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03月02日 心理教育 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9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长沙市第二十中学 欧阳林杰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推荐
     在人们日益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今天,作为我们政治老师更应注重学生心身健康的培育。因为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且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内容就是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和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并消除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非常有利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与之相比的。那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呢?
一、教师的心理要健康
     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在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学会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必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直接受其教师本身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长期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而师生关系是校园中重要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领导方式。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们,把尊重、信任、理解给他们,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勇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善于控制自身情绪;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把爱心给他们,多与他们交谈,要让他们乐于见你、接近你。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他们才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热爱,才能处理好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和善宽容、豁达大度,往往会成为学生现在及将来人际交往的模式。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及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成长。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本身蕴涵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中许多显性和隐形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一个人的健康心理主要是通过言行体现出来的,而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生动形象、富含哲理、充满情感的故事组成的。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例如:在讲科学家法拉第故事时的“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的”例子、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事例等等。都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中,可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观点,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看待学习中的困;在讲“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时,可以利用《宪法》的规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培养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可以通过对我国当前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的了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艺术,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统一合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在教学方法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合理运用。如:运用角色参入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角色参入法,即教师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它可以将师生双方的距离拉近,使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上课时教师常可用“我读书时也是这样的”、“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假如我是你……”、“如果我们……”等语言。通过这些语言的运用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同样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加强直观教学。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这些情感又能起到烘托情境的作用。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幻灯、影视等教学手段,将不能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情景再现出来,通过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情感的升华。
五、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一般来说,肯定性评价更能使学生感到愉快、自豪、欣喜,否定性评价则更易使学生感到沮丧、焦虑和羞耻。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这两种评价手段都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批评和惩罚易使学生形成自卑、胆怯、缺乏主见等人格缺陷,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而给予学生肯定并予以激励的话效果完全不同,现代心理学许多实验证明: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效果大不相同。经过激励的行为表现得主动自觉,富有效果,而未经激励的行为就显得消极被动,效果也差。所以教师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用激励法。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家长或教师若要毁掉一个学生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每天对他说一遍“你真笨”或“你真坏”,这样会使学生在形成自我意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笨”或“坏”的状态。久而久之后将这种感觉正常化,进而变成一个真正的“笨”或“坏”的学生。可见,错误的评价用语将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负效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仅采用分数的评价标准,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即对学生的考查不再依据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从中获得的体验。因此,无论是从教学过程还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教师都应坚持肯定性评价为主,坚持激励性原则为主。这样的评价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德育课程,在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政治老师更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利用学科优势,培育心身理健康且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