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初中生心理疏导
又是一年开学季,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迎来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七年级的孩子对初中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开学一个月,一向活泼开朗的小奕变得沉默,而且经常不完成作业。打电话给家长,家长只是说工作忙,孩子由外婆照顾。开学初对学生家庭情况摸底时我就知道小奕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小奕父母都是公务员,但都在不同的乡镇工作,特别是小奕妈妈工作的乡镇比较偏远,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城里的家一次。小奕从小到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周一的晨会课小奕没来,打电话给小奕妈妈,妈妈说周五晚上就出去了,到现在都没找到人。我感到情况不妙。电话里小奕的妈妈说她这边刚生了孩子,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找了两天也没找到人。我似乎找到了小奕突变的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二胎出生,家长们忙着养胎、照顾小的,对大孩子的关注度降低,导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情绪较大波动。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引导?这是当前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关注的问题。
父母二胎导致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有:
(一)敏感
现在的初中生父母年龄都接近四十,这个时候生二胎,多半是认为大宝长大了,生活能自理,自己和老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养育二胎了。其实,十一、二岁的孩子正进入青春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特别敏感,而且在这段时期里女孩较男孩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更为敏感。
小奕就是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一方面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她比较溺爱,而小奕父母平时工作忙,不常在她身边,总觉得亏欠了孩子,节假日回来也是对小奕有求必应,溺爱有加。妈妈怀二胎后,因怕山路颠簸,很少回城里。小奕父亲双休日就到妻子身边了,父母对小奕的关注和关心有了明显的变化,小奕也有明显的感觉;另一方面面对“妈妈要生小弟弟或妹妹”的这一变化,因为没有此类经验,对未来会发生什么就会更迷茫和更不确定了孩子对这种信息产生的直接的反应一定是不安、恐惧,然后作出抵触、抗拒。
(二)焦虑
原本保持了十几年的家庭结构被打破,熟悉的家庭关系的短暂失衡助推了大宝的心理波动。弟弟妹妹的出生意味着他(她)独生子身份的结束,也意味着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许多二胎家庭会因为出于对新生儿的新鲜感以及新生儿特殊的生理时期(哺乳期),在短期内改变许多习惯。爸爸下班一进门,忙前忙后管妈妈和小宝;妈妈晚上不能陪大宝了,却要日日夜夜管着小宝;爷爷奶奶不再围着大宝转,而是疲于照顾家里多人的起居饮食……这些在大宝的心里,虽然,他们也会有好奇、欢喜、爱弟弟妹妹的想法,但是那些切切实实影响他们原本生活模式的改变仍会给大宝们带来失落感,从而导致焦虑,责怪弟弟妹妹的诞生影响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这样明显的对比对于习惯了“溺爱”式教养方式的孩子,以及家中有严重“重男轻女”思想的孩子尤为强烈,疏导不利就会引起烦躁、易怒等性格,做出各种“恶作剧”以引起大家注意。
(三)压力
“你妈妈生了小弟弟后就不爱你了!”、“你是女孩子,以后你爸爸一定把财产全给弟弟了!”……在许多时候,邻居、老人都总会拿这些不合适的玩笑逗孩子。成人的这些语言无形中给大宝们带来了“被竞争”的压力,得到“如果自己不够好就会被取代”的信息。,在一次谈话中她就对老师说过,自从妈妈怀上二胎,外婆就经常跟她说,她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她爸妈就会喜欢弟弟。
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像小奕这样的父母备孕或已生二胎的学生还有6个,而且以后还会有。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家长和学生减少二孩带来的负面情绪,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健康成长呢?
一、引导家长敞开沟通的大门。
经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发现二胎家庭中的大宝容易形成心理困惑,主要原因是对以往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而造成的心理波动。那么,家长们只需要变“突然”为“有准备”,自然会缓解大宝们的诸多困惑。
在有生育二宝计划前先告知大宝家庭将会有的变化。不是征询大宝的同意、更不必把你心中担忧罗列出来。仅仅是用这样的一句话,既让大宝了解了父母的这一决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同时,也有利于家长针对大宝的反应对生育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旦发现大宝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先找到原因(是因为自身学习的压力?还是听到了别人说了什么?或是其他……)在进行针对性的沟通疏导让大宝“释怀”后再怀孕。
邀请大宝共同参与母亲的产检,在摸摸大肚子、听听胎心音,看看B超影像等直观感受中,提升大宝可以当哥哥(姐姐)了的自豪感、增加对小宝降生的期待值,理解母亲孕育过程中的辛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多讲讲母亲在怀他(她)时候的心情,让大宝知道爸爸妈妈对每一孩子的诞生都是一样的欢喜。
二、引导家长绝不厚此薄彼。
告诉家长们,不能有厚此薄彼或重男轻女的思想。当发现大宝有排斥情绪和叛逆行为时,要多拥抱与理解,不要责骂,鼓励大宝跟父母一起照顾二宝,既不会让孩子跟父母拉开距离,又让他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责任感。让大宝感受到即使家里多了一个人,他(她)也没有失去父母的爱。这一份关爱、温暖对大宝建立自信,健康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三、引导学生感受手足情。
针对班级情况我利用国庆长假设计了一个家庭角色体验——“体验手足情”活动。3至4人一组安排在某一同学家,共同为家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一次轮流到不同的同学家里,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写一份手足情体验报告。平时在课堂上我也有针对性的适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上月我母亲生病住院,我们兄妹分工合作照顾母亲,彼此都没有影响自己的工作。我用这件事告诉学生,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分担。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班学生都能接受父母二胎,还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小奕前几天还在班里的QQ群里晒出她和小弟弟的亲密照。亚妮这次期中考试就是写她的弟弟:“你与我相差十一岁,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与你的交流,反而,让我更爱你!”。小佳的妹妹出生,她说:“看到妹妹就好像看到我小时候。”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任何教育方式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声,你才能真正理解、支持他们,成为解开彼此“心结”的系铃人。同样,只要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彼此分担、鼓励并且共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谱写和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