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名人的家教故事,值得借鉴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美英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教育不只是靠孩子自己努力,更是整个家庭共同经营的大事。今天整理了古今中外11个名人的真实案例,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解决力
让孩子自己尝试,包办父母只能养出飞不出笼子的金丝雀。制造一些让孩子尝试、摸索的机会,他们才能独立应对生活。
“一步两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你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
2、敢梦想
任何一个孩子,原本在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但是,却可能因为家长的冷嘲热讽而淡忘,因为家长的指手画脚而夭折,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而丢失。梦想的翅膀,一旦被剪断,就再也无法复原,甚至烟消云散。
孩子:“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妈妈:“好呀,但是,别忘记回来喔!”——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童年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3、想象力
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会明白的。”——小卡尔•威特用蓝色笔画苹果时,朋友劝告父亲说应该告诉孩子画苹果要用红色时,他父亲如此回答,卡尔•威特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4、制止太舒适行为
太舒适是现代孩子的普遍问题之一,对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制止和批评,帮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俩兄弟幼小时,一次在饭桌上争抢食物,母亲制止后如此告诫。
5、求知欲
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能帮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孩子,别害怕!为了科学研究,你就是把咱房屋全拆了,把咱田地全毁了,我也绝不埋怨你。”——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卡曼林•昂尼斯小时候一次做实验把自家楼房不慎烧毁,十几岁的他怕父母责罚躲到郊外,父母找到他后第一句就是这么说的。
6、责任心
让孩子懂得承担错误。做错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适度的惩罚才能让他明白“赏罚分明”这一生存法则。
“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要赔偿12.5美元。孩子找父亲拿钱赔偿时,父亲这么告诉他。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7、包容心
接受孩子的缺点。你的孩子也许不够聪明,有很多缺点,但父母不能因此嘲笑或嫌弃他,宽容弱点,才能战胜自卑,用优点掩盖瑕疵。
“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儿子从小就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她要求儿子一切从自信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口吃的男孩就是杰克•韦尔奇,他长大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8、自由
不要强迫孩子。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更不要给孩子树立“必须怎样”的目标,自由快乐地成长,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
“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妈妈也曾经有这样的梦想,只是 当我觉得做一个让病人喜欢的护士更合适时我就放弃了。现在,对你来说,也许正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好时机。”一个男孩十五岁时告诉母亲说自己将来一定要竞选美国总统,母亲这样回答他。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他是美国最优秀、最有魅力的总统之一。
9、发展特性
别扼杀淘气天性。“淘气包”、“捣蛋鬼”往往脑子灵光、求知欲强。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纵容这些行为,是挖掘孩子潜能和创造力的好时机。
“他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育他。”一个小男孩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母亲知道后非常气愤,表示学校不懂教育。并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这个男孩就是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目,高达1628项。
10、倾听他
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心听他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问题等做出处理。
“我的孩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母亲带小男孩到郊外去游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有的爬山,有的游泳,惟独这个小男孩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他母亲的身边,认为孩子神经有毛病,赶快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母亲这样回答亲友的疑问。这个男孩就是爱因斯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1、避风港
“跟我打回去。”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从小家教严谨,主张谦让。一天,艾森豪威尔兄弟又被别人欺负打到家门口时,母亲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