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拿到孩子的成绩单,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2020年01月18日 心理保健 拿到孩子的成绩单,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已关闭评论 阅读 96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周开燕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期末考试结束,不少学校已经陆续公布成绩,孩子的成绩如何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一位大v博主自爆,孩子考了26分,难过地跟她说:“妈妈,我尽力了,带我去看病吧!”引发众人心疼。

其实,比表面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正确看待成绩。 

01成绩到底意味着什么?

前段时间,江苏一小男孩迷路被民警遇到。原来,男孩上小学三年级,因成绩不理想,妈妈接他回家时,一怒之下将他丢在半路。让人看了不禁心疼。

孩子的成绩,到底意味着什么?

通常意义上,我们会简单地去划这些等号:好成绩=学习好,学习好=好学生,好学生=好名校,好名校=好前途。

于是,当孩子考得不好时,我们便分外焦虑。

其实,考试最初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而诞生的,只是一种评价标准,但是现在大家却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它的结果——分数上,舍本逐末,忽略了考试的目的。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一次TED演讲中说过:考试分数不是教育的目的,掌握知识才是考试的目的。他举例:

假设我们回到了中学的代数课堂,现在要学的是指数函数,在考试中,你也许只会75%的题目,他也许会95%。即使及格了,还是会有25%的内容你没有掌握,那些得A的学生,依旧有5%的内容没搞懂。

然后我们带着这些漏洞继续学习,随着课程不断推进,你会突然间发现,在三角函数课堂上完全不知所云了。这并非因为代数本身很难学,或是因为学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当我看见指数的等式时,其中有30%是我不懂的知识,然后我就不想做了。

因此,学习更重要的是一步步扎实地掌握知识,避免知识漏洞的累积。如果孩子考了C,不代表他们天生就只有C的水平,而是说明他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迎难而上,拿出热情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02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成绩是现象,成绩好与不好,只是代表在这套标准里孩子“暂时”的表现而已。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告诉孩子:父母虽然也在意分数,但更在意的是你陷入困境的心情。遇到困难正是改变与成长的契机,我们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更要有跌倒再爬起来的毅力

正如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女孩吉塔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冠军心,一个向上的愿望。孩子也会为成绩难过,有时分数不理想,他会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呈现,让父母误以为孩子不想努力。
这个时候,先别急着责备,找到原因,帮孩子重拾自信,用你的正向期待来影响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父母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一个海淀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女儿小时候一直是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孩子。

初中的逆反期,她的学业大幅下滑,差点没有考上高中。初中三年,是我最费心,也最痛苦的三年,每天都是忧虑,抱怨,纠结。

后来,我开始明白,当我们不满意孩子的成绩时,很难不焦虑、不抱怨、不生气,而这些负面心态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会转化给孩子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肯定的压力。

于是,我开始想,假如上帝可以无条件满足你对于孩子的三个愿望,你会怎么许愿?马上跳入我脑中的就是:健康、平安、自信……唯独没有成绩。 

想开后,我的心态开始转变,努力把忧虑、纠结和抱怨,变成对孩子的接纳、相信和祝福。

接纳她,不管她成绩好不好都是我的女儿,不管这世界如何评价她都是我最亲的宝贝;

相信她,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想学习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相信孩子会力尽所能;

祝福她,把担心抱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盼着孩子好”的正面情绪,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产业,我们要尽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开始转念的时候,孩子慢慢地发生了转变,虽然离我心目中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还很远:高一时她竞聘上了杂志社社长,成天忙着编杂志;高二忙着拍微电影,张罗拍摄场地……

在我看来,这不都是玩儿吗?跟高考有关系吗?到了高三,人家在书桌上贴了一张标语:高考,我要发飙了!我心想,别人苦学了11年,你才开始发飙,行吗?

不管行不行,我都不得不完全放下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负责。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是竞争力,对知识的好奇、渴望和学习能力才是竞争力,我没办法事事包办。

而结果竟出乎意外:她从中考时的海淀区排名7000多名冲到高考时的全市文科一百多名!
 

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和尊重比物质付出更重要,而成绩也远远没有孩子的平安喜乐重要,要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攀比,而是为了提升自己,为自己负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做母亲的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母老虎,责备孩子考得不好,她早晚会把孩子吓成惊弓之鸟的。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03 成绩之外,什么能帮孩子走得更远?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比教授在对哈佛优秀学生的观察和研究中指出:

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所以相比于漂亮的考试分数,我们更想教给学生的是从长远来讲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东西——学习力。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未来的主人。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呢?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概念。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通过考试。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就是要教他们学会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来影响思维习惯,学会使用“not yet”(尚未达到)。比如:

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尚未学好数学而已;

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在学着如何做了。

阅读是终生的任务

研究显示,小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结束之前,如果还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未来学习其他各门功课,都会碰到困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生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他的智力发展,而智力发展决定着各门学科的学习成效。快速地、会思考地阅读是学生在课堂和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阅读开始得越早,读书越多,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智慧力量越活跃,解决困难的能力就越强。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维,而不会思维是学困生的致命弱点。

他指出:学生在一至四年级,每天最少应该有半个小时用来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在小学期间(4年)朗读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2000小时以上(包括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的时间)。

成长型思维、阅读能力这些代表学习力核心的能力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小言希望在孩子的期末成绩出来后,你可以跟孩子说这句话:

孩子,很多的努力不一定马上会有结果,但是它一定是有意义的,爸妈愿意陪你一起进步。

(文章来源:网络)

标签: