让对方产生“我真的很不错”的体验。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心理活动课可以不拘一格,它的设计需建立在对学生心理了解的基础之上,以故事、游戏为主要载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尽情参与,用心体验,充分分享。那么心理老师在其中扮演的是总导演,他决定着整个剧情的发展。有时为了剧情,你还得扮演演员,适当的自我开放。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需一步步策划好。这比仅仅传授知识难多了!既要求老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比如对学生心理发展要较好的把控;又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上好一堂心理课实属不易!

【坚守四年,茁壮成长】

  2006年8月,我从广东始兴中学来到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当时该校还在衡阳市八中的旗下,戴着无限的光辉,所以能进入该校倍感荣耀。学校安排我上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负责心理辅导。

  让我最苦的是,一周有将近20节课,一天下来,十分疲惫。加之从高中到初中,很不适应,一段很长的时间我都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除了应付好每天的几节课外,为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价值,我还得变了法子在心理咨询方面搞创新。现在想来,我也没什么创新,基本上是沿袭前任心理教师的一些做法。当时邹桂兰是高中部的心理老师,我一有困惑就去找她,因为她在我的岗位上呆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组建心理咨询兼职老师团队、开展主题征文活动等。

  这四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带了四批心理实习生。衡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到第四届的心理专业学生就是跟着我做专业实习。每一届多的有三十多人,少的有十多人,每年都有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学校实习。为了当好引路人,我很用心地去听他们上每一堂课,很用心地评课、指导。在心理咨询方面,也会做一些案例探讨。这无形中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个指导者,我必须比他们思考得更多,刚开始时,我倍感压力,几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在评课说课方面已经有很大提高。在心理教育活动上,我开始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比如创办《心海导航》报刊,心理主题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心理健康教育展等。

  当时学校的校报《成章苑》开辟了一个心理专栏。每期主编都得向我约稿。这可苦煞了我这个高考语文都不及格的理科生。每个月一篇,坚持了四年。每篇文章,主编都得和我逐字逐句地对稿。渐渐地我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也能沉下心去写些东西。四年下来我累计发表了几十篇文章,现在读来,有的比较青涩,有的完全是照搬别人的观点,但这无不是我成长的足迹,为后来我痴迷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和家庭教育小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有个心理机构聘请我去做兼职心理咨询师,于是有机会以商业的模式做个别辅导。与学校辅导比较,收费辅导确实效果要好很多,双方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各尽所能,再加上所接触的辅导对象都是高中生和成年人,自我觉知能力较初中生强,所以第一次从心理辅导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要影响一个人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我对问题的解决模式基本上拘泥于问题本身,一来来访学生较多,没有过多时间去探讨根源,二来是免费咨询,真心不想花太多精力。现在想来那时的这些消极想法,让我沉不下心去研究个案,后来都有点厌倦做辅导,索性直接安排兼职老师做了。

【在危机中成长,在改变中蜕变】

  2010年,因为家庭原因,我回到家乡,就职于我的高中母校资兴市立中学。这是一所省示范性重点高中。刚来时,我是以临时工的身份招进来的,当地教育局没有指标招考。那时一心想着能参加考试解决身份问题,同时也尽量地表现自己,让领导觉得自己优秀。

  很快我发现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偌大一个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高考指挥棒下,成绩最重要,其他都靠边站。当时我就想不管怎样,先把心理咨询室成立再说。校长很支持我的工作,当即在图书馆安排了一间空办公室,设立心理咨询室归政务处管理,并建议我兼职做政务处的女生干事,让我管理女生,时不时到寝室去查寝。经过再三思考,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很不妥,把心育和德育混为一谈,不利于做心理工作,试想学生会找一个板着脸查寝的老师谈心里话吗?心理老师应该保持其专业性,不可糟蹋了形象。同时把这个机构设立为“心理咨询室”过于狭隘。我要做的是针对全体师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而不仅仅是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辅导和咨询。当时,我把这些想法和校长交流了一番,校长很开明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当即按我的意思决定把心理咨询室改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直接由校长亲自主管。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在图书馆又分配了三个房子给我,分别建立了预约接待室、宣泄室和团体辅导室,加上之前的心理咨询室,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算有模有样了。

  校长的支持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觉得不做点事情出来,怎么对得住他。虽然当时也工作五年了,但之前的工作都是基于心理课堂上的。没有了心理课堂,让我六神无主,虽然我尝试着建议开课,很快发现行不通。我只能以另外的方式去开展心理教育。

