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谭松竹 工作单位:韶山市姜堰希望学校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推荐
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健康的心理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既教人也育人的目的,我觉得师爱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基石,教材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地,创设条件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如果我们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而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那么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教育也真正实现了既教人也育人的目的。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师爱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基石。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了积极的、互相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不存在了。并且,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爱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缓解他们的压力,减轻了心理负担,学生就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也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增多,现在的农村,大多数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与孩子见上一面,大多的留守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这些学生因得不到健全的关爱,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嫉妒、焦虑等不良心理,出现一点差错就泄气不前,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学习心理负担。尤其现在的农村中学,家长的意识和素质都不高,加上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农村中学生中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时,如果教师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消极心理,学生就能减轻压力,产生积极心理。我班中有一个学生从小父母离异,家中经济拮据,因而形成了胆小、自卑的性格,遇到一点小事就泄气,学习一直上不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课余,我常和他聊家常,使他感受到我不仅是他的老师,还是他的朋友。课堂上,我也常针对性地让他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及时鼓励,充分挖掘他的闪光点,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时间一长,这孩子不仅成绩上去了,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教材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地。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许多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实际上,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素材。我们应该挖掘各类文章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验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等。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借助《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让学生明白马克思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向伟人学习,引导学生以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人生价值取向。讲解《生命的意义》时,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了学生活就要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又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不得不让我们敬佩这样一位淡泊名利、不慕权势,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的杰出女性,从而也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对待名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人诚信、坚毅执着、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但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在这样的矛盾中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不应以个人的成败得失来论人生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把考上大学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2)高尚情操,优良品质教育类。在语文教材中不乏有很多关于情操品质的人物和范文。如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一首《过零丁洋》,将他那种忠贞爱国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郭沫若的《雷电颂》,将屈原追求光明,坚持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直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作为一个民族灵魂的化身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课文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滋养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升华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与渗透。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讲话诚实反撒谎的人格教育;皇帝明明什么也没穿,一丝不挂,但全民百姓、官员没有一个敢说出实情,因为他们怕自己就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文中的父子深情,让学生理解父爱、理解亲情,学会感恩,懂得感恩。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叙述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深切关怀以及印象中最深的一件事,并谈出当时的感受。问题一提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说自己在深夜急性腹泻时,父亲急忙送他到医院;有的说父亲每天准时送他到学校上课;有的说父亲把好吃的留给子女,自己随便填饱肚子。这些平常小事,饱含着爱子深情。接着,我让同学们看作者印象最深的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成就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这是精彩的瞬间,也是形象的定格。同学们的心受到了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懂得了父爱的深沉。这样,引起同学们联想到父爱,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最后,我又让同学在课堂上谈谈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及学习课文后的感想,很多同学坦诚地说出平时对待父母的一些不对的行为和态度,并表示今后一定要理解父母,尊重。从同学们的言谈中,我觉得这堂课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得到了亲情教育,认识了亲情的可贵。
(3)战胜逆境,增强自信心,培养耐挫力等。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些有哲理的话中汲取力量。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好,比不上条件优越的学生,埋怨甚至自暴自弃。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悟很多,也明白了“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讲述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刚毅、顽强、执着,不屈服于命运,创造出了不朽的作品,也缔造了自己的传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一次童年的“脱险”经历,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一些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当然,还有很多,如《荒岛求生》中的鲁滨孙,《再塑生命》中的海伦凯勒,等等。在教学中,我们都可以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创设条件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各种方式,为心理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提供多种渠道。
(1)开展朗诵,演讲,辩论,扮演“小老师”,编手抄报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凸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例如在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期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学生们对金钱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看到学生的兴趣高涨,于是决定进行一次辩论赛。学生在辩论中也逐步学会了辩证的看待事物。又如有些同学只同与自己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于是我就开展“善待他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一些现象,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人与人如何去沟通如何去交往。通过多与人接触,使学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从而积累很多经验,他们会从中明白许多对与错的道理。也让他们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勇气的体现,这也是人的一种美德。因此,善于去宽容的人,会避免很多不良后果事情的发生。
(2)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困惑,倾诉自己的心声,排遣心理障碍。 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但因为家里娇惯,受不得一点委屈。一次在“心情日记”中她谈到自己在期中考试后听到同学对她的议论,她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不相信她的成绩,很委屈,连正在参加的朗诵比赛都没有兴趣了,要求退出比赛。我随即在她的心情日记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别人的风言风语就当作你人生中的一次挫折,你如果就此被别人打垮,也就经不起以后的风浪。要就此作为一股动力,更加努力的证明自己的实力。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成绩,流言自会烟消云散。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此后这个女学生在另一篇心情日记中写到:“我将用我的微笑去对待我周围的一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看你自己如何去面对。”确实,这女孩后来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再有一个女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男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她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爱情不仅仅是美好的,它还需要理智与慎重。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我还给她推荐了一些爱情的故事,希望她能从文字中体会“什么是爱情”。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了那个悸动的阶段。
(3)初中生处于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特点。可以说,写作训练正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在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渲泄场所,又可使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克服心理障碍。渲泄情感是写作中最普遍的内容,学会表达情感是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应适时抓住机会,让学生有感而发。
语文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这样可促使学生常扫“心地”,使之不积尘埃,使之排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在作文中设计一些有关心理问题的题目,让他们学当心理医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①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自我反思。例如学生在命题作文《这就是我》的习作中,要勇敢地介绍自己,一方面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逐渐成长。
②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例如《谈中学生早恋》、《上网弊大于利吗》、《我也追“星”》等作文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 这类问题不单单是作文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又如《微笑着面对生活》关注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挫折的问题;母亲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可是我们的孩子对母亲的爱并不是都能理解,怎样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真正理解母亲,在《献给母亲的歌》的作文中,我要求学生从母亲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样学生不仅关注了母亲的生活,也从小事中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爱。这些作文,适应学生日趋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才干创造了机会。
③要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共事,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类作文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逐渐完善,成熟起来。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意义是何等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