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父母该如何面对3-6岁的孩子

2017年03月13日 心理教育 父母该如何面对3-6岁的孩子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9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美英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小凯终于上幼儿园了,妈妈本想着可以松一口气,结果没想到这个小家伙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整天问东问西,搞得小凯妈妈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妈妈,这树上的树叶都掉了,为什么呀?”
    “因为冬天到了,树叶就会掉,春天会长新的出来哦。”
    “那边上的树怎么不掉叶子啊?”
    “因为边上的树跟这个掉叶子的树不一样。”
     “那为什么呀?”
     ……
     无论是对什么事,小凯都抱着无限的好奇心,妈妈有时候被问得烦了,火气上来就不想理他了。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怎么能这么烦呢?
     3-6岁称为学龄初期,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
     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
     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如长大了要做什么)。
     这一阶段儿童在生理上也达到了第一个成熟期,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生理能力干许多具有侵犯性的事情,如打人、讲话中冒犯别人。
     好奇地探索也是一种侵犯性,他们开始有了不少幻想,有了一些目标,并为目标实现而努力。
    与此同时,超我也开始产生,父母及外界会对儿童的探索行为产生限制。儿童在经验中了解到哪些是可以做的,而哪些又是不可以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
    这时候,如果儿童的好奇心以和主动性探索活动得到大人的鼓励,而且大人还提供更多机会让他得以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儿童提出的大量幼稚的问题也及时得到了大人耐心地解答。
     儿童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发展出一种自主的意识,会更加强调自己的意图,会对周围环境的进行更为积极地探究,会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行事,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
     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主动性活动采取否定、压制的态度,对孩子的自我创造、想像等进行挖苦、嘲笑甚至辱骂,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致使儿童产生内疚感、挫败感甚至罪恶感。
     他今后将寻求一种规矩的生活,由于缺乏自主性,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会习惯性地自责、内疚,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因为这样不会犯错,不会受指责,这样很安全。
     所以,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危机就是自主性和内疚的对抗。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获得了自主性;反之,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获得了内疚。
     当儿童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品德。
    有目的品质的儿童富于想象力和创新性、主动性和进取心,具有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不怕失败和惩罚。
    父母要陪伴儿童顺利度过本阶段,除了需要了解此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去自我觉察,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儿童游戏。
    像小凯妈妈那样烦躁,应该是这个阶段的父母经常出现的感受。
    面对小朋友无休止的提问,家长会感到有压力,认为没办法完美的回答三岁小孩的问题,产生挫折感。
    家长应该要知道,在这个阶段,正确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为什么”,家长可以把这个过程当作与孩子互动的游戏,如果回答不出可以坦然的回答不知道,并一起去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知道了父母虽然不是全能的,但是有问题的时候,父母是会想办法去解决的,于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变得从容、好学。
    父母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孩子的游戏,为孩子的游戏提供条件,并积极参与并扮演游戏角色,暂时忘掉自己是个大人,多让孩子在游戏中作主。
    随着儿童在前面三个阶段中所遇到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获得了希望,意志和目的三个积极的品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