  一方面觉得要做点事情出来回报校长的支持,另一方面感到有强烈的危机感,因为毕竟是临时工,做不好可以随时解聘。所以我不得不开动脑筋去证明自己。我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贴满了心理咨询的宣传海报;经常主动给各年级做讲座;高调地成立了心理协会;大张旗鼓的进行心理委员培训;轰轰烈烈地举办了心理主题演讲赛、心理剧比赛、主题征文赛等。把心理教育工作做到了明处,大家都看得到,也很好看。这样做的结果是领导很喜欢,学生很乐于参与,老师感到耳目一新。很快经过公开招考我成功入编,虽然几经周折。这期间为了应付考试,我坚持了两年时间看专业书籍。把大学学过的东西,还有学校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很认真的研读了。也正是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让我在工作五年之后,还可以继续保持激情。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学习很被动,动机是应付考试,却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成长。

  工作问题解决后,心理开始松懈下来,于是就思考,我之前做过的这些事情意义在哪?到底是我需要还是学生需要?把心理教育工作做得很好看、很热闹,其实不难,关键是它起到效果没有?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成长没有?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冷静地去看我要做的事情。从2012年12月起,我一直坚持在做一份学校心理教育的小报《心旅》,一个月两期,前面的十多期基本从网络上找文章,后来我试着自己写些文章,发现也比较受师生的欢迎。于是我坚持去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其实就是搭建了一个心理老师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随着心理辅导经验的积累,我越发觉得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对问题父母。单纯对孩子的辅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好比一个水池的鱼生病了,如果单纯地把鱼捞出来治疗,不对它生活的水池进行改善,即便是鱼治好了,如果放回到原来的水池,很快又会恢复原样。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落脚点在家庭辅导上,只有和父母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孩子。

  于是在长久的酝酿之后,我创办了资兴市立中学第一份家庭教育小报《好父母》,旨在建立一个心理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用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家庭教育,让更多迷茫的家长找到方向,最终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同时我也希望它成为亲子沟通的一个平台,把孩子和父母链接起来。发行几期后,发现影响很大,很多家长很乐意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启发。我坚持每期都有自己的原创文章,包括在家庭教育上的感悟以及对优秀家长的专访报道。家长的反馈给了我极大鼓舞,这份工作纯粹是我自发去做,学校没有任何补贴,有商家看好我的报纸提出要赞助,这无形中也给了我无限力量。接下来,我希望成立自己的团队,将基于学校心理辅导层面的家庭教育事业做得更深入,更具有实效性。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现在,在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时,我会多一些思考。这个活动学生能获得什么?是学生需要还是我需要?我要以何种方式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产生体验,获得成长?当我带着这些问题去做心理教育时,我的内心是很安定的,因为很明白我要将学生带到什么地方。比如去年我组织心理协会开展了“21天不抱怨”的活动,这个活动师生参与度很高,坚持了近3个月的时间,很多师生从中受益匪浅,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把心理教育做得很热闹,是浅层次的要求,把它做到师生心里,让师生获得成长,那就要真功夫了。

【在机遇中突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3年3月,受资兴市教育局之托,在当地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开始了将近三年的教师心理巡回辅导。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全市五十多所学校展现自己,这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极大肯定。我负责的是活动部分,从教师价值观的探讨到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思考,我与教师们都有深刻的交流。近三年的巡回辅导,我获得最大的收获是自信。因为活动课是不拘一格的,会面临很多突发事件,这极大地考验了我的临场应变、问题解决、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可以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同时也可以担任活动的导演,不管在哪个场合发言都不慌不忙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比较靓丽的一笔,尽管在期间我也痛苦地挣扎过,风雨过后,确有见到彩虹般的愉悦心情。

  也正因为这样的高峰体验,让我更加坚定了人生的选择。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拿的是全校最低层次的工资。做的是人类最高贵的灵魂工作。我们靠什么去支撑自己的梦想?周国平说所谓幸福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以此来养活自己及家人。很多心理老师感到壤中羞涩,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创造自己想要的经济价值,全靠干瘪的梦想在支撑着自己。显然是不幸福的。如何让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其实很多同行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当然也包括物质方面的。我认为心理老师应该打开自己的格局,多一点社会责任感,让自己去影响更多的人。格局的大小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思维,一个优秀的人,会有人为你的才华买单。

  我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工作十年后,不忘初心。所谓优秀心理教师必定是幸福的教师,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家庭、工作都要有较高的满意度。因而他必定是一个善思考的哲学家,一个能点亮他人的智者。我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