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孩子的三个叛逆期及应对措施

2017年03月29日 心理教育 孩子的三个叛逆期及应对措施已关闭评论 阅读 94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徐瑶